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篇《
如果你被上司闲置
》发出去之后,收到有位朋友如下留言:
这位朋友非常清晰地描述出了一个职场新人很容易进入的误区:
努力把工作做好,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评价和回报。
在此又要不厌其烦强调,学校和职场真的很不一样,很多在学校天经地义正确的观念,反而可能成为在职场的阻碍。
【考得好思路不适用于职场】
读书考试,那当然是能考多好都别客气,100分就是比99好,60肯定比59好。
职场并不是这样。
因为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像考试一样,有标准答案,有一个单向的,明确清晰,一目了然的评分体系。大部分的工作,评分体系本身就是复杂多维度的。
① 好不好受非常严重的主观影响
工作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人的判断就会有个人偏好,个人风格。
例如,很多年轻朋友都会遇到这种,自己明明做得没问题,或者观点也和老板的一样,为什么对方非要觉得自己不对?其实细究起来,一大部分可能性就是工作风格与表达方式。
你的老板控制欲强,多汇报多征询就是好的;你的老板不揪细节,多汇报多征询反而会让ta觉得你缺乏主见。并不是多汇报多征询这个行为本身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以更适合老板接受的方式完成工作。
② 好不好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
别人做得确实不如你细致周到,但是也足够用,而你花费的时间或者成本比别人多,如果老板的期待是快和省,那么ta还真不觉得你做得好。
这和你所完成的具体工作的质量已经没有关系了,你超出ta预期的那部分,并不能弥补你消耗得更多时间或成本。
③ 动作漂亮和结果好是两回事
每个步骤都精益求精,但是却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这是最让人心疼的一种浪费。
工作永远都是结果优先的,不能带来结果的动作,无论多漂亮都无法计分——除非这项工作本来就是为了装样子。
④ 结果好和有价值又是两回事
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思考。老板交给你的事情你都做了,也达到了他要求的结果,但是这就一定会是有相应价值的工作吗?
你作为一个人力资源,老板一定希望你多多益善,不吃草也跑得快,公司也当然会说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是真的所有的职位,所有的工作,对老板和公司都意味着相同的价值吗?
卫生打扫得再好,也不能让保洁直升CEO。
如果你期待的职业发展不是扫更多的地,扫得更干净,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所做工作的价值,会比只考虑怎么做得好,对自己更有用。
【做到最好反而不好的三种场景】
只举三个例子,欢迎大家自行思考延展:
1. 老板想要和协同部门撕逼
就像这位朋友举的例子,老板想要搞事,你让ta失去了实锤这一有力武器。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说是打老板的脸。
而且老板想要撕逼,除了部分可能是所谓“权力斗争”,大部分都还是因为工作上真金白银的权责问题,这次的合作愉快,很可能丧失了未来一大段时间你们部门的主动权,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老板需要考虑发展的压力
资本主义就是永远要求发展和扩张。除了走下坡路很明显保住现状就不错的公司,理所当然大家都默认要有增长。
今年能做到80,明年可以增长到85。你今年就嗷嗷冲到95,那么明年要脱掉几层皮才能增长到100?为什么要难为自己呢?
有余力有余地有余裕,才是更健康的状态。
3. 老板需要向上索要资源
大家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哭就是要有理有据。
如果当前工作完成得无可挑剔,那么让老板拿什么证明给ta的老板,ta确实需要更多资源?
同理,如果你每次都大幅度提前于deadline提交工作结果,老板夸你好棒棒之外,是不是就会理所当然默认你不需要那么多时间?万一赶上状态不佳或者自己生活有点私事,未能按时完成,你觉得ta体谅你多呢,还是觉得你退步了或者没上心多?
当然,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和自己的下属达成一致,讲明白工作的评价标准,说清楚做到什么样才是ta要的“好”。
只是,如果自己不先有这个意识,恐怕也会错过很多老板觉得自己已经很明确释放出来的信号,变成一个辛苦而不被认可的人。甚至还可能被老板认为“不开窍”,“不是自己人”。
岳飞为什么会死,真不是因为他活儿干得不够好,反而很可能是太好了。
关联阅读:
为什么领导可能比你想得更愚蠢 |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