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讣告,朋友公司的副总年纪轻轻突然就去世了。说是半年前诊断出来的肝癌,用尽了各种医疗手段,化疗、偏方、中医西医试了个遍,打五万元一针的药,还是没能救回一条命。朋友说这领导生前是那种严肃得让人都不敢多接近的人,现在突然没了,却还是忍不住伤心。
看到这里,不仅背脊发凉。是啊,
在生死面前,世间一切事都是闲事。
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在世上打拼,
越追求幸福,幸福就离我们越远呢?
如果快乐真的很难,让我至少祝你平安。
如果追求幸福让你不快乐,那就果断放弃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人人都需要追求幸福吗?
乍听上去,好像是对的。你看,身边的人,哪个不是想得到幸福,才这么拼命努力地奋斗呢?
那么,该我反问你了:
如果幸福这么值得追求,那么看看你生活中,有多少人追求到了幸福呢?
有句话叫做,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同。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反正我理解幸福的人之所以相似还不是因为人数少啊,人数一多的话,自然就五花八门起来了。
在我过去二十几年的生命里,我是追求幸福的,但是这让我并不快乐。幸福的标配是什么呢?作为一个俗人,我不说那些只要精神富足一切都随遇而安的话。我想要的幸福,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如果你们不想污的话,也可以说是: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这难吗?这真的很难好吧。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里,每天的精力都被工作压榨得满满的,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
所以,越来越觉得幸福不可追,如果硬要追求幸福的话,只会让自己更不快乐。
或许我是个实用主义者,让我不快乐的事,我不愿意干。所以,
果断放弃了追求幸福的想法,顿觉身心轻松了不少。
幸福没有唯一答案,所以追求起来太虚幻
原本以为,放弃追求幸福的我会很可怜,没想到我竟然丝毫没有感到失去了什么。可见啊,这幸福确实没什么实际的价值。
幸福啊,你就是虚幻的代名词。
到底什么样才叫幸福呢?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不同,那能让他得到真实满足的东西也都千差万别。即便说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欲望也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越追越迷茫,根本不知道要追求个啥。
你看,你看,幸福的脸,它偷偷地在改变。
身边很多女生,到了25岁以后,都会变得相对物质起来,看问题也越来越实际。
我有个大学室友叫妞子,性格就是那种标准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别的多愁善感,很少看到她发自内心的笑。毕业以后,没有人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前不久我们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开心果。
“我挺喜欢我现在这样的。以前啊,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搞得自己像个怨妇,对全世界都不满意。现在一心只想怎么赚钱。突然觉得活着反而简单了,没有那么多有的没的小情绪,放下了那些可有可无的小矫情,视野也变得开阔了。”
“来,干杯吧!” 我连忙举起就被,跟她碰了个响亮:“妞子,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怎么样都好!”
我不想拿什么物质女孩的标签来贴在谁身上,那样太残忍。毕竟生活已经这么难了,物质一点,如果能换来简单的快乐,真的没什么不好。
“
我们不要幸福了,好不好
,好不好......”妞子喝多了,伏在我肩头哽咽着说。
我拍着她的背小声安慰:“好,好,不要了,不要了......” 眼泪瞬间就夺眶而出。
圣经上说,人要只吃自己够得到的食物。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
人如果只追求看得见的抓得住的东西,是不是就会活得容易一些。
常说不负光阴不负年华,却道何处是归家?
如果幸福不是目的,那什么是?
既然幸福像渊薮一样深不见底,让人追得不愉快。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幸福的替代品,在真实的生活中带给我们慰藉和满足呢?
我目前发现的一大神器就是:自我表达。
韩寒说过,在这个时代,想实现自我表达是件极为奢侈的事。大概他是在说如果他只想拍一部表达自己心里最私密的想法的电影,而不去迎合大众口味拍商业片,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我赞成韩寒的说法,自我表达确实是奢侈品。但又不完全赞同,因为我认为
这是个人人皆可自我表达的时代,自我表达也是一件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奢侈品。
从前普通人想表达,可以写日记藏起来给自己看,现在很多人把日记公开到互联网上,一样的自我表达却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很多人因此在网上结交了一批文友,积累了大量粉丝,还从中变现赚到了钱。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自我表达都是与大众相违背的,不是所有个人化的东西都没有商业的基础。从电影的角度来讲,文艺和商业,个人表达和观众需求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只不过非常困难。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样的片子就是把商业和艺术结合得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说,自我表达是一件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事?
这个问题,我将在明天的文章当中,和大家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