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莱特币应该还是有很大上涨空间的,即便是到了减半日期(8月份)之后,出现一些明显的下跌,也属于正常现象,下跌73%压根不可能。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触到数字货币这个概念,基本上都是从认识比特币开始的,我们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所有在币圈之中的人,都是知道以及基本认可比特币的存在价值的。
而比特币也可以视作是整个数字货币是场中所有数字货币乃至区块链技术的“先驱”。
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对于大多数小币种或者说山寨币的认知,就要简单得多。对于绝大多数尝试接触山寨币的投资者来说,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投机,以及寻找“暴富”机会。
也许市场上大多数所谓的“新韭菜”在进入这个市场的第一时间买入的并不是比特币,甚至在入场的初期阶段一直喊着“坚决不碰比特币”的口号,但是这部分资金,最终仍然可能会因为BTC所谓的“吸血”而流入BTC市场之中。
身处币圈之中,“割韭菜”这个词显然大家都不陌生。由于个体投资者与庄家在信息的不对称性、资金量、操作策略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几乎存在全方位的巨大差距,加之山寨币因为体量相对较小,操控度较高,因此该市场一直因为相对较高的可操控性被视作是割韭菜的天堂。
不过最终市场上提现的价格相比于这一基础价值必然会存在一些泡沫,当然了,没有任何泡沫的市场也不会有任何吸引力,毕竟投机才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最主要驱动力。而庄家所看重的,其实就是“泡沫”部分的空间。
对于“韭菜”们的投资心理,在传统投机市场中浸淫已久的庄家们显然了如指掌,因此在庄家完成建仓,吸筹,震荡,拉升,回调,大幅拉升的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一部分投资者显然就会因为这些币种的惊人涨幅而被吸引,并开始尝试追入,而庄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泡沫比例”达到一个预设的水准之后快速出货,就此完成“收割”。
而在每一次“收割”完成后,庄家显然也需要一个资金的出口,这种情况下除了选择USDT等存在广泛共识的稳定币以外,只会选择一些“泡沫比例”最低的币种,而在这个市场上,BTC作为最大的共识,以及其惊人的体量,显然是“操控性”最低的币种,没有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比特币很可能会成为庄家收割完毕后的一个出口选项,而这,其实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为什么山寨币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去购买比特币,但资金却仍然源源不断地向着比特币聚集的原因之一。
比特币在持续上涨过程中,市场热度的整体上升往往会导致资金不断从外部流入数字货币市场,也会有更多的缺乏经验的新人入场,这种时段往往也是“割韭菜”的高发阶段,而这也就顺理成章地导致了比特币“吸血”现象的重新出现。
比特币“吸血”的现象不会因为个体投资者的自主选择就彻底消失,也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只要比特币仍然是这个市场上的最大共识,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只不过因为数字货币市场中真正的“共识”选项过于有限,导致比特币单一币种的吸血效用显得特别突出,
这种现象并不会真正消失,有可能出现的变化仅仅是从比特币这个单一目标向其他新出现的“共识”分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