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树镇长
茶报之间,忙里偷闲耕余田。世家老体制,带你读政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19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周杰伦官宣新消息! ·  2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周杰伦官宣新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树镇长

工作太繁琐,感觉不到成长怎么办?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大树镇长  · 公众号  ·  · 2020-10-13 20:00

正文


今天的问答涉及公务员工作两个最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好繁琐、重复的综合协调工作,以及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在小镇看来,这两个事有共通之处,正好一起回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镇长你好。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第3年,现在在综合部门工作,全是琐碎的活,每天就是联系各个部门、走流程、接打电话,每天特别忙但是全是重复,感到没做什么一天就过去了。感觉自己的活来个高中生都完全能做,根本看不到成绩。


刚开始还有新鲜感,现在觉得越来越没激情,关键还吃力不讨好,100件事就算只做错了1件就能把之前的努力都否了。


最可怕的事是,有一次领导让写一篇小材料,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写过任何有点难度的材料了,完全没有思路,最后勉强凑了一个交差,后来又改了两次,最后领导还是自己完成的,一篇稿子全是修改,感觉特别羞愧。


现在特别慌,每天重复的工作感觉不到成长,同时又担心文笔影响自己前途。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镇长信箱答复:


这位朋友好,非常高兴的看到,你还有很强烈的成长的想法,没有得过且过,这一点对年轻公务员而言非常重要。


刚工作三年就有很强的危机感,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并且想去弥补,已经很好了,小镇当年工作第三年的时候,都还没啥想法,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工作少的时候看看书玩玩游戏都很正常,都没咋想过以后要如何、需要做些什么。

体制内九成以上的工作没什么难度,确实大部分工作高中生就能上手。 但是难就难在有没有把一件事做好的心,愿不愿意去琢磨、去思考,把一件高中生就能做的事做好、做精,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并不亚于去掌握一项具体的技能。



一、不要慌,不要轻视繁琐简单的工作


综合部门尤其如此,不像业务部门,没有很明晰的技能成长的蓝图,繁琐的事做多了觉得心里没底很正常,但咱千万不要轻视它们。


繁琐永远是公务员或者说几乎所有工作的主旋律,这个世界上没那么多新鲜事。


做科学研究需要重复,干投行也是重复,只不过换个项目换个酒店换一批人,成熟的投行团队内,每个人负责的事儿很少有变化,当上领导也一样要经历重复。

能不能在繁琐的事务里不断成长,在细节处理上的超过同龄甚至前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个人的仕途差距往往就在这里。


举三个例子:

一位是堂堂局委,具体是谁就不说了,在一次陪同更高领导出席活动的时候,这位局委一直全程盯着各项活动流程的拟定,更在活动前一天,抽出2个小时,亲自去现场挨着查看,堪称事无巨细,很多细节甚至是一线工作人员都没注意到的。


比如所有可能经过的路线,地平不平,地毯接口有没有处理好,地毯下面平不平、有没有凹洞;领导要坐的座位高度对不对,坐下后舒不舒服,前面的桌布是否遮挡好了,放的纸笔话筒位置合不合适,现场标牌固定的牢不牢固等等。


而这种极其用心的检查,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次次坚持。

还有一次,是小镇某次去地方组织重要活动时亲身经历的。在活动前一晚,我跟着领导检查现场,把第二天的流程全部走一遍,在此之前地方的同志已经检查好几遍了。


也幸好检查细致,竟然发现现场一个需要推动的展板,滑轮螺丝竟然松动了,当场一推就倒,这个问题之前竟然都没有发现。如果没有提前检查,第二天一旦出了岔子那就很难收场了,万一再砸到领导,上了直播,后果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之前处长的。我那时候负责布置会议活动现场,简单地说就是摆牌子,这活特别繁琐且简单,所以干了一两年后就有些不耐烦了,觉得没啥技术含量。



但是每次我布置完以后,无论多晚,处长都会亲自转一圈,挨个查看,然后我就看到了我跟处长的差距。


有一次常规会议,我按照惯例做好席次图,放好桌签后,处长专门把一位领导调整了位置,按照惯例来说这样是不符合级别排序的,我就很纳闷,结果处长说:


“这位领导最近身体不太好,但他很好强,不愿意公开场合被人搀扶着,如果按照惯例,进出太不方便了,稍微靠近门调整下。到时候扶到门口,领导自己坚持走几步就能坐下了,不引人注意,领导的体面也就照顾到了,更避免会议现场出现意外。至于座次微调下,其实不打紧。”


其他类似的事例还有好些,总是在我自以为布置好了,被处长或者更高级别的领导发现不足的地方。

一个摆桌签的工作,不同层级的人来做就有不同的效果,更不要说其他的事。

所以说繁琐重复中才见真功夫,日常琐事中藏着学问,只不过相比学一项技术、会一门外语,这种真功夫的锻炼更难把握。


二、公文不是写作,不要畏惧


在小镇看来,对绝大多数公务员,公文远谈不上文笔,更接近繁琐重复的水磨功夫,认真耐心细心比其他的重要的多的多。

和一般写作不同,公文有太多条条框框和套路,哪怕是最顶层的文稿都是有很多套路或者说现成的框架、内容在里面。更不要说下级机构,一篇公文,往往一半以上是现成文稿的摘录。

公文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公文有明晰的提升途径和方法,假如把公文能力定为满分100分,大多数人也就在10分左右徘徊,能够中规中矩不出错就已经超过多数人了,比较好的专业笔杆子其实也就是60分及格水平。只不过多数人比较畏难,逃避学习,甚至瞧不起“官样文章”,那自然不可能提高。

确实,有些顶级的笔杆子能到80分以上的水平,但靠的不是文笔如何,关键在于站的高度、视野、经历的广博以及对人对事的用心揣摩,才能让文风对了领导的胃口。如此,才能从及格到优秀。


公文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是需要得到上级领导认可的,就说一个请示,有的笔杆子,改几个字,就能让领导觉得舒服,大笔一挥批了,有的就不行,总是让领导觉得别扭。


这种一字之改才是大学问,小镇也特别向往。

但是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这种“一字之改”的境界完全没必要追逐,达到60分甚至是中规中矩不出错就足够了。


不出错其实很难,但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反而是一些大笔杆子,常年沉迷文稿工作,想要求新求胜,却在“不出错”这点上吃了大亏,一件事能毁了过去的种种努力。

小镇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某部门一份上报中央的文件,执笔的是部门的大笔杆子,材料比较常规,所以大笔杆子出手后一级级批完就报了,结果文件里出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某段里“十八届三中全会”错写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下子脸丢到中央去了,虽然不是啥原则性的问题谈不上什么处分,但是后续的批评以及潜在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用心做好琐碎的事,足以超越同辈


无论是综合性工作还是公文写作,对于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耐心和用心就足够了。

对年轻公务员来说,能够做到不出错、甚至不二错,就已经很强了。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积累,才是抢得先机获得晋升优势的王道。



对这位朋友而言,小镇也有几点建议:


1、重视公文很好,可别轻视了繁琐的事务工作


公务员的职场生涯,不用求全责备,对年轻人来说,把握机遇更加重要。


说话办事、接人待物等等都是为了把握住关键时刻的机遇,公文仅仅是其中一项,没有必要专精公文。为什么呢?


一是达到60分后,没有那种天赋高度和信息掌握很难精深。


二是公文岗位是条小道,岗位少难出头。


三是文稿是跟着领导习惯走的,换了领导,万一思路僵化,没有及时改换文风,反而不利于成长。


作为年轻公务员,体现上进心、方方面面没有短板,尽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强一点最好不过,或者深耕某一点,搞得出类拔萃也可以。


但“年轻公务员”的前置毕竟是“年轻”二字,年轻一代表工作 时日尚短,缺乏积淀;二是没有高手指点,很难确定自己要深耕哪一点,甚至会错失良机。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精明的抉择倒不如先全面发展、弥补短板,期间再通过实践,慢慢发掘自己的天赋领域所在。


2、磨练性子就是公务员的核心能力之一


琐事之中,其实处处学问,比如处理繁琐事务的耐心、对细节的把握、对人性的敏锐、对换位思考的重视等等。


把繁琐的工作做得让领导放心,反而是看得到抓得住的。而这唯一通途,就是用心、就是磨炼性子。


我有一位老领导,一年经手批示的文件上万份,其中很多是一年年重复的东西。有一次我报了一个请示,这位领导看了下,当场就让我去翻翻前几年的类似批示,说当年应该不是这么处理的。


我去翻档案,果然如领导所说。这位领导细心到这种地步,几万份文件经手,还能如此敏锐的发现问题,也难怪后来顺利晋升部级。


3、 公文能力60分以前,是水磨工夫,有提升套路


就跟高考大多数人根本用不到比拼智商,只需要比拼努力程度一样,公文也是如此,达到超过大多数人的水平不需要天赋、文笔,仅仅只需要用心和积累就够了。


但难也就难在积累上。 建议在刚工作的头几年,多看多学各层级的成熟公文,分析历年不同之处,然后每周练习写一篇或大或小的公文。 尤其是碰到上级文件学习,自己主动写一篇,然后和单位最终上报的对比下,不断地调整,多写多练,不过半年就能补足短板,一两年就能同代拔尖。


对,就是一两年的辛苦和积累,小镇保证,足以让你几十年的仕途全程收益。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文稿出手前必看5次以上,文稿上的话必有依据,平时多摘录解析上级文稿等等,达到60分并不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