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王利群
《艺术市场》
2018
年
11
月号,
11
月
1
日出版,总第
312
期,定价
30
元
刊 首 语
一本书有其命运,一件艺术品也有它的命运,诞生之后便开始了辗转流传的旅程,或遭冷眼、遗弃,或被珍惜、庋藏,前者占到大多数,历经岁月无情淘汰而留存下来的极少数才是精品。
大而言之,“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培养人们素养和情操的重要行为方式”;用百姓的话说,收藏是给人生找乐儿,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梳理4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变化,的确产生了数量惊人的艺术作品,它们中的哪些是幸运者,归宿在何处,从收藏着眼,以小见大,阐幽发微,是一个有意思的观察角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文物艺术品收藏各领域也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由点及面地发展,形成热潮,有专家认为当今已进入“全民收藏”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次收藏热”。40年来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变化,见证了时代文化的发展,也折射出民众文物意识和财富观的变迁。
40年来,国有的各级博物馆、美术馆积累了大量藏品,这些文化财富是构筑艺术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正视其中的不足或问题,如捐赠者对“藏而不展”有怨言,馆方对藏品的陈列和研究不够,共享理念和措施不到位,标准不明晰导致劣质作品入藏,文物退出机制有待落实,等等。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一篇大文章,国有博物馆、美术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特稿
故宫“搬家”太原,让文物活起来
/本刊记者 常宇晗
本期关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专题
收藏风起云涌40年(国有收藏篇)
我国博物馆收藏40年来的发展轨迹和态势
/木易 谢光毅
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是倒金字塔式的
/单霁翔
从国家典藏到文化共享
/李亦奕
汇时代经典 筑国家宝库——中国美术馆收藏40年
/吴为山
关于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美术馆收藏工作的思考
/罗一平 黄志坚
有趣而被忽略的国藏——非文化系统所属
博物馆收藏40年
/本刊记者 刘礼福
拍卖场
【观察】
2018香港秋拍,闪亮也见“灯下黑”
/本刊记者 刘礼福
大视野
【前沿】
日本富翁将携艺术家绕月旅行
/本刊记者 杨凯航
【艺话】
中国美协会员“门槛”多高,“身价”几何?
/本刊记者 庞思建
【探研】
如何认定美术作品的“抄袭”?
/柏洪
品•鉴•藏
【史话】
吴湖帆笔下的蒋榖孙
/梅松
【鉴裁】
齐白石山水画的“非正统”和“现代性”
/林素幸
【馆藏】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
作品展概览
/杨冬江
封面人物
索我高山
/张华胜
花鸟言情——谈王利群的花鸟画
/曾陆红
艺术财经
【锐点】
艺术品投资基金为何难以运营?
/胡月明
【新见】
文旅部成立,对艺术产业意味着什么?
/李兆䶮
AM风云榜
拍卖风云榜(古代、近现代)
当代艺术家风云榜
艺评专栏
【名家讲堂】
面向大众的美育,离不开鉴赏、批评
/薛永年
【书眉琐记】
此文化非彼文化
/许力
【书介画平】
西画东渐
/介子平
【艺藏观澜】
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前景如何?
/季涛
本刊推荐
杨海滨作品
“吴门传馨”周思梅书画展亮相上海豫园
尽绵薄力,报桑梓情——巴秋美术馆开馆暨作品展在泰州举行
广告索引
封二 李连志作品
封三 2018’第十三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启事
封底 王利群作品
P1 石齐作品
P2 王西洲作品
P3 刘兆平作品
P4 黄建南作品
P5 2018中国(北京)国际传统文化创意博览会
P6-9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P10 《艺术市场》征订
P13 周建朋作品
P126 《文化月刊》征订
P127 《中国美术报》征订
P128 《中国美术》征订
本期封二
本期扉页
本期封底
|
微信编辑
:舟舟
|
欢迎订阅 2019 《艺术市场》,微店订阅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