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新闻广播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官方微信。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新闻广播

共享充电宝10天获得3亿投资,这年头还有什么不能共享的?

上海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4-14 13:39

正文


10天,5笔融资,

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共享单车还没弄明白,共享充电宝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



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玩家来电已经进入了80多座城市,铺设了1700多台机器,每天租借两万余次,而“小电”已经入驻了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5座城市,接下来两、三个月时间里将会开通20—30个城市。



通俗一点儿,共享充电宝就是商场租借充电宝,港汇、大悦城很多地方都有。


对于充电宝都能拿3亿大投资,瓜众们是一水的看不懂...



个人不看好观点:除了以上缺点还有1、100元押金够在某宝上购买2个充电宝。2、归还不方便。


拿这三亿去研发新材料电池,核燃料电池需求杠杠的


金立超级续航手机路过,不屑一顾!


感觉不管什么东西,共享就对了……


这还是什么共享经济,就是典型的开宾馆模式嘛


先以“租赁”偷换“共享”概念,再以“充电宝”偷换“充电”概念,一个“伪需求”生生被用资本砸出一个“风口”!


无论是单车还是现在的充电宝,为什么明明是B2C的大规模租赁行为,非要冠上C2C的所谓共享名号呢?


说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只做了前半句,后半句都特么搁置了。




为什么是共享充电宝?



现代人很多都是手机“低电量恐惧症”重度患者,充电是高频刚需。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


相信大家和小编一样,早就养成了出门随身携带充电宝、数据线的习惯。出门人都可以不带,但不能不带手机和充电宝。


可这里问题是,充电是刚需,充电宝是刚需吗?


有几个朋友需要每天满世界的找充电宝?

星巴克、全家很多地方都有应急的插座和数据线,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近两年三星旗舰手机一直有),充电5分钟,通话24小时不成问题。充电宝这种跟创新没一点关系的电池衍生品能活多久?



这真不是充电宝厂家想出来的清库存的损招吗?



我们分别以几种身份来算笔账:


从业者:共享嘛,我们就来和最火的共享单车对标。


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



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


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




投资商:跑马圈地,规模增量是共享的基础,共享就意味着有流量、有用户。


以共享单车为例,供给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使用但不一定要拥有的东西就可以变成共享的基础。充电宝是一个道理,要先解决的是供给端的规模化的问题,从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关键是,成本回收非常快!


某共享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资本眼里还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


艾媒咨询去年11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2016年,73.3%的网民意愿参与共享活动,74.6%的网民愿意在共享活动中分享资源。



网约车、拼车到共享单车以及充电宝,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带着“共享经济”的外衣,一开始大家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变迁,对租车、租充电宝充满好奇,但是当资本方进入,共享单车出了摩拜又来了OfO,充电宝一下来电一下又是街电,普通人一时之间根本判断不了它们到底有何区别,也不明白这些公司这到底是在比赛还是在正经地做生意。



共享经济一把火烧旺了与线下经济有关的大部分行业,共享出行、共享租房、共享KTV、共享充电宝等。借用@互联网那些事儿一句话来说,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这些共享泡沫能存活多久,就看资本能有钱任性到什么地步。



这里审美疲劳的小编就想问一句


这样的共享经济和网吧有什么区别???



来源:新京报、互联网那些事儿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