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为什么越缺爱的人,越得不到爱? ·  2 天前  
壹心理  ·  怕穷、怕孤独、怕死......14张图,测测 ...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给自己5天的时间,了解自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32岁单身,被妈妈催婚逼到抑郁:中国式催婚究竟有多窒息?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25 10:56

正文


我们总觉得,自卑的人,背后可能都藏着原生家庭的创伤。


但你有没有想过,自信的人,背后也可能有创伤?但因为自信,旁人很难意识到TA可能有问题,包括TA自己


直到遇见一些足以让他们崩溃的事情,才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如果把此当做契机,去了解未曾发现的自我,那么重新获得的自信,将会更坚固、更牢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亲身体验过。


曾经自豪骄傲的我,在十年催婚的裹挟下,自信摇摇欲坠。所幸我抓住了这个契机,了解了我内心最深处的部分,我才知道,之前的自信,掩盖了许多问题和创伤。


而现在,创伤被看见和疗愈,怯懦的我得以被自己接纳,我所拥有的自信,又回来了。


不同的是,之前的自信是空心的,建立在自我隐藏之上;现在的自信是实心的,我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所有都深深认同。


执笔写下自己的故事,一是纪念成长过程,二是如果能给你一点启发,我将倍感荣幸。




2019年初夏,我32岁,未婚,并且还处在刚失恋的状态,这段恋爱结束得也很伤人——被冷暴力分手。


妈妈没有安慰我一句,反而变本加厉的数落,往我流血的伤口上撒盐:


“你以为你是谁呀?别挑了,差不多得了!”


“你不结婚,我得少活好几年,丢死人了!” 


“不结婚老了去养老院也没人把你当人看!”


她到底有多希望我结婚呢?——十余年前,我才刚20出头,就开始被迫相亲。我们的矛盾,已经积攒了十余年,这次再次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结婚”并不是她第一次给我提要求。


从小到大,妈妈对我有无数的要求,并且最擅长的教育方式就是挑毛病,她觉得这样能让我快点进步。


我做到了,上学时成绩不错,还读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拥有了一份教师工作,稳定而体面。


也许是这些成功,让我拥有了很多自信,我一直觉得,自己聪明、勇敢、有力量。


如果继续按时结婚生子,那么,我的人生就是“圆满”的,同时,她的人生也会“圆满”。可惜天不如人愿。


妈妈依旧采用贬损的方式,把我批评得一无是处,觉得这样就能让我认清现实,然后赶紧结婚。


我的自信开始瓦解,开始自我怀疑,越来越痛苦,用刀割过手腕,有一次被骂时大脑一片空白,嗡嗡作响,只想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残存的理智告诉我,要活着。


我打起精神,去婚介机构交了会员费,尽量去完成结婚的功课。


然后,婚介机构也来PUA我了:“还以为自己25呢?年纪又大,长得不漂亮,家境也一般,不上赶着追男孩子,还等着别人追你呢!”


现在我可以不带脏字地回怼,但那时候,它却像刀子一样在我受伤的心里又补了一刀。


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句话,感觉要疯了,难道不结婚,我就什么也不是了吗?!


好在我懂一点心理学常识,知道自己的状态不是单纯的不开心或想不开。

心理咨询就这样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位擅长催眠疗法的咨询师。“催眠”二字总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我一开始也有点犹豫,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控制。


体验过后我才明白,催眠并不玄乎,而是引导你与你的潜意识进行接触和沟通。相对于谈话疗法来说,它能更快绕过我们的防御,迅速抵达内心。


前三次咨询,连续做了三天。


第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女孩蜷缩在角落里,我和她之间隔了一道玻璃门,我拼命拍打玻璃,却没法靠近。


第二次,我看到一间深棕色的小木屋,什么家具也没有,地板上落满白灰。而现实中我本人极爱干净,家里地板一根头发丝都没有。


第三次,我看到了自己的满身伤痕。


这些画面就是我的潜意识,在催眠下它们自然而然地出现,并非被描绘出来,仿佛一直如此,只等着我去看见。


这三次,其实都是在探究我的创伤,小木屋的材质很脆弱,说明我的内心其实不牢靠,表面的自信底下,藏着无数伤痕,我却不自知。


一点家具都没有,反映出内心很空洞,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产生了自我怀疑。


看见便是疗愈的开始。


第一次催眠时,我无法靠近蜷缩的自己,但第三次我可以了,我抱住了伤痕累累的自己,说“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没有放弃。”


一周后,我进行了第四次咨询,咨询师引导我和“内脏”对话。


我感觉我打开了一扇门,有4个人自然而然地走了出来:“心”是一个阳光少年、“肝”是一个沉稳哥哥、“肺”一个温柔姐姐、“脾胃”是一个怯懦的小女孩。


起初我觉得他们有点陌生,后来我发现他们都是我的「隐形人格」。


阳光少年和沉稳哥哥,是我的两重男性人格,恰恰也是最吸引我的异性类型。


之前哪怕我对相亲对象有什么看法,也很容易被别人左右和改变,但这次以后,我了解了自己,能够清晰地进行判断和坚定地选择。


温柔姐姐的人格,让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想要变得温柔良善,我内心深处是有这一面的。


而在现实中,体现在了我的交友选择上——我大多数要好的女性朋友,都是这类型。


最后那个“怯懦的小女孩”,就是我最脆弱的一面,我温柔地拥抱她,告诉她,现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除了催眠,咨询师还设计了沙盘游戏。如果说催眠是混沌时的无意识,那么沙盘便是清醒时的无意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咨询师会敏锐地观察到你的特质和想法。


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像朋友一样聊天,我把咨询师投射成理想的母亲。她会好好听我说话,哪怕我偏激地说“父母皆祸害”,她也没有批判,没有指责,微笑着听我说完。


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真的被「看见」了。别人看见的,是他们想看见的我,但咨询师看到的,是真实的我。


咨询师像一个手艺高超的医生,找到且缝合了我心中深埋的伤口。


有位好友对我说,她知道自己心里有一个黑洞,但是不敢面对。或许我是幸运的,至少还有直面内心黑洞的契机和勇气。





6次咨询结束,接下来便是主动的自我疗愈。就像大手术过后,经历一场漫长的康复训练,让自己彻底恢复健康。


我不再掩饰自己的恨,对着妈妈说:“我这么痛苦都是被你逼的!我恨你!”


我期待她能像电影里的妈妈一样接纳我,支持我,然后我们痛哭、拥抱、和解。


可妈妈依旧觉得我必须凑合着把婚结了,过日子生孩子,磨合磨合就有感情了。


当我意识到,始终无法改变爸妈时,我精疲力尽,跟自己说:“算了,不和解就不和解吧”,心里反而轻松了一些。


也许这次放下执念,正是为后面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去年五月,姥爷入院手术,和妈妈一起陪床的某个下午,我听着他们聊家常琐事,一瞬间感觉到什么叫血脉相连,十多年的恨就那样化解了。


他们也没有被好好养育过,却竭尽所能给了我最好的生活。以前咨询师说,只有抹去恨才能看见爱,我终于体会到了。


去年八月,姥姥突发脑梗,在医院昏迷二十多天后去世,我跟妈妈说:“从没听你说过姥姥一句好,不是嫌弃就是埋怨,现在你有什么话赶紧说,以后机会不多了。”


一位阿姨说,“你妈说她从来没有好好喊过妈,这些天她把这辈子欠的妈全补上了。”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妈妈终究对她的妈妈释怀了。


我终于懂得,和解不是改变对方,而是看见并接纳了所有。


今年爸妈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发了微信:“我接纳你的不接纳,依然爱你”,还有一个红包。


我们的冲突少了很多,虽然妈妈对我不结婚还是很不满,但不再逼我去相亲。


她无法理解我,但已经明白,她心里的“为我好”,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




曾经有个小女孩撒娇似的对我说:“老师,你怎么从来不表扬我们,总训我们,我们可喜欢你了。”


我说:“你以后好好表现,我多夸夸你们。”。然后赶紧把她推了出去,因为我的眼泪已经决堤,她说出了我最想问父母的话。


我感到后怕,真真切切理解了什么叫“创伤的代际遗传”,尽管我在父母的教育下遍体鳞伤,但竟然也无意识地复制了这种方式,用来对待我的学生。


如果我麻木地结婚了,恐怕也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所以,我更加坚决,哪怕不生孩子,我也要切断这个“代际遗传”。


我有意识地保持自我觉察,当我再次有批评孩子的冲动时,这份觉察提醒我:我不是我爸妈,我可以采取别的方式。


现在,除了上课说话和不写作业,我再也没有训过学生,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第一次在心理咨询室催眠时,我画了一副房树人,所有的线条没有一根是连着的,那时的我就像一座孤岛。


我慢慢打开了自己,慢慢和周围的人与事建立关系,关注了很多美食视频up主,折腾各种好吃的,食物是和自己最真实的联接,也是和生活最温暖的沟通。


后来,我试着闭上眼睛重新去看心灵小屋,小屋变了,它是一座二层小楼,院子里有一棵海棠树,屋里有一个大厨房还有一个大书房,阳光从窗户洒进来,温暖明媚。


心里的那个小女孩也变了,她不再怯懦,活泼可爱,还有点任性,穿着碎花裙子在草地上奔跑。


我彻底好了起来,生活的车轮又开始咕噜咕噜向前转。


现在我34岁,更加大龄,依旧未婚,但是我对未来不再恐惧,因为我看见了完整的自己,接受并治愈了脆弱的部分,重新获得了坚实的自信。


如果结婚,我相信自己能经营好亲密关系;不结婚,我也能一个人活得自在而丰盛。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苏轼,他饱经苦难,却从未被绝望吞噬,有一颗稳定而强大的内核,在苏轼看来,“未来,是用来期待的。”


愿你,愿我,都能捶打出这样的内核,永远相信自己,不论强弱;永远期待未来,不管好坏。


前提是,你必须勇于发现自我,拥抱内心的暗夜。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永婷


喻永婷是国家二级咨询师,从业超19年,服务时长100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她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为核心,结合家庭治疗、催眠治疗等技术与经验,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婚姻家庭、焦虑抑郁等议题。

为鼓励求助意愿,喻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9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450元/次。

你无法游向新的地平线
↓直到你有勇气告别海岸↓


如果,你也有被过分控制、被情感忽视、被家暴等未愈合的童年创伤,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作者:来访者陌上花
编辑:秋里、星星、Lil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