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干了这碗汤圆,2025滚滚向前 ·  19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被美学“彩蛋”砸中是什么体验?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一日内,台湾78人猝死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消息传来:发现遗体!已蹊跷失踪近一个月 ·  2 天前  
自贡网  ·  自贡最新人事任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今日截团:信谊“凯迪克奖双人组”新作五折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7-27 11:53

正文



乔恩·克拉森(Jon Klassen)和麦克·巴内特(Mac Barnett), 一个是天才画家,一个是鬼才作家。

江湖名号“凯迪克奖双人组”。 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他们全都有。


他俩如此年轻如此成就斐然, 成为信谊今年的年度“专宠”,不奇怪。但是这次限时五折的“形状三部曲”套装,除了便宜,还有啥?这个便宜捡不捡呢?今天就截团了哦!


很多出版社,每年都会挑选重头新品,并将几乎所有资源为之倾斜,堪称为这些拳头“宝贝”一路开绿灯。这并不奇怪。


但是,很少有出版社会给新品高折扣,更别说给年度拳头产品,打五折。可是,稀罕的例外还真有(此处必须 给能干的选品编辑 点赞,省略一万字)。


但还是有疑惑:这个大便宜,真的值得捡吗?我也想确定值不值,那就研究研究吧。



确定,这是如假包换的

2019年信谊“专宠”


2月26日

3月6日

3月19日

3月27日

4月4日

4月9日

5月9日

5月17日

6月24日

…………


这列日期,不是啥暗号。 它是信谊图画书,在其微信官方平台上的文章日期。



在这些日期出台的所有文章,主题只有一个——乔恩·克拉森和麦克·巴内特,以及他们的“形状三部曲”。

▲信谊官方发文截屏,月均3篇的节奏

4月份,信谊还邀请 麦克·巴内特 担任第九届信谊图画书奖的演讲嘉宾,又在西安、昆明、深圳、武汉、上海五座城市展开巡回演讲。


离别前,信谊请麦克·巴内特为中国巡讲做了个总结


喜欢童书的人都知道,信谊在国内童书领域口碑超赞,以“用心经营独特品位、价值观和卓越品质”著称。为一套新书做这些,业界良心。


不过,“形状三部曲”这套书水准到底怎么样呢?

▲信谊“形状三部曲”中文版


▲信谊界定 文字作者 麦克·巴内特 为“特别会写故事的男人”。


▲信谊“形状三部曲”部分推荐人


先不说各路评价,看看豆瓣上的打分吧——平均分9.0以上。

▲豆瓣评分截图

品质还算上乘对吧。可是问题还没完,有人又说,这套形状三部曲,如此被“专宠”,肯定还是利益驱动。

从经济利益看,定价180元的书如今半价卖,还赠送限量版“形状”帆布袋,这好像不成立。


▲小读者送给 麦克·巴内特 的小礼物


那其他非经济层面的利益使然?比如攒人气、引流量、树立“品牌、品质”等好口碑……倒是有可能。

可是,作为买书看的读者,我是觉得,那不是正好,买了挺赚的。

逻辑还挺好懂。依然还有不放心,得,还是“鉴宝”看看吧。


这次,咱用“五个手指”原则——创作者、内容、语言、视觉艺术、文化,来聊聊作者和作品,看看这个便宜值不值得捡。


两位创作者

名副其实的“凯迪克奖双人组”


▲(左)乔恩·克拉森(Jon Klassen)和(右)麦克·巴内特(Mac Barnett)。形状三部曲的两位作者,通俗来讲,算是“千里马遇上伯乐”,一个天才一个鬼才,跟信谊非常合拍。

文字作者麦克·巴内特 ,今年36岁,已经是美国著名图画书作者,创作出版了25本图画书、3部系列小说。

生活中,麦克·巴内特幽默开朗、随和又健谈,他曾多次给读者表演如何读绘本,经常用简单的音调、语气,让读者直呼过瘾,感慨原来这儿还隐藏着设计,妙不可言。

▲麦克·巴内特和小读者合影


麦克·巴内特 曾在波莫纳学院师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学习文学。他曾对出版编辑坦言:“他是非常有名的作家,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要求也非常严格,尤其是在词语的使用和语法上。对他‘红笔修改’的害怕,促使我简化写作风格,我只写我能确定在语法上站得住脚的句子。”

这样的过程,让麦克·巴内特感到回归到非常基础简单的小学阶段写作,再由此构建自己的风格。结果, 麦克·巴内特不仅高质、高产还显现出超“鬼才”的一面。


仅论这套形状三部曲,文字大胆又创新,为绘者的创作留下广阔空间,与画面构成珠联璧合的效果,特别引人入胜。


▲漆黑一片这部分剧情,充满张力的文字成为推波助澜的主力


他与画家乔恩·克拉森合作作品2次获得凯迪克银奖,并被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销售超过200万本。


▲麦克·巴内特和乔恩·克拉森合作的《穿毛衣的小镇》和《山姆和大卫去挖洞》,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获得凯迪克银奖

而且,《山姆和大卫去挖洞》《穿毛衣的小镇》《狼、鸭子和老鼠》《比利·推特尔和他的蓝鲸问题》《再猜猜!》《哦,不!》……都是畅销作品。



▲麦克·巴内特和乔恩·克拉森 聊《狼、鸭子和老鼠》的创作


麦克·巴内特同时也是洛杉矶回声公园“时光之旅”商店的创始人,还是“LA826”组织成员,这个组织是一个提供写作训练和指导的非营利性机构。

再看绘画创作者乔恩·克拉森 。同样成绩惊人,难怪被称为天才。


身为知名的插画家和设计师, 乔恩·克拉森 生于加拿大,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


他的画风非常有辨识性,他喜欢用非常简单的线条去表达情绪。



2010年,乔恩·克拉森以《小猫们的夜巡》(Cats' Night Out)荣获加拿大总督奖。同年,他为英国广播公司设计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广告动画,赢得英国最大动画奖——影艺学院奖。

2012年,他的第一本自写自画的作品《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获得西奥多·苏斯·盖泽尔奖银奖,成为童书界最受瞩目的闪亮新星。


2013年,他又以《这不是我的帽子》获得美国凯迪克金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等共计20多项奖项。


乔恩·克拉森因此成为自凯迪克奖1947年创奖以来,唯一同时拿下金、银奖双料殊荣的插画家。

▲麦克·巴内特住在奥克兰,乔恩·克拉森住在洛杉矶,两地车程约六小时。但他们每天都通电话,甚至一起做一些看起来很搞笑的事。不少好点子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产生的。

大人vs小孩

你们确定读的是同一套书?

有人说,形状三部曲这套书,麦克·巴内特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冷幽默,乔恩·克拉森的画则一派天真呆萌。“大人读了有大人的智慧,小朋友读了有小朋友的乐趣”。

先来看大人读三部曲的几种“智慧”:

之一:你听见神秘弦外之音了吗?

麦克·巴内特语言精练的留白叙事,融合西方传统故事,比如希腊神话“推石上山”,还有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演绎出神秘的弦外之音。

《正方形》中,同名男主角正方形,一个呆萌憨厚的主儿,每天必打卡“从秘密山洞里挑选一块方形石头然后推到山顶上”。



如此骨骼清奇,让你想起了谁?,可不就是那位古希腊神话里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虽说正方形没有面临到达山顶的巨石又重新滚落下来的绝望,可是,每天把一块方形,推到山顶是一件 很容易 (正常人) 做的事情吗?

之二:到底是什么时代?

疑问代表来自《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她写道:


友谊有很多种。

一个人千山万水地去捉弄一个朋友,捉弄只是借口,想念才是真的吧——《三角形》。

一个人不想被朋友发现自己不是“天才”,固然有虚荣、焦虑,有不安全感,但更多的是不想让朋友失望——《正方形》。

只有圆形直抒胸臆:“虽然你每次都让我们担心,但我们都爱你。”——《圆形》。

我最喜欢这样友谊的地方还在于,它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


画家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画风,简单抽象的形状、水墨色彩的层层晕染,给人一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寂静感。



好像是在千百万年前,生命出现之前的时间,又像是千百万年后,人类文明也许彻底损毁之后的世界。

之三:圆形和正方形确定不是一对CP?

这脑洞开得够大——正方形和圆形,就是形状界的郭靖和黄蓉!诸多证据表明,正方形和圆形之间是爱情。三角形就是老顽童周伯通!


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三位小伙伴玩捉迷藏,作为藏方,正方形一开始就非常听圆形的话,满口只有“好”。



最终,捉迷藏活生生演变为“一对二”的神仙剧——正方形是做藏还是捉,取决于圆形做什么。


再比如,《正方形》这本,正方形对圆形,迷恋到已经无法自拔了吧:




如果这都不算爱,说明你没谈过恋爱! 这位脑洞清奇的“大人”,其实还举了很多例子。


好奇宝宝可以后台留言,我去准备好“CP”剧本完整版。真是 大人读书“ 不务正业 ”起来,火箭的速度也追不上


回过头,透过几个例子,感受下孩子会读到的乐趣。

乐趣一:“嘶~嘶~~嘶~~~”太好玩了

麦克·巴内特在读绘本现场,讲到三角形假扮蛇来捉弄正方形。

“嘶~嘶~~嘶~~~”,麦克·巴内特把“嘶嘶”声拖得好长好长,惹得全场的孩子哄堂大笑。

他说:“我把故事写下来之前一定会先大声朗读,用这种方式去感受它,因为图画书一般是大声朗读出来的。”

“形状三部曲”经过略带表演地朗读——想象自己站在话剧舞台上表演就对了,感受到的世界还真是不同。


乐趣二:好好笑又好可怕!

形状三部曲每一本都不乏幽默,尤其是《正方形》那本。若论起可怕,则非《圆形》莫属。

《圆形》连续用了十个黑色的对页空间,渲染了气氛,其中六个全黑背景、只留小眼神的对页,没有一个小孩不感到这是个神秘空间。

当画面上出现第三双眼睛,当出现第五次“没有回答”,孩子们的世界如果有弹幕,肯定满屏都是“好可怕”。


乐趣三:他们怎么都没有鼻子嘴巴?

很多孩子拿到书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怎么都没有鼻子嘴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