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官方网站:www.ishuiku.com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kadmin05
水库管家团队业务范围:
☞海内外房地产代理(主营重庆,沈阳)
☞全重庆新盘三无人员贷款
☞重庆,沈阳二手房经纪(链家贝壳旗下德祐门店)
☞重庆,沈阳二手房贷款高评高贷(最低纯0首付)
☞北京工作居住证,深圳,重庆,沈阳落户
☞抵押贷款,☞征信修复,☞房屋装修,☞房屋托管租赁
以下为正文:
【不可推送】二战日本是战胜国么
#F2520
1945年,民众跪听天皇训令
|
2011年,天皇探望东京地震安置点
|
只要最终帝国获得了,帝国想要的东西。中间的“过程”,全是可以牺牲的。
裕仁天皇每天早上,到麦克阿瑟办公室去汇报请安。
2/3官僚被处分,华族横扫一空。
日本组织了史上最大的慰安妇官方团。
在政治精英眼中,这些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文明的“博弈”无比残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最坚韧的民族才可以活下来。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发达经济体。
三)败家子邱吉尔
各位可参阅这篇文章《
史上最大的败家子—邱吉尔传奇
》
邱吉尔真的比张伯伦优秀么,不见得。
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二战”中,英国是“战胜国”么。
教科书上说,是的。
英国人自己也说是的,你去大不列颠任何一个地方旅游,都有二战胜利博物馆。
但是在英国的上流社会,尤其在Statesmen之中,绅士们心知肚明:“输了”。
邱吉尔本人,曾经公开地,沮丧地说过一句话,
“我们战斗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大英帝国。但最终我们失去了大英帝国”。
1945年之前,British Empire是绝对的超级强权。和今天的“英国”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但是英国在“二战”之中,失血太严重。
这种失血,并不是一个师团,一个师团,被人啃掉。
而是大英帝国,为了维持新西兰师,加拿大师,印度师团,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军队上前线,而不得不签署的“放权法案”。
这种钝刀割肉的“放血疗法”,无声无息。
背后的烧烤匠师,还是美国人。
英国在北美的所有海军基地,八个价值连城的岛屿,一共只换了20艘二手驱逐舰。
美国人永远只给你饿不死,撑不饱的援助,渐渐把大英帝国的血抽干。
等到二战打完,英国人自以为事地挥舞米字旗,觉得自己胜利了。
胜利背后,几乎所有的“家当”全部卖光。
殖民地羽翼丰满,山姆大叔一煽恸,顿时纷纷宣告独立。
尤其是印度的脱幅,这是大英帝国致命的,无可挽回的心口一击。
“日不落帝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再也没有复兴的希望。
“战胜国”英国,获得了什么呢。
严格地说,他没有得到任何“胜利”果实。
既没有欧洲大陆半寸领土补偿,也没有“凡尔赛和约”类似大额金钱。
就连“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被布雷顿森林体系抢走了。
伦敦是彻头彻尾的大输家。
慕虚名而无实利。邱吉尔无非一个好大喜功的败家子。
四)德意志
最后一个例子,是德国。
如果我们不谈“军事”,纯粹从“大历史”的角度,德国并不算“很败”。
就好比WWi德国是战败国,但时隔20年他们又重新站起,并且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鹰徽。
严格地看,当年德国是“中欧”第一大国。
二战之后七十年,德国依然是中欧第一大国,甚至欧盟第一大国。主导着整个欧共体核心旋转。
“战败”德国,依然维持了主体完整。没有被拆成很多小国。
1988年时,因为戈巴契夫的“极偶然”历史巧合,居然默认了戈尔东西德合并。
德国捡了一个大便宜,并为日后兼霸欧洲,打下了基础。
那么,德国国内,有没有象日本人一样掀起“战胜论”的研究呢。没有。
其核心区别,我相信99.9%的中国人不知道奥妙。
-
苏联2680万
-
中国1800万
-
美国38万
-
英国40万
-
德国800万
-
日本290万
-
法国30万
-
意大利20万
这个是“二战死亡人数”。考虑到欧洲列强,人口都在9000~11000万左右。苏联死掉2680w人口,相当于整整
一世代男人都死光了
。
德国在发动二战时,所有18
~
60岁“成年日耳曼男性”数量,是2000W人。
曾有人谚说,“二千万人口,打得全世界颤抖”。
大家仔细看这个表,发现端倪没有。
德国死亡800W人口,800/2000,意味着德国青年男子中,至少四成死绝了。
德国丧失了一半的boy.
然后各位再看看,
(必须要提醒)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但是日本只死了300万人。
更重要的是,历史学提醒各位,德军丧失800万人口。
但其中40%,约350万人,是在“战争的最后六个月”内死去的。
也就是苏军攻破了捷克防线,战火烧到了德国本土。
德总参谋部,被迫用大量“娃娃兵”上战场。把未来的精英苗子,极其廉价地,填补在了机枪口下。
而日本呢,当苏军突破诺门坎防线,当1000艘美国军舰集结东京湾,准备登陆。当中国大陆军开始反攻。
日本………投降了。
你以为日本人随随便便投降的?No,no,no
当日军即将出现“
大型人力损失
”时,日本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什么“一亿玉碎”,日本人鬼精着呢。
日本人对于什么是帝国“核心利益”清晰得很。
他们深刻知道,人力资源,是远比机器石油宝贵得多的,帝国真正财富。
投降
时机
也是精心狡猾的。
日本在二战中,人力资源损失是相对“轻微”的。
这些年轻人,本是肥前甲斐的农夫,没什么见识。
随着“帝国战争”,数百万人在海外。出过国,杀过人,开过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