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一天就发生过这样的“奇闻”。1971年8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张凤祥,在果林里挥汗如雨的时候,铁锹突然挖到了一个石头砌的地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去石洞里探个险。在石洞的底部,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他挖到的是一块废铁,打算把它拿回家,卖到废品收购站上去,换几个零用钱贴补家用。
回到家后,张凤祥又渴又累,就顺手把这个铁钩子扔在了地上。张凤祥的弟弟张凤良,当年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看着哥哥扔在地下的“铁钩子”后,也跟今天的人遛狗、溜白菜一样,想把这个铁钩子遛一遛,于是,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住,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了起来。要说这个东西可真是结实,在张凤良遛了它七八天之后,不仅没有什么损坏,反而把身上原来的脏东西磨掉了,在太阳底下一照,光泽闪亮,不是什么铁钩子,而是一块玉。于是,这个“铁钩子“的命运就改变了,张凤祥并没有把它卖到废品收购站,反而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那个时候,红山文化还没有被发现,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而张凤祥也不知道该要多少钱。于是,文化馆里一位同志,就自作主张,用了三十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按当时购买力看,这个价格也不算低,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如果放到今天,没有几百万就不用想了。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买下这个玉钩子以后,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造型和制作的年代。于是,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之后,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1984年,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在那一年,考古队员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两个精美的玉器。经专家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这个消息传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此也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的耳朵里,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收购的那个玉钩子。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于是,他立即把玉钩子找出来,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当听说他要乘火车返回赤峰的时候,苏秉琦嘱咐道:小伙子,你要好好地保护它,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1971年在三星它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这件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碧绿色,高26厘米,重一千克,身体呈英文字母里c的形状,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它的鼻子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子形,眼尾细长上翘,头上刻着细密的方格网状纹,龙的脊背有21厘米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经过试验,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听到这样曲折的故事,您是不是和小编一样,为珍贵文物的惊险历程捏了一把汗。从垃圾到国宝,中间隔着的就是一副好的眼力。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拍卖过来的藏品就一定是优质的“国宝”吗?答案是,不仅仅藏品不是国宝,有时候还可能是货真价实的“赝品”。2005年11月,俄罗斯石油大亨斐克塞伯格曾于佳士得拍卖会上竞得《宫女》油画,后认为该作品系伪作并起诉,最终佳士得败诉并被判返还拍卖价款170万英镑(约合1700余万元人民币)。2015年,轰动一时的中国舍得拍卖国际(澳门)有限公司的首场拍卖会上,一件被定名为“宋代定窑美人枕”的拍品,最终以3.5亿港元落槌,加上13%的佣金后,成交价接近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7亿元)。这不仅创造了澳门艺术品拍卖纪录,也刷新了定窑的世界拍卖纪录。不过,这件“美人枕”却被圈内行家指斥为“假得不能再假”。其实,拍场上的”赝品“层出不穷,2.2亿元“汉代玉凳”、7280万元《人体蒋碧薇女士》、1.4亿元宋徽宗《瘦金千字文》,无一不是光鲜的数字背后存在着藏品真假的漏洞。乱花渐欲迷人眼,藏品真真假假,已经无法从它的”出身“来判断了。在日趋复杂的收藏市场,面对种类繁多的藏品,需要真才实学练就的火眼金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华豫之门官方 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同行转载请声明!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