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叔大菊观
我的主业是读财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南京林业大学陈楚楚 Green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大窦红静团队/长征医院曲乐丰、职康康团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 Acc.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叔大菊观

为什么分众中报“爆雷”,投资者竟然狂欢?榨菜业绩放缓,开盘直接跌停?!#市场、预期与人性

生叔大菊观  · 公众号  ·  · 2019-07-31 14:59

正文


市场篇 No. 1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点基础知识框架:股价运行背后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分众传媒7月29日披露了2019半年度业绩快报 2019 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17亿元 同比下降19.59% 实现净利7.76亿元 同比降76.82%
分众传媒这样解释业绩下滑的原因:
1)受宏观经济影响,2019 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公司自身 客户结构调整的影响,导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2)公司自 2018 年二季度起大幅扩张电梯类媒体资源,导致公司 2019 年上 半年在媒体资源租金、设备折旧、人工成本及运营维护成本等同比均有较大幅度 增长;
3)报告期内客户回款速度普遍放慢,导致账龄结构恶化,风险增加,故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和拨备也相应增加。

某些股票平台上大部分投资者看到该公告后,都把分众这家公司当成快要破产了一样。

但在一个晚上之后,空气中就不停地回响起一阵阵"啪啪啪"的声音。
哈哈哈,没想到吧!


还记得我在4月末的文章( 炸裂!分众传媒年报和一季报点评 里说:
上周两天里,分众的股价下跌了约12%,我觉得短期看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但是放在中期来看,预期落空后的估值下调又是必然的,而长期来说虽然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看上去并没有显著出现下滑,但是长期前景也让人越来越看不清。

没想到一语成谶,分众的股价从4月份的接近7块,跌至了上周最低4.71元的新低。

事实上,1.0专栏里所有的订阅读者都知道分众这只股票我是在4月XX日卖出了大部分仓位。不少朋友和我开玩笑,说生叔你以后千万别乱说,这两周都是刚发文,某些股票就大涨;分众你刚卖出就一路跌成shit了,你简直神了!
我从来都是说的,我根本没有任何能力预测某只股票接下来的走势,特别是短期的波动。
既然这样,有的童鞋可能要问了,为毛你在分众这只股票上的交易,要么是买在2018年底5块钱的阶段性低点上,要么又是在大跌前跑路?
关于这样的问题,我的回应,也就一个字:
90%是运气好,还有10%是我对股价波动背后逻辑的深刻理解。
我一直强调的都是,无论你是搞什么投资,属于哪种流派,如果你想要稳定盈利(而不是放一炮就跑,靠运气赚到点钱就去销户的)你最好都要明明白白,搞清楚你所相信的这套投资系统,它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的交易系统中,通常来说,股价的波动会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公司长期的基本面表现
(2)市场预期和人性
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总能完美契合地推动股价朝着同一个方向波动,甚至很多时候,它们对于股价的影响是相反的。
在金融市场,要做好投资交易,对于以上两点的理解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平时我大多谈的都是如果看公司的基本面,今天的内容是我针对第二点作一个扩展,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喜欢看图画线的老铁就不用去考虑什么市场预期的东西,正如参与科创版前五天的炒作完全不需要关注基本面一样。
可能还有的童鞋一直坚信,中国的股市就是个赌场,赚钱亏钱,全靠运气,我啥都不研究,今年已经赚了百分之几十了。持有这样想法的人,我祝福你以这样的方式赚到越来越多的钱。
但对这个公众号里更多的读者来说,今天的这篇文章,我相信它的价值,逾千金。很多道理,就算跳出了股票投资的这个框架,放在生活当中,我认为也同样适用。

1
资本市场不看过去,只看未来预期
虽然对于所有股票来说,基本面是第一大左右长期股价方向的驱动因素,但就中短期的走势而言,基本面往往会让位于市场预期,以及在这种预期变化之下引发的市场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时候,尽管公司基本面在最新的财报数据中呈现变差/变好的情况下,股价也会短时间往相反方向波动的原因。
最新的例子除了分众昨天的表现,还有二季度以来中美谈判进程对于A股的影响。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反复强调过:
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都不会对未来的价格产生额外的影响,也就是股价的走势和历史信息无关,只和未来的预期有关。
懂了这个常识,你就明白为什么你研究的很勤奋,读遍了任何你能找到的资料,付出了大量辛勤和汗水,基于一只股票过去的表现来推导出的某个结果,最终发现它往往是错的!
总是有这种感觉的童鞋,我建议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这里的【预期】?
预期这个词,很多时候,就是指每个人对于任何一项特定事件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股市,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宏大的金融市场中的一个模块,而金融市场又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肌体和血脉。
预期是主观的,当然就会有所不同。
交易之所以会达成,就是因为在某一个价位上,一定同时有两股力量持着完全相反的预期,誓如:1000快的茅台有人觉得贵,有人觉得便宜,觉得贵的人把手里的股票卖给觉得便宜的那群人,于是就促成了交易。
那不同交易者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1000块钱的茅台贵不贵呢?这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短期长得多了”,“以前估值是10倍,现在变成了30倍“、“感觉大盘要调整了”、甚至还可能是由于“中美毛衣摩擦”、“货币政策”等等。
但是归根到底,大部分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会基于公司已经发布的财报信息,特别是业绩增速来作为判断标准。
因此股价的运行逻辑可以简单抽象为以下的过程:
①某公司公布最新的财报
↓↓↓↓↓↓↓↓↓
②市场参与者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预期,并在某个价格区间上达成一致
↓↓↓↓↓↓↓↓↓
③公司更新财报
↓↓↓↓↓↓↓↓↓
④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强化参与者对未来的这种预期,股价可能表现平稳
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开始纠偏,股价往其中一个方向剧烈波动
↓↓↓↓↓↓↓↓↓
⑤形成新的市场预期,并在某个价格区间上达成一致,直到下一次的财报发布。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闭环。

所以,你对这只股票的主观认识与未来呈现出来的事实越接近,股价就越容易朝你选择的方向波动,你获利的概率也就相应地越大。
举个简单的栗子,涪陵榨菜这只股票昨晚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0.86亿元, 同比增长2.11% ;净利为3.15亿元,同比 增长3.14% ,没有任何悬念,今天直接以一字跌停的方式开盘,被摁在地上动弹不得。
一首凉凉送给榨菜,也送给躲藏在各种“X中茅台 里面的老铁,就问你们慌不慌?
所以,榨菜股价跌停的逻辑是什么?很多童鞋会疑惑下面这样的问题:
这家公司不就是增速降了一点吗?毕竟还是正增长啊!营收和净利润比去年还多了啊!为什么会跌呢?
这家公司毛利率还略微提高了,ROE估计还是能维持在30%左右,在行业里也看不到像样的竞争对手,长期竞争力并未改变啊!
榨菜这个行业又不会消失,它在中国有广大的消费人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平时都吃这个牌子的榨菜,护城河稳的一比。

会这么思考的童鞋,说明你对资本市场,对股价运行逻辑的理解还非常肤浅。

涪陵榨菜这家公司此前给到的市场估值是在35倍-40倍的PE(TTM),因此对于这类公司而言,增长动能显得尤其重要!增长就是一切!
什么意思呢?就是市场通常会给这类公司更高的估值,这里面就包含了市场对公司增长更高的预期。如果一旦不达预期,那么股价暴跌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涪陵榨菜2017和2018年度的业绩增速分别是61%和59%,所以市场预期它即使大概率无法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那么下滑到30%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结果业绩出来,离最低的市场预期都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要以为同比转负才叫下滑,只要比市场预期低,就叫下滑,如果比市场预期要低得多,那么股价只能被摁在地板上摩擦。
换句话说,高估值白马股的股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中间状态,必须年年保持高增长,最好是超预期增长。
这里再科普一下:我们如何知道市场对于一家公司未来的一致性预期?
通常,一些金融数据提供商比如国内的wind,还有国外的Bloomberg,都会把市场上覆盖某家公司的卖方分析报告中的业绩预测结果汇总,并且进行平均,得出的平均值就是大家常说的“市场一致性预期”
此外,一些公司也会在年报、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甚至是公开宣传中向市场传达新一年的业绩目标,这种来自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指引对于市场预期的影响力要来得更大。
比如茅台每年都会在年报中披露下一年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并且过去5年几乎每一年最后财报出来都超过此前定下的目标,股价在这种‘超预期’的影响下也节节攀升。
再比如,2018年初泰禾的黄老板,开了个发布会。他公开吹牛,喊出2018年完成2000亿的小目标。资本市场的老铁当时就震惊了,一拥而入,股价先是一个月翻了一倍。紧接着又在之后的11个月里跌了70%。最后的结果显示泰禾2018年才勉强冲上了千亿。
因此,在很多时候,市场在情绪的作用下,即使严重偏离了未来的事实,价格仍然会沿着错误的方向继续运动。但是从长期来讲,理性总会回归,市场会自行进行纠偏,参与者形成新的预期合力,推动股价往接近事实的一端回归。
再回到本文的开头, 如果你曾读过分众的一季报,又足够细心,那么对于这次中报公布过后为什么股价不跌反升就并不觉得奇怪了—— 这份中报并没有超出一季报当中的业绩预期啊!



而股价在一季报出来后先是经历过一波超过30%的下跌,这个跌幅已然不小,可以说新的市场预期已经把股价砸至一个新的平衡点上。
那么在这个价位上能不能买入分众这只股票?
我的答案是:
不知道!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再等等。
因为分众的股价能否反转,有两个东西的组合:
(1)公司的基本面什么时候出现拐点
(2)市场预期的转好,俗话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经历过昨天的大涨,如果在之后的若干个交易日,分众的股价仍然延续地走出一波强势反弹,很大程度上就说明市场预期是积极的,如果在中报中出现三季度业绩拐点的信号,无疑会强化这种积极的预期。
反之,如果中报显示三季度的业绩仍然低迷,甚至加速下滑,那么反弹就会夭折,股价将会继续向下振荡。
综合以上,分众这家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杀业绩后的杀逻辑,市场会更多寄希望于下半年超预期的表现,但我的判断是,至少分众三季度出现业绩拐点的概率不大,反而业绩往“下”的速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因此只能暂且等待。

2
预期和人性
深藏在金融市场背后的东西,除了市场预期,往往都是殊途同归的回到人性上。
如果有读者读过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霍华德的《周期》、达里奥的《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你可能会在这些书中发现一些类似的描述。这并不奇怪,因为大到一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小到一只股票股价的波动,市场的本质,永远都是人性的集合,从来都没有变过。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它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让人失去理智。
就比如在下跌的过程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心是会理所应当的产生恐慌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股价越跌,人性让你对于它未来的预期就相应调低,最终在一个你难以再忍受的价格上进行抛售。此外,就算一直空仓的人,也很难抵抗弱点去抄底。
在一只股票连续上涨过后,人们也往往会对它产生巨大的预期透支——一涨遮百丑。人们也抵抗不住“ 踏空比亏钱都难受 ”的人性弱点, 疯狂进入了进来, 欢欢喜喜去当接盘侠。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今年第一季度大盘涨了20%以后,去排队开户的老铁就变得越来越多,在最近几个月的回调中又一脸懵逼。
所以很多时候人性就是这么简单,也 正是由于人性的存在,才会在某些时点上,将市场预期几何倍地放大,才有了与此对应的股价大幅波动。
这同时注定了必然永远存在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抓住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弱点,并以此回头克制自己内心的弱点,从而极大程度的在这个市场上获取财富。
为什么他们能在金融市场上赚到超额收益? 本质上,财富就是通过套利带来的结果而已。
这里所谓的套利,一般人的理解是不同资产价值从偏差到收敛之间的套利,典型的就比如当期和远期的期指合约之间的套利,场外场内ETF基金套利,可转债套利等等。
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更深层次的,它还体现在认知套利和人性上的套利。
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知道了,就有赚钱的机会,又或者你和别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最终事实证明你是对的,这同样也是赚钱的机会。
一部分投资者喜欢盯着股价波动,喜欢跟风,另一部分投资者盯着公司价值,人弃我取,这也是套利。
又比如,一些投资者喜欢短线快速进出博差价,另一些投资者推崇价值投资,长期捂股不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同样也属于套利。
再比如,一些人在股价遭遇某些事件影响,大幅下跌后做逆向投资也是一种套利。
在网络技术和自动交易系统高度发达的今天,之前很多流行的套利机会都被逐渐抹平了,就比如熟悉前面说的股指期货套利、ETF套利和可转债套利这些玩法的老司机,从2、3年前就已经发现,这里面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基于人性和认知的套利,恒古而长存。
所以我们的股市,特别是当你有了基本分析能力之后,就是人性的一场修行啊。

3
有何启示
(1)投资的另一面
读懂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这还不能构成你赚大钱的充分条件,它顶多是一个必要条件。在很多时候即使你准确判断了公司未来的业绩能不断增长,你还是无法在股市中赚到钱。
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你的认知,能够在随后的时间里与市场主流共识相契合。
注意,前者(对基本面的理解)是基础,是前提,也是战略问题。通过加深对基本面的研究,来降低判断失误的概率,也就是提升交易的胜率。
而后者(对市场和人性的把握)是战术的问题,两个组合在一起,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认清世界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