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伟纸上谈
专注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独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宏观评论及观点发布。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阅本微信号以往发布的研究成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钟伟纸上谈

钟伟 | 机寓于危:中美贸易争端未必全然是坏事

钟伟纸上谈  · 公众号  ·  · 2018-06-19 17: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钟伟纸上谈 微信号




点击收听 本期完整音频:13分55




上期

回顾

中美贸易争端中,我们不宜轻举妄动的四件事情: 一、要注意我们对美国的回应和回击是不是有利于稳定、长期的中美关系; 二、知识产权;三、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四、不要把“应努力防范中美贸易争端”扩大化。


有的时候人脾气一大就会发作,所以毛泽东同志当年曾经劝柳亚子先生时,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就是不要老发牢骚嘛,否则肠子都得断掉,眼界要放宽一点,万物风物才能有味道。


1

贸易争端的意义

泰森与人对垒,震慑力至今犹在,尤其年轻时,“拳王”称号举世晓之。通俗地说,因他蛮不讲理,上阵便猛攻快击,不到几回合就能把对方打趴在地起不来,对手难以有任何喘息之机。


以此观之,回到中美贸易争端上看,最可怕的应是:没有预热,没有序曲,没有沟通协调,没有轻度或中度,直接进入全面不可挽回的冲突。可幸的是,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尚未达到如此地步。


由此,我向大家汇报,中美之间的冲突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2007年的“中美国”概念,Chimerica。


中国如影随形,亦步亦趋跟随美国来管理整个世界。这代表着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也代表着当时美国一些精英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后,中美关系就进入了一个相对没有那么“热”的阶段。例如,中国提出“夫妻论”,而美国也逐渐意识到美中两国共治天下的可能性很小,于是乎推出TT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TIP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及重返亚太战略。


第二阶段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中美贸易争端。


这一阶段称之为 “脱钩期”(Depegging) 。这种相互脱钩在己方看起来是防御性的行为会让彼方视为有侵略性的行为。


例如,美国按每年削减1000亿美元,两年削减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及要求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当中,减少,甚至不提供政府资助的资金等设想,在 中国看来会觉得美国甚为霸道 ,乃至侵略性的做法,在目前这些 贸易摩擦的 表象只是脱钩的第一小步。


第三阶段是陷入 修昔底德陷阱 的全面冲突。


如今贸易冲突,中美代表团彼此往来、讨价还价,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相互撕扯总比斗殴、甚至大打出手要好得多。



谈判最重要的意义 并不是迅速地促成富有见地的结果,而 是为了相互 了解需求 ,相互试探底线


又或者说目前中美贸易争端谈判的重要意义在于,我们是坐在谈判桌前,而不是在争斗的场合。能够坐在谈判桌前,本身就是一个成功。


现在看中美贸易争端, 双方正在彼此调试中美之间合适的距离感。 也许在双方 逐渐 适应这种距离感后,中美之间就能形成新型的大国关系。我们把这种距离认定为:比目前中美之间的距离要远一些,但不至于到冷战那么遥远的距离。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对双方来说是更舒适,更游刃有余的距离。


第一点意义:政策工具的限制


发自于贸易冲突,有可能蔓延、长期化、复杂化的情况,很符合基辛格先生所讲的:当两个国家的冲突使得和平成为最终政策目标时,这也就 大大限制冲突双方能够采取实现政策的工具


如果中美双方现在的冲突,都是以“不打破和平”底线为政策目标,就意味着互有限制。这将限制中美在目前冲突中能够使用的政策工具。这是第一点有意义的地方。



第二点意义: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的意思是什么呢?


如金融机构经常为之的测试:如果客户跑了、资金跑了、风险来了、有债务要违约等情况发生,银行能否挺得住。


其他行业也会进行压力测试,但没有金融行业频繁。金融行业神经紧绷:如果承受一定的风险,是否承受得住。因而会界定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再给出压力测试的基本场景变量以应对。



现如今在中美贸易争端中, 彼此 都对本国有一个压力测试 ,这使得美中经济都暴露在轻度的、甚至有一定压力程度的外部冲突环境下,看本国经济能否承受得住。目前的摩擦尚在经贸层面。接下来兴许得测试其他领域,譬如说在投资领域和芯片领域。在芯片领域,如果中美有相互冲突,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卖家,美国也得掂量该怎么做。同样地,中国也得掂量一下,如果自己要做芯片,核心的、关键的技术需要如何依托渐进的过程和战略的定力才能研发出来。


又比如在金融领域,双方或有争执,但彼此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所以,压力测试也是一个使得双方逐渐相互了解的过程。这相当于两个猛兽 正在划清彼此地盘和自身核心利益的阶段


我看到一些美国学者在讨论中美贸易争端时,指出美国现在不好的方面是: 美国所尽国际义务太多 也就是所谓的过度承担国际义务。


同时,美国学者认为, 在军事方面 ,美国对中国还是有绝对优势。这种认知可能有偏差。即便军事力量旗鼓相当抑或美国具有更大优势,但基于和平底线,如此优势实际上又有何用?或许《兰德报告》 (报告观点:由于美国可能无法在一场高强度战争中实现完全控制、获胜,或避免重大损失,它必须防止自动发起一场激烈和迅速的冲突。) 更加理性一些。


2

贸易失衡的假象

了解过中美贸易争端的两点意义,第二点要分析贸易失衡的假象: 中美贸易争端并不仅仅是指向纠正贸易失衡的问题,贸易失衡是个假象, 贸易失衡背后,中美之间利益是否平衡才是关键


如果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并没有失衡,那么特朗普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漫天要价,他以为世界是以闹分配的。中国也清楚地意识到,贸易失衡是假象,实质是美国希望得到更多利益,甚至展开两国面对未来的国家命运和国家竞争能力制高点的争夺。


如此看来,我认为双方进行一定程度的压力测试,了解彼此的弱点和能力后,也使得冲突长期化、复杂化、尖锐化,甚至多边化,未必是一个完全失控的局面。


压力测试是为了防范金融危机而出现的。中美贸易争端如果是彼此对对方和本国所施加一种复杂的,从相互依存到相互脱钩的压力测试,也未必全然是一件坏事。



3

推进国内改革

第三点是中国国内的情况,纷繁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常说在中国部、委、办、局之间,部与部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如此困难,比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更甚。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去协调部、委、办、局,协调地方各省,否则办事情就是条条加块块,彼此相互掣肘,难以成事。


如果没有中美贸易争端,也许中国很多必要的改革开放就难以在一个迅速的、紧迫的外部压力下推进。同时, 习近平同志 在博鳌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阶段,尤其是“开放方面”的一些近期措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试想,如果没有中美贸易争端,那么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措施要落地时,可能又要与部、委、办、局之间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会更慢。



有外部压力后, 中国紧迫需要进行 改革开放 升级版,效率 会快 得多 。中国从来不畏惧外部压力,往往外部压力越大,中国自身体制改革和反弹也越强。


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三方面能观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未来在 贸易争端方面, 独立自 主是 迫使中国必须 加速推进改革开放 升级版的 重要内容 在中国入世中,我们已见到,中国能转化压力为内部改革和加大对外开放动力的情况。这一层面观之,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 未必全然是坏事。



4

世界多极化

第四点,需知中美贸易争端存在的旁观者: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 可能会卷入到争端当中


他们 目前 之所以还保持着适度旁观,而不全然参与的状态,是因为中美贸易争端还没有明朗化。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我相信欧洲和日本也会被迫在一定程度上选边站队。


那么,这将带来什么结果呢?其中一个影响是,在美国这个具有超级稳定结构的 霸权权力下降后,可能会加速世界多极化


其实,世界多极化并没有霸权结构那么稳定,多极化结构是比霸权结构更容易出现区域冲突的。有些行业,领域和国家等,会成为热点行业,热点领域和热点国家,并陷入冲突当中。


这也未必全然是一件坏事。


试观地球,陆地之所以会形成板块,是因为单一板块压力太大。因此,板块会逐渐分离,飘移离开过程中,也会因接近而产生碰撞。亚欧大陆、南北美大陆、非洲大陆板块之间距离的拉开和接近,都会使得压力有所缓和,但有时候压力将触发地震,火山等灾害。多极化、有板块冲突的模式,其所产生的纷争是比超强模式更多,但压力释放也将更及时。




结论:中美关系理想状态的展望


由此可见,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过程中,欧洲、日本最终还是会逐渐看清中国和美国在做什么,并因此做出适当的反应。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是得强调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因此,在贸易争端上,中美会花费很大精力去游说欧洲和日本。但我相信,欧洲和日本在最后还是会倾向于一个多极化的模式,哪怕其中有所冲突,但是压力会迅速释放,而不是在二战后,美国一霸超强的单极化模式。


中美相互脱钩,也许还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世界正隐隐约约地从美国霸主的模式,走向隐含着多极化的模式。当然,多极化的世界也意味着霸权不再,而多极化中的区域冲突,热点冲突将会更加频繁。


其实,贸易争端不全然是坏事。它实际上是中美双方在调试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和各自对本国的压力测试。并且,中美贸易争端也是推进中国改革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延伸阅读:“修昔底德的陷阱”——《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滑动查阅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延伸阅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的著作达到了历史写作才能的顶点。 ——托马斯·霍布斯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大卫·休谟


内容简介: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一方在陆上称雄,一方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帮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人,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这场战争对希腊诸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


作者简介: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396年),出身于雅典富有的显贵之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立之年已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史才。公元前424年当选为雅典将军,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他在战争之初即开始搜集史料,倾其毕生精力完成千古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运用朴素唯物论的方法,综合地探讨历史因果关系,探索人事规律,创立了比较科学的治史原则,被誉为“求真的人”。


译者:徐松岩(1963— ),山东招远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西方古典文明和外国史学史。译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罗多德《历史》和色诺芬《希腊史》等西方史学名著,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上 册

2017 新版译序

第一卷

第一章 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的希腊国家。

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爱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亚事件。

第三章 拉栖代梦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大会。

第四章 从波斯战争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从霸国发展到帝国。

第五章 拉栖代梦的第二次同盟大会。战争的准备和外交摩擦。基隆。波桑尼阿斯。泰米斯托克利。

第二卷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第一次入侵阿提卡。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

第七章 战争的第二年。雅典的瘟疫。伯里克利的立场和政策。波提狄亚的陷落。

第八章 战争的第三年。普拉提亚之围。佛米奥在海战中获胜。西塔尔克斯统率色雷斯人入侵马其顿。

第三卷

第九章 战争的第四年和第五年。米提列涅的暴动。

第十章 战争的第五年。普拉提亚人被审判和处决。科基拉的革命。

第十一章 战争的第六年。德摩斯提尼在西部希腊的战事。安布拉基亚的灭亡。

第四卷

第十二章 战争的第七年。占领派罗斯。斯巴达在斯法克特里亚的军队投降。

第十三章 战争的第七年和第八年。科基拉革命的终结。革拉和约。攻克尼塞亚。

第十四章 战争的第八年和第九年。入侵波奥提亚。安菲波里斯的陷落。伯拉西达的辉煌胜利。


下 册

第五卷

第十五章 战争的第十年。克里昂和伯拉西达的阵亡。尼基阿斯和约。

第十六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招致反感。曼丁尼亚人、爱利斯人、阿尔哥斯人与雅典人结盟。曼丁尼亚战役和同盟的瓦解。

第十七章 战争的第十六年。米洛斯的谈判。米洛斯人的灾难。

第六卷

第十八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西西里的战役。赫尔墨斯神像事件。远征军出发。

第十九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叙拉古诸党派。哈摩狄乌斯和阿里斯托吉吞的故事。阿尔基比阿德斯受辱。

第二十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和第十八年。雅典军队的怠惰。阿尔基比阿德斯在斯巴达。围攻叙拉古。

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战争的第十八年和第十九年。吉利浦斯抵达叙拉古。狄凯里亚的设防。叙拉古人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德摩斯提尼到达叙拉古。雅典人在爱皮波莱的失败。尼基阿斯的愚蠢和固执。

第二十三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大港战役。雅典军队的撤离和覆灭。

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和第二十年。伊奥尼亚的暴动。波斯的干涉。伊奥尼亚战争。

第二十五章 战争的第二十和第二十一年。阿尔基比阿德斯的诡计。波斯资助的撤出。雅典的寡头党人政变。萨摩斯军队的爱国行为。

第二十六章 战争的第二十一年。阿尔基比阿德斯应召来到萨摩斯。优波亚的暴动和“四百人”政府的倾覆。基诺塞马战役。


索 引

附录一 最后七年战事简况

附录二 古希腊历法简述

附录三 希腊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四 原著及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五 关于翻译修昔底德著作的几个问题

译后记


来源:亚马逊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钟伟纸上谈

(每周二、四更新)

2018改版主题:中美贸易争端



下期预告:中美冲突时,我们为什么焦虑?


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在温和复苏,但局势却变得复杂,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令人在当今之世,开始忧虑不安。我们为什么忧虑?看起来美国独霸的超稳霸权结构在弱化,或者说美国不再愿意过度承担这样的角色,大国之间原本被粘连的板块开始出现裂隙,漂移和碰撞,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热点区域和热点问题。


也许以中美贸易争端为标志,全球秩序开始加速渐变,这种变化或迟或早,或缓或急总是要发生。世界不是平的,美国在拐弯,中国甚至欧日也如此。世界和中国如何良性互动?人们似乎怀有忧虑,这种忧虑既有中美贸易争端为佐证,也有中国转型升级之痛时刻提醒。




作者介绍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本篇作者| 钟伟 |当值编辑| 白儿

资料整理| 张俊杰 |本篇编辑| 洪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