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哥们儿收拾屋子的时候,翻出了一张2001年的北京购房地图……
这是其中的部分截图……大家感受一下:
感觉这个夏天一下儿就凉快儿下来了呢……
稍微看下,不少小区名字也都非常有时代特征,很多都是“
园字辈儿
”的。其中不乏雍和家园、华清嘉园、万泉新新家园……都是赫赫有名的小区。
那一年,中国最火的还是《流星花园》,不知道是不是这部电视剧给了开发商起名的灵感。
白驹过隙,云谲波诡,有一些小区改了名字,也有一些物业回归了办公本质。
我把其中一部分摘了出来,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为了统一计算,我用的数据是小区均价
(
其中01年部分价格为期房
)
。
回看01年的价格,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
“那时候为什么不一下多买几套……
”
“现在买不起的,回到那时候还是买不起。”
“那年花十几万买了辆车……”
“那时候看到房产广告,每平几千块,心想傻子才买。”
(截图来自清华校友,网络知名金融段子手@向小田)
01年的时候,有一些工作经验的年青人大概月收入是一两千,二环卖一万;
现在年青人月入一两万的也不少见,二环卖十万。
其实要这么算的话差别也不算大。
别急,2001年的时候还有按美金计算的房子。
这些按美金计价的,多是一手精装公寓CEO盘,江湖称之“贵妇流”。
可以看到“贵妇流”们的涨幅远远跑输大盘。但是这事儿得这么想,当时有钱人也没把这个当投资,就把这个当消费。不在乎房价涨幅的有钱人还是很可怕的。
不谈回报,光从享受生活角度来看,有的
“贵妇流”也不错。比如
紫玉山庄,真是不服不行,我一个当房东的朋友有次去那参加活动,回来之后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紫玉归来不看房”,什么“没买紫玉山庄之前都算刚需”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屋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再看看
海淀
朝阳,涨幅不输东西。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小区,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个故事。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新城国际(主要是生活氛围)原来开盘时候就已经很贵了,也导致涨幅落后那些起价便宜的小区。
在洪荒初始的2001年,望京还是麦子地,国贸还是大北窑,那时候老北京们觉得三环就已经觉得很远了,又有谁会想到去北苑买时代庄园?
最后再看郊区,通州涨幅没有想象中的高;郁花园在大兴被统计的楼盘中排名第一,是啊,当初谁能想到这里有朝一日下楼就是地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