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纵横

DeepSeek“小力出奇迹”背后,隐藏着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另一条路? | 播客

文化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05 18:45

正文

↓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 置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2024全年 6期一次 发货 ,看得爽快,更享折扣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 组合下单更优惠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 80-942



最近,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同时,中国企业推出的AI大模型DeepSeek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在过去几年美国政府不断加紧对华AI芯片封锁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却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算力,实现了与美国顶尖AI大模型不相上下的性能和效果。这样的冲击,让美国政商精英正在评估和反思其对华技术政策是否已经失败。对于是应当放弃既有的对华芯片封锁政策,还是进一步扩大封锁范围,美国国内目前似乎尚无坚定的共识。但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冷静下来探讨一下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困难与前景,无疑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实际上,往前追溯,自2018年美美国特朗普政府制裁中兴、华为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就越来越受关注。芯片制程、光刻机、EDA软件……这样一些原本只有极小范围专业人士了解和使用的词语,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是,这些讨论和分析,要么技术性过强,普通读者难以理解;要么充满噱头和情绪宣泄,难辨真假。对于中国为什么会在半导体产业被“卡脖子”,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仍比较少见。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两位研究产业政策和创新经济学的社科学者李寅、何鹏宇,一起来聊聊这些话题。与媒体和大众对“卡脖子”问题的极度关注不同,在他们看来,一个产业能否发展与繁荣,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社会问题,仅仅关注技术指标是否达到了先进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影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能否培育支撑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能否形成上下游不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产业生态,至关重要。因此,以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的AI大模型如能与中国的制造业能力结合起来,就有可能涌现出各种各样具有AI能力的新产品,进而为本土芯片产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增量市场。


本期嘉宾:

李   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学、产业政策、新兴技术治理。

何鹏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


* 在《文化纵横》2025年第1期杂志上,李寅、何鹏宇各发表了一篇文章,分别讨论先进制程芯片和成熟制程芯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购买本期杂志:


在本期节目中,你可以听到以下内容——

  • “摩尔定律”为何可能成为一种陷阱?

  • 为什么传统芯片/成熟制程芯片也很重要?

  • 中美芯片技术战中的“农村包围城市”

  • 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的认识误区

  • 最近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卡脖子”环节的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