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25家A股上市券商发布了今年8月份的财务简报,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94亿元,环比微跌3.38%;实现净利润49.91亿元,环比微跌1.54%。25家券商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增加的有12家,环比减少的有13家。
券商中国记者此前根据半年报统计,经纪业务占营收比重逐步下滑,早已不是券商的“半边天”。28家上市券商中,仅5家券商经纪业务占比超过50%,更有8家券商经纪业务占比已经降至30%以下。
从资管子公司业务来看,8月降幅比较明显的是兴证资管和海通资管。兴证资管营业收入0.31亿元,环比减少30.65%,净利润0.06亿元,环比减少74.97%。
具体来看,8月份净利润前三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其中,海通证券的净利润环比增长14.82%升至第二。营业收入的前三则分别是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
已发布8月份月报的25家券商中,中信证券成为当中最赚钱的券商,净利润为5.89亿元。而8月份净利润达到5亿元的共有4家,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
整体来看,25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的净利润呈现环比增长,13家券商净利润环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证券、太平洋证券和东兴证券3家券商8月份的净利润环比增幅均在100%以上。环比涨幅最高的是山西证券,实现净利润0.42亿元,环比增长717.84%;其次是太平洋证券实现净利0.48亿元,环比增长198.75%;东兴证券净利润为1.27亿元,环比增长101.57%。
从营业收入来看,已发布8月份月报的25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均超过1亿元,其中,有4家券商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8月份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券商分别为国泰君安证券13.22亿元,中信证券13.07亿元,招商证券11.12亿元和国信证券10.04亿元。
8月债券承销继续回暖,并购重组激活,整体投行业务向好。
Wind数据显示,8月IPO募资规模168.50亿元,较7月增加12.3%;增发规模851.05亿元,较7月增加91.25%;债券承销规模4909.90亿元,较7月增加4.11%。并购重组受政策暖风影响,重新激活。
5家公布月报的上市券商投行子公司8月营收共4.33亿元,净利润共0.9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瑞信方正营收0.84亿元,环比增加369.33%;净利润0.48亿元,环比增长126.57倍。主要原因在于7月份基数较低。
一般来说,券商每月完成投行项目数量有波动,且收入确认时间不确定,因此往往单月波动较大。
华泰联合依旧是投行界翘楚,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在5家投行子公司中单月收入最多,净利润0.32亿元,环比减少30.82%。
东方花旗8月营收1.24亿元,环比增加67.13%;净利润0.28亿元,环比增加106.61%。
中德证券8月营收和净利润较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31亿元,环比下滑50.12%;净利润0.03亿元,环比下滑86.69%;长江承销与保荐则在8月亏损0.14亿元,环比更是下滑285.39%。
资管行业在去通道趋势的影响下,集体面临转型阵痛。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券商资管将来有几个发展趋势:回归主动管理,非标转标,服务实体经济。
券商资管8月营收整体较7月回暖。东证资管8月营收1.44亿元,环比增加6.86%;净利润0.41亿元,环比增加3.18%。另一家8月营收超过1亿元的券商为广发资管,8月营收1.34亿元,环比减少4.92%,净利润0.79亿元,环比减少3.49%。
值得注意的是,东证融汇资管8月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7月份增长速度迅猛,营业收入0.11亿元,环比增长30.28%;净利润为0.04亿元,环比增长138.98%,东证融汇资管相关人士表示,7月基数低是主要原因,8月的情况是比较正常的业绩反映。
东证融汇资管公司权威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未来,东证融汇资管将切实把握政策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顺应市场发展变化,结合自身经营实力,整合内外部资源,在加强权益类投资的同时,重点开展固定收益和量化投资业务,通过投资业绩驱动,打造市场品牌,带动规模提升,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并重,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建设成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资产增值为目标的领先财富管理机构。
国君资管8月份也取得不错增幅。国君资管8月份营收0.6亿元,环比增加10.31%;净利润0.35亿元,环比大增110.11%。
8月降幅比较明显的是兴证资管和海通资管。兴证资管营业收入0.31亿元,环比减少30.65%,净利润0.06亿元,环比减少74.97%。
海通资管营业收入0.31元,环比减少43.47%;净利润0.18亿元,环比减少10.44%
海通资管对此回应称,今年以来,海通资管根据监管“去通道”、“降杠杆”的要求,不断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固定管理费有所下降,但随着不断致力于发展主动管理业务,产品业绩报酬有所增加。2017年7月,公司因部分定向产品到期收到产品业绩报酬2000多万元,8月份因未有提取业绩报酬情况,所以业务收入出现下降。而9月份随着产品到期清算、分红或客户赎回,将产生新的业绩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