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来自江苏常州的医生家庭。说实话,平时工作确实忙碌,不仅要临床诊治病人,还要申请课题做科研项目……当你在工作上消耗掉太多耐心和精力的时候,对待孩子就免不了有些情绪化。所以,有时我们跟孩子交流起来比较简单粗暴,不太注意方法,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两败俱伤”。
很多家长也许都头疼过孩子的数学成绩,我当年初中的时候人称“数学小王子”,先生也是他们学校的高考状元,在我俩看来,小学阶段数学这点儿知识,King应该可以轻轻松松hold住才对。事实上,King的成绩其实一直还不错,但有一回他居然失误考了个75分回来!先生说了他两句,他还很生气地回嘴:“我就是学渣!我就是考不好……”
我也怒了,教训他:“成绩这么差还不能说你了?你就是静不下心去学,数学体现的是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好,你还能学好什么?”
然后King就彻底爆发了,冲我嚷:“我就是学不好!我就是笨!我就是猪!”
那天我被他气得直掉眼泪,为了平复情绪跑到卫生间去刷牙,边刷边回忆学生时代:当我考不好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还一直严厉批评,直接骂我笨,我会不会也特别抗拒?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于是我又想:除了指责和批评之外,能不能换个方法试试看呢?
刷完牙,我重新回到书房,对King说:“儿子,妈妈刚才没有控制好脾气。这样吧,现在我们让时光倒流一下,回到你刚进家门的时候好不好?把情景重新再演一遍!”
然后我拥抱了King,温柔地说:“妈妈听说你今天考了75分,你是不是很难过?”效果有些令我意外,King趴在我怀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自我分析:“我也没想到我会考那么低,我不是不会做,是没有认真对待考试……”
他自觉的反省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做家长的经常会处在一些焦虑的情绪当中: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考试考不好……
但一味责骂、冲着孩子发脾气,有时反而会起副作用,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如果换一种柔和点的方式,也许就能顺利引导孩子去自我订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