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邮票是我国邮票选题的重点题材,早在老纪特时代就出现了如民族歌舞、古代科学家、青铜器等众多系列邮票,很多系列还延续到了JT时代,甚至编年时代。
而JT时代也诞生了如生肖、五岳、三国、水浒、敦煌壁画、古代文学家、现代科学家等系列邮票。
系列邮票一般发行的跨度较长,短则三五年,长则数十年,比一般选题更加吸引人,下面总结一下编年时代开创的新系列邮票有哪些:
1. 爱国民主人士(2组:
1993,1994)
这应该是编年票中的第一个新系列邮票,连续发行了两年,分别于1993和1994年发行,每套4枚,设计雷同,几乎可以认为是一套邮票。
2. 长江三峡(4套:
1994、1997、2003、2007)
此票系列性不算太强,第一组是风光邮票,6枚邮票1枚小型张表现的是长江三峡的风光,而后两组则是三峡工程的表现,1997年为截流、2003年为发电,最后一组表现的是三峡库区文物。
三峡工程作为1994年开启的国家重点工程投资之大,影响之广为历史罕见。
四套跨度长达13年,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长江三峡,当然枚数规格设计等均不同,要不是名称甚至看不出是系列邮票。
其中第一组6+1,第二组2枚,第三组3枚,第四组4枚。
3. 中国飞机(2组:
1996,2011)
第一套中国飞机发行时并不知道还有第二组,突然15年以后发行了第二组,中国飞机晋身为系列邮票。
由于时隔太久,设计风格和枚数都有变化,第一组4枚,第二组3枚。
4. 中国古代书院(2组:
1998、2009)
1998年发行古代书院时并未标明是第一组,与飞机情况类似,12年以后突然发行了第二组,变成了系列邮票。
这两组票设计风格截然不同,规格也不一样,但枚数都是4枚。
5. 迎接新世纪(3组:
1999,2000,2001)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在90年代及21世纪初都发行了不少纪念邮票,我国也发行了三套邮票,但名称并不一致,1999年的为“二十世纪大事回顾(8枚)”,2000年为“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1世纪展望(8枚)”,2001年为“世纪交替千年更始-迈入21世纪(5枚)”,规格和设计风格方面也各有差异。
6. 传统节日系列(5套:
2000,2001,2002,2003,2010)
传统节日系列每套三枚,只有春节发行有小型张,其他4套均没有。
但各套的规格和枚数保持一致。
分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五个节日:
春节(2000),端午节(2001),中秋节(2002),重阳节(2003),清明节(2010)。
值得一提的是节日系列每组邮票均发行了小版,也是系列小版的始祖。
7.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级)(2组:
2000,2001)
保护动物(一级)仅发行了2组,集中展示了24种动物,实际上绝大部分动物都已经单独发行过邮票,再集中发行意义并不大,而其他的一级甚至二级三级保护动物却极少出现在邮票上。
2组邮票版式设计雷同,能看出是一个系列。
可惜只发行了2组,第三组却没有了。
8. 聊斋志异(3组:
2001,2002,2003)
这一系列的发行了三组,少于四大名著,前两组为4枚,第三组变成6枚,一和三组发行了小型张。
总计发行了3组14枚2枚小型张。
三组为都为陈全胜设计,风格一致,值得赞赏。
9. 中共早期领导人(3组:
2001、2006、2011)
三组的枚数和规格保持一致,但设计风格迥然不同。
第一组是影写,第二组是胶雕,第三组是影写。
第二组由于发行量只有690万,使得价格成为编年票中最贵的邮票之一,价格最高时超过百元。
10. 民间传说(6套:
2001,2002,2003,2004,2010,2012)
民间传说表现了6个传说,分别是白蛇传(2001)、七仙女(2002)、梁祝(2003)、柳毅传书(2004)、牛郎织女(2010)、刘三姐(2012)。
民间传说系列发行的时间较长,前后经过了11年,设计者都不同,但保住了规格相同的底线,枚数方面则是4或5枚。
每组均有发行小本票。
11.早期将领(3组:
2002、2005、2012)
本系列和早期领导人一样都是每组5枚,一共发行了三组。
早期将领的设计者也均不同,只保证了枚数和规格的底线,设计风格迥异。
12.木版年画(9套: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木版年画系列原本是作为生肖系列的补充出现在春节前夕。
可惜由于套数较多,设计上有好有坏,发行量也不算小,发行期内没有火起来,大部分长期打折。
并且从2004年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开始每组都有小全张,但最后一组2011年的凤翔木版年画又取消了小全张。
前后共发9套36枚,7枚小全张,连续发行,中间没有断过。
13. 古代书法(5套:
2003、2004、2007、2010、2011)
虽然书法系列中间停过几年,但最终还是2011年发行完毕,前后八年五套。
分别展示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枚数和规格均未能保持一致,其中个篆书只发行2枚,隶书和草书为4枚,楷书和行书是6枚,设计风格也各有特色。
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2组:
2003、2011)
2003年首次发行时没有标出是第一组,为了纪念少数民族运动会2011年忽然发行了第二组。
两组保持了规格和枚数的底线,都是4枚,虽然是一个设计者,但设计风格截然不同。
15.古代名将(2套:
2003、2008)
古代名将只发行了2套,2003年的岳飞和2008年的戚继光,设计上都是用中国传统工笔画,规格都一致,可惜枚数不一样,岳飞三枚,戚继光两枚。
16.成语典故(2套:
2004、2010)
成语典故仅发行了2套,而且第二套的发行一拖再拖,但好在还发行了,只是2套邮票竟然用了6年。
第三组却不见踪影。
两套票保持了枚数的底线,都是4枚,但设计上则截然不同。
17.中国名亭(1组:
2004)
此票只发行了一套,但票名却是中国名亭第一组,不知道第二组何时发行。
18.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7套:
2005、2006、2007、2008)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终于2008年来到了中国北京,为了纪念这一盛会,中国邮政从2005年就开始发行北京第29届奥运会邮票,前后发行了7套,分别为会徽和吉祥物(2005:
6枚)、运动项目(2套:
2006:
4枚,2007:
6枚)、运动场馆(2007:
6枚+1枚小型张)、火炬接力(2008:
2枚+1枚小全张)、开幕(2008:
1枚+1枚运动项目小全张)、闭幕(2008:
4枚),总计7套29枚,1枚小型张,2枚小全张,并且各套邮票均发行有不干胶小版张,这样的规模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会邮票中发行最多的一次了。
奥运会的7套邮票设计均不同,虽说是表现一届奥运会,但主题各不相同,设计者也不同,使得每套邮票各自为政。
19.四字邮票(5套:
2006、2010、2012、2013、2015、2017)
四字邮票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分别为文房四宝(2006)、梅兰竹菊(2010)、福禄寿喜(2012)、琴棋书画(2013)、诗词歌赋(2015)、春夏秋冬(2017)。
本系列当然枚数都是4枚,但规格版本设计等均各有特色,可以称之为编年中最具欣赏性和价值性的系列邮票,每套票均发行有小版张,并且还有部分发行短腿。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4套:
2007、2009、2010)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又一大盛世,中国邮政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尽管发行的规模不如北京奥运会,但也发行了4套邮票。
2007年发行了会徽和吉祥物一套2枚,并且还发行了小本票;
2009年发行中国与世博会一套4枚,表现在不同时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情景;
2010年发行了2套,分别是上海世博园4枚+小型张1枚,开幕式1套1枚。
总计上海世博会发行邮票4套11枚,小型张1枚,小本票1本,这个规模也是历史罕见了。
21.第16届广州亚运会(2套:
2009、2011)
这是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二届亚运会,发行了2套。
第一组是2009年发行的会徽和吉祥物一套2枚;
第二组是2010年的开幕纪念,表现的是运动项目,一套6枚。
22.明清家具(2组:
2011、2012)
这个系列原计划至少4组,但至今只发行了2组,分别为2011年的坐具6枚和2012年的承具4枚,每组都有小本票发行。
23.中国现代音乐家(1套:
2012)
又是一套有头无尾的邮票,2012年发行了第一组,并且票名明确标出,可惜第二组迟迟不来。
24.中国古镇(3组:
2013、2016/2019)
第一组发行了8枚,第二组为6枚,第三组为4枚,枚数和规格底线均未守住,这主要还是相隔了三年,不过好在发行了,起码不是有头无尾。
25.动画(2套:
2013、2014)
中国动画系列邮票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题材,但只发行了2套,2013年的小蝌蚪找妈妈5枚和2014年的大闹天宫6枚,原计划2015年发行葫芦兄弟,但最终取消发行。
每套票都有发行小本票。
26.中国梦(3组:
2013、2014、2015)
中国梦系列邮票分三组发行,主题各不相同,但版式规格枚数保持一致,表现的主题分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组都是4枚,并且还有小全张1枚,每组的规格版别和面值完全一致,但设计风格则不相同。
27.红楼梦(3套:
2014、2016、2018)
新时代的四大名著系列邮票,发行模式模仿三国和水浒,采取每两年发行一组的方式,每组4枚,每组都有一枚小型张,并且都有小版。
但奇怪的是两组红楼梦设计者不同,风格也不同,只有两年竟然换设计师,也的确罕见。
28.水果(3套:
2014、2016、2018)
水果邮票迄今为止发行了3套,每组4枚,规格版别设计等比较雷同,并且都有小版发行。
29.中华孝道(2组:
2014、2016)
中华孝道是根据古代的24孝故事发行,但根据内容有所删减和替换,如果按照24个故事发行,那么应该会发行6组,24枚,2014年发行了第一组,2016年发行第二组,两组风格保持一致。
30.拜年(3组:
2015、2016、2017)
2012年木版年画邮票发行完毕,之后的三年没有表现春节的邮票,终于2015年拜年邮票横空出世,填补了这一空白。
拜年邮票的市场远好于之前的木版年画,主要是枚数少,一套一枚面值低容易炒作。
目前发行了3套,设计风格规格都是一致的,具体发行几组还不得而知。
但版别不一样,第一组是胶印,第二组改为影写,第三组又是胶印。
31.二十四节气(4组:
2015、2016、2018、2019)
二十四节气每组6枚,计划发行4组,其中第一、二组已经于2015和2016发行,第三、四组将于2018和2019年发行,并且将在2019年发行小全张一枚,为纪念国庆70周年,将四组24枚邮票都集中在一个大版上发行,形成一个圆圈。
32.西游记(3套:
2015、2017、2019)
和红楼梦一样采取隔年发行的策略,并且每组均为4枚,规格比之前的三国水浒红楼小一圈,其他三套都是40×54毫米的大规格,唯独西游记是38×50毫米,破坏了四大名著的一致性。
第一组带有小型张,但第二组没有。
33.情人节(2套:
2015、2016、2017)
此系列尽管没有标明是情人节邮票,但三套票的发行日期均为每年的七夕节的日子,第一套为鸳鸯,第二套是相思鸟、第三套是喜鹊。
这三种鸟都是坚贞爱情的象征。
每套1枚,并且采用了雕刻版印制,设计相当不错。
34.外国音乐家(2套:
2010、2017)
中国音乐家明确标注第一组却至今没有发行第二组,而外国音乐家没有标注第二组却即将发行。
中国邮政就是这么吊诡。
35.儿童游戏(1套:
2017)
中国邮政热衷为冷门的儿童题材发行邮票,美名其曰为了下一代集邮。
而实际上只有给长大了的大孩子发行怀旧邮票才有意义。
那些儿童绘画的邮票没有艺术价值,这些画画的孩子长大了也未必从事画家这个行当。
儿童游戏则是给长大了的大孩子发行怀旧邮票的体现。
36.智慧古代儿童(4套)
司马光砸缸2004,孔融让梨2007 ,曹冲称象2008,文彦博灌水浮球2010,票幅一致,和民间传说一样每套都发行小本票,市场反响也和民间传说一样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