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体制改革也改变了健力宝、椰树、娃哈哈三家饮料业巨头的命运。
1999年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筹资4.5亿元想要买下健力宝,准备在香港上市,被三水区政府断然拒绝。2002年,MBO被叫停。健力宝以3.39亿卖给了浙江国投,形式上重新国有化,而真正的掌门人是年轻的“气功大师”张海。李经纬的人生急转直下,被判刑,于2013年过世。
张海大师经营企业显然没其练气功的神奇本领,健力宝在他手上迅速败落。2005年他也出事入狱,后减刑出狱、被查出违法减刑、出逃,戏剧人生。这么折腾后,健力宝也淡出人们的世界,这是中国饮料“一哥”的落寞结局。
▲健力宝总裁张海
(
图/图虫创意)
在娃哈哈这边,1996年与世界500强的法国达能合资是其转制成功的助力,因此产权改革关过得比较顺畅。尽管合资留下了公司主导权、品牌使用权的隐患却在十年后爆发,但是经过宗庆后三年的抗争博弈,以14亿元“分手费”的代价与达能和平“离婚”。
娃哈哈发展最迅猛的十年,恰恰是椰树陷入转制泥潭最折腾的十年。集团应付各种告状、调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企业虽然还在继续成长,规模不断做大,但是新品研发等开拓性的业务就顾不上了。
2006年,在政府主导下,椰树集团的转制进入了最后冲刺。
要在前期员工持股的基础上彻底实现国资退出。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剩余的国资由企业积累分年度买断。方案本身是合理的,但一部分员工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愿意牺牲眼前利益。
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外部,有人希望收购椰树,诱使部分员工反对赎买国资——据说当时有人收了十几万元。这时,前期员工持股制弊端显现出来,由于“人人有份,平均分散”的股权结构导致王光兴等创始人管理团队股权比例不大,无法影响决策。
混乱最高潮的这一年7月5日,王光兴含泪提出辞职。面对最终决裂的局面,员工持股会做出了决定,110名代表有109人提出挽留,并通过了以奖励方式增加创始人的持股比例。
反对者还是老办法,告状。这次的罪名是“逼迫引诱员工签字,表态支持创始人多持股”。不过,这次椰树集团改制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最终方案在当年9月获批。
2007年,椰树集团转为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十年转制告一段落,可是十年以来,物是人非。
市场格局变了,植物蛋白饮料已经不是椰汁独大,承德杏仁露、核桃类产品开始瓜分市场份额。而整个饮料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娃哈哈凭借十年发展,产品、销售渠道的优势明显,稳稳占据了中国饮料第一的宝座。
那一年,王光兴已经66岁,虽说他的身体健康,常年保持了每天两次游泳的习惯,毕竟岁月如斯,不复当年“小美工”的朝气与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