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典
传播有益、有趣、值得反复阅读的内容。_____________新经典豆瓣小站:https://site.douban.com/readinglife/官方微信:新经典Thingkingdom官方微博:新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铁  ·  匠心筑桥,联通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 ·  15 小时前  
中国铁建  ·  中国铁建“好味道”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典

成就了他们文学成就的他们!

新经典  · 豆瓣  ·  · 2017-10-21 15:53

正文

自古文人多贫寒,理想与现实难以兼得,于是资助也就成为了一种调和。我欣赏你的才华,你看重我的财力,文坛上就此留下了不少艳闻八卦,文史上也成就了一批光彩夺目的作家作品。

巴尔扎克|她是我的情人,也是我的母亲

找个有钱的人包养我——这是巴尔扎克的人生信条。

巴尔扎克曾经给妹妹写信:

看看周遭,是否能帮我物色个有笔财富的寡妇…在她面前将我夸耀一番——一个极好的小伙子,22岁,长得帅气,眼睛溜转活泼,全身充满热情,是众神烹出的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其不要脸震碎三观的程度要是发在微博上,转发过万都没有问题。

不过我们在对巴尔扎克的蜜汁自信感到目瞪口呆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巴尔扎克人家可是真的被富婆“包养”过。#而且不止一位#

巴尔扎克曾经就读的学校

文豪们的这些故事大多都有一个相似的开头,写作没法挣钱。

于是巴尔扎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要去经商。

那么问题来了,陷入经济危机的巴尔扎克有钱去经商吗?

自然是没有的。

这个时候就轮到第一位主人公——伯尔尼夫人登场了。

这位夫人慷慨解囊,给巴尔扎克资助了四万五千法郎,供他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开办出版社印刷厂。

巴尔扎克与伯尔尼夫人相识于维巴利西镇。当时伯尔尼夫人45岁,而巴尔扎克23岁,两人相差22岁。两人之间的联系长达十四年,直至伯尔尼夫人去世。

年龄差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

只不过这种差距带来的感情可能会比要寻常人的复杂一些。

较大的年龄差让巴尔扎克对伯尔尼夫人的感情很微妙,对于巴尔扎克来说,伯尔尼夫人比起情妇更像是母亲亦或者是朋友。伯尔尼夫人全身心地支持着他,给他忠告、鼓励以及帮助。

那么巴尔扎克有充分利用伯尔尼夫人的这笔钱,好好经营公司,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吗?

这个世界就怕然而。

作家的稿子可以供出版社赚钱,但作家本人却不一定可以良好地运转起出版社。

巴尔扎克有两个毛病。

爱花钱,爱花公家的钱。

爱欠债,旧债未去新债又来。

他把个人账目都记到了公司的账目上,不到三年,公司倒闭。最后还是他的母亲出了五万法郎打发走了债主。

不过有幸的是,这段并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为巴尔扎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这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扎实的现实根基。

后来巴尔扎克在文学领域获得了一些成就之后,不需要费神主动去找贵妇了,这些贵妇会主动写信去联系巴尔扎克。

他就是这样与韩斯卡夫人相识的。

韩斯卡夫人,波兰贵妇,三十二岁,已婚,拥有大量财产。

韩斯卡夫人

巴尔扎克一直想在韩斯卡夫人的丈夫去世后跟她结婚,好共享她的财产。

瞧瞧这如意算盘打的。

不过他在与韩斯卡夫人保持暧昧的同时还在追求另一位伯爵夫人。这个消息被韩斯卡夫人知道之后一气之下与巴尔扎克八年没有见过面。

然而我们的主角并没有浪子回头的觉悟,反而更像是一匹野马疯狂地奔跑在情场这片大草原上,与一个名叫吉多蓬妮的伯爵夫人重温旧情,甚至还生了一个孩子。

在此期间,巴尔扎克时不时地接受着吉多蓬妮的经济援助,甚至在因为欠债太多被捕入狱的时候,还是这位伯爵夫人花了一大把钱才让他免于牢狱之灾。

巴尔扎克与吉多蓬妮的故事是他与韩斯卡夫人纠缠十几年的一段插曲,真正的高潮要在1842年韩斯卡先生去世之后来临。

韩斯卡夫人特意给巴尔扎克写信告诉她丈夫去世的消息,在巴尔扎克手中的信还没捂热的时候,她又寄去了一封,告诉他我才不会跟你结婚,你个渣男。

看完之后巴尔扎克懵逼了,但巴尔扎克也许是受命运之神眷顾的人,因为他在开头那封信里提到的愿望,实现了。他出发去圣彼得堡,成功劝说韩斯卡夫人继续当他的情人,这一次韩斯卡夫人同意结婚了。

只不过这个承诺隔了七年才兑现。

在我们这个二十多岁就开始愁嫁的年代里,不得不说巴尔扎克与韩斯卡夫人真的很能折腾。

他们结婚之后住在了巴黎,巴尔扎克用韩斯卡夫人的钱买了一个主宅,极尽奢华之能事。但巴尔扎克并没有得到韩斯卡夫人的全部财产,因为这些财产被韩斯卡夫人赠给了自己的女儿。

关于为什么韩斯卡夫人会在七年之后才履行承诺的原因很简单。

巴尔扎克太能花了,她怕他把财产霍霍完。

麦尔维尔|他对我作品的出版有着巨大的帮助

对麦尔维尔的出版事业具有巨大帮助的人,不是他老婆伊丽莎白·肖,是他的老丈人莱缪尔•肖。

莱缪尔·肖是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属于维基百科有词条的那种人物。这一家人与麦尔维尔一家是世交。

麦尔维尔的父母,艾伦·麦尔维尔和玛利亚·甘斯沃尔特都是名门之后。在麦尔维尔小时候,家境是很富裕,但不幸的是,在他十几岁时,父亲经商失败,精神崩溃,自此家道中落,陷入贫寒的境地。

但是没关系,拼爹也不是只可以拼自己的爹。

妻子的爹,那也是爹。

麦尔维尔的妻子——伊丽莎白·肖

他的岳父莱缪尔·肖给他们一家提供了不少帮助,不仅帮助麦尔维尔成功出版了他的书,而且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援助形式——给钱——周期性地接济他们一家。

最初麦尔维尔和他的妻子在纽约的住宅就是莱缪尔·肖和麦尔维尔的哥哥掏钱买的。莱缪尔·肖出了一半的钱——2000美金。

1850年,麦尔维尔与妻子搬到了一个叫做阿罗海德的农场里,这个农场同样是用莱缪尔·肖贷的款买下的。

不过麦尔维尔似乎并没有好好利用起这笔钱,他曾经抱怨说:“瞧瞧我这双手——手掌上有四个水泡,全是前两天握锄头、捏榔头弄出来的。今天下雨,我待在家里,一切工作暂停,真不错……”

指望一个这样的人种好地吗,不存在的。

麦尔维尔在马萨诸塞州的主宅

除了物质方面的帮助外,这位老人还十分关心麦尔维尔的身体健康。曾有一段时间,麦尔维尔精神紧绷,状态不佳,莱缪尔·肖和女儿费心持续观察着他的睡眠习惯,甚至还检查他的脉搏。

我觉得莱缪尔·肖除了尽心尽责地帮助麦尔维尔外,还给这个世界贡献了一种新的不落俗套的有逼格有文化的祝愿方式:“祝你能找到像莱缪尔·肖这样的公公/老丈人。”

1866年,麦尔维尔在海关找到了一份微小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

然而……

在他的妻子从哥哥塞缪尔那里继承来一大笔钱之后,麦尔维尔干脆就辞职不干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麦尔维尔的小说《录事巴托比》中,就有人指出,巴托比与律师的关系,就像是麦尔维尔与他岳父现实关系的映射——一个总是在耐心无私地给予帮助,另一个总是在习惯性地说着“不”。

顺便,同样依靠岳父帮助的还有科幻大家,凡尔纳。

他就是凭借岳父的关系进入了巴黎交易所,开始了身为“金融家”的事业。

卢梭|我是她的作品

有这么一句俗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

这句话用来描述卢梭与华伦夫人,简直再适合不过了。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影响巨大,卢梭曾经这样形容他与华伦夫人的那段际遇:“那段经历让我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决不能撇开不谈。”

卢梭16岁时,为了不受拘束,他选择远离家乡,经过教父德·彭维尔先生的介绍,认识了华伦夫人,以男仆的身份待在了华伦夫人身边。

当时的华伦夫人是一位生活在安纳西的贵妇,比卢梭大十二岁,依靠维克多—亚梅德王的一千五百银币的年薪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华伦夫人

尽管是男仆身份,但卢梭与华伦夫人的第一次相遇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初次见面时,他就被华伦夫人送到了都灵教会教学院学习宗教,后又被送到安纳西附近的修道院接受教育。

这时的卢梭还带着些少年的拘谨与小心翼翼,他视华伦夫人为母亲,更是干脆直接地称华伦夫人为“妈妈”。

华伦夫人不仅在生活接济了卢梭,而且还积极地帮助卢梭接受教育,努力栽培他。在发现卢梭在音乐方面存在兴趣之后,华伦夫人甚至为他介绍了一位作曲家专门学习音乐。

但并不止于此。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帮助,决不能简单地用“接济”两个字概括。她对卢梭的期望,甚至上升到了阶级层面。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上流社会,华伦夫人对卢梭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教育,从算术、历史政治学、医药学等知识理论到跳舞剑术等社交礼仪,几乎无所不包。

两个人后来在沙尔麦特村度过了几年的平静生活,两个人谈人生谈梦想,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小日子过得非常美好。

卢梭与华伦夫人的住处

但如果两人能一直维持这样的关系,也就没有我们今天什么事儿了。

卢梭的不识管教以及另一个“争宠”理发师的出现最终让华伦夫人失去耐心,两人渐渐中断了联系。

事实上,与华伦夫人分分离离这么些年,卢梭的桃花就一直没断过。

今天跟这个伯爵夫人搞搞,明天看这个贵妇不错。

那可真的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能把这些龌蹉肮脏的事情一一记下来的也许有,但公之于众的勇气却少见,而卢梭做到了。这些事情记录在了他的个人传记里,其名为《忏悔录》。

华伦夫人以一种光明、启蒙者的形象贯穿在《忏悔录》的文字里,尤以第一部分后五章为重。

若想找一个才华≠人品的代言人,那卢梭绝对可以获得提名。豆瓣上鲜少有这么一部思想家写就的著作,会被人义愤填膺地贯之以“人渣”“虚伪”这样的评价。

毛姆先生曾评价这本书说:“我想,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本书枯燥无味,然而,大多数人阅读时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厌恶感。可是,你若觉得研究人性比研究其他任何事物更为有趣,一定不会认为这本书毫无价值。因为,作者以坦率的态度赤裸裸地呈现了他的灵魂。”

卢梭的墓

其实这种事情真的很常见,往远了说,我国古代的柳永若是没有“妇女之友”这层身份,词集上起码得损失一半的厚度。

若是没有梵高弟弟的资助,我们也无从欣赏星空的美丽。

梅克夫人在从未与柴可夫斯基谋面的情况下,默默资助了他十九年。

肖邦在乔治·桑的帮助下才得以有了安心创作的环境……

智慧与思想的光芒需要根基绽放,当世人不认同它们存在的价值的时候,赖以生存的根基不复存在,这份光芒也就无从闪耀。

世人用一种功利的眼睛看着这些思想之光,而那些说是包养也好,资助也好的贵人们,却几乎是凭着单纯的爱与执着在维持着这些文艺家的人间烟火。

烟火重重亮起,世界一片光灿。

他们又何止是简单地资助了那些作家、艺术家,他们资助的,是整个世界。


本文首发于 新经典 公众号 编辑 鱻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