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请尽量不择手段去搞好英语 ·  16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晒一下小小常新学期都上哪些培训班 ·  昨天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性价比儿童卫衣、卫裤,69.9元/2件!纯棉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改变关系场开始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6-10 17:58

正文

*贴片为广告
作者 | 帆书 · 念念
主播 | 帆书 · 一凡


人们常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人到了一定年纪,在职场辛苦打拼完,原想着回到家可以放松,可等待自己的却常常是一地鸡毛。
那种无力感,常让人到中年的我们感觉四面楚歌,有苦难言。
但你知道吗?有时候矛盾的始作俑者,并非别人,而恰恰是你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 关系场效应 ,指的是 不同角色组成的群体间会相互影响,彼此掣肘。
当你习惯了用消极心态对待家人,就会在无形中建立起错误的相处模式,从而对关系造成内耗。
学会自我修正,创造良好的关系场,才是让家越过越幸福的前提。

在围城中呆得久了,很多人往往会无奈地发现: 夫妻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关系。
因为彼此太了解,褪去热恋的滤镜后,每天处在一个屋檐下,看到的都是对方的各种缺点。
你想不通,为什么他抗压能力这么差,就遇到一点工作上的挫折,也能变得如此焦虑暴躁。
你搞不懂,为什么她会这么不可理喻,成天不就管管孩子,捣腾那点家务,还要抱怨连连。
到后来,出于失望,你开始心生不满,甚至忍不住总想去指责对方,纠正对方。
你以为这样就能掌握关系主动权,结果反而给彼此制造出更深的嫌隙。
事实上,婚姻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人生的暗面上。
想要经营好亲密关系,我们该做的,绝不是批评与否定。
而是努力成为黑暗中温柔搀扶对方的那双手,读懂ta 的软弱悲伤,与ta福祸相担。
最近,草根歌手郭有才与女友苏畅的爱情故事成了热议新闻。
郭有才出身农村,早年丧母,遇见苏畅时,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然而苏畅却看中了他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毅然决然地选择和他在一起。
面对郭有才多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的困境,苏畅仍是从无怨言,不离不弃。
郭有才喜欢唱歌,在身边人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爱好。
唯有苏畅一直在扶持他,帮他重新规划职业生涯,鼓励他尝试新的直播方式。
而妻子的鼎力相助,也给了郭有才无限动力,他坚持苦练唱功,把对爱人的深厚感情都注入到歌声。
就这样,在经过多年努力后,他终于凭借歌声实现了人生逆袭。
《爱在黎明破晓前》中说:如果世上有什么奇迹,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并与之同甘共苦。
夫妻若同心,齐力可断金。
你有陪伴伴侣的坚定信念,自会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对方力量,与你共创历久弥坚的爱情:

1、停止冷漠僵持,学会包容体谅。

人都有各自的软肋,遇到分歧时,不要只站在自己立场做评判。
多换位思考,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ta的感受,就不难做到理解并尊重ta的选择。
2、戒掉挑剔的习惯,修炼欣赏的眼光。
好的婚姻,不是两个完美的人相遇,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相扶相携。
懂得合理装傻,放大对方的优点,肯定对方的付出,最后你会惊奇地看到:
你的每一次鼓励,都会成为ta前进的动力。

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
但与年少时总喜欢依赖父母不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距离却在越拉越大。
你满心欢喜地分享计划,想得到父母的赞赏,结果他们次次用陈旧的观念把你批得一文不值。
你兴致勃勃地买了礼物,想给父母一点惊喜,到头来他们屡屡用扫兴的唠叨将你彻底打败。
久而久之,你开始回避这种压抑的感觉,甚至对父母生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厌倦。
即然说不到一块,那就不说了吧;既然回家都没好脸色,那就不回了吧。
可你忘了,和父母怄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人生没有来日方长,父母只会一天天老去,一天天走向生命尽头。
等他们乍然离场时,你再来幡然悔悟,留下的就将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朋友几年前决定辞去报社的工作创业,因此和父亲闹得很僵。
那天父子俩大吵一架后,他在气头上扔下一句“我的事以后你少管”,就转身甩门走人。
自那时起,他打电话回去都是母亲接,和父亲的交流几乎为零。
直到去年年底,他父亲突然中风住院,这个消息仿若晴天霹雳,击在了他的心上。
好在抢救及时,老人得以脱离危险,在接下来陪护的时光里,他都尽己所能地陪在父亲身边。
为了帮父亲早日康复,他会主动找话题聊天,也会想法子哄老爷子开心。
让他意外的是,向来性格倔强的父亲竟很快就谅解了他,仿佛过去的不愉快都不曾发生过般。
用他的话说,无比庆幸自己还有和父亲冰释前嫌的机会。
以前总是埋怨父母不懂自己,现在才知道,自己其实也从未懂过父母。

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差异。
而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化解这种差异,正是为人子女的职责所在:
1、保持耐心沟通,争取求同存异。
有问题要和父母探讨时,不妨先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氛围,再做深入交流。

不必担心沟通无效,你言语中所流露的每一份坦诚、关爱和心意,其实父母都能感受得到。
2、肯定父母的能力,打开父母的世界。
嫌弃父母落伍很容易,难得的是学会带动他们一起成长。
平时鼓励父母多接触新事物、培养新爱好,然后在他们取得进步时,不吝于你的夸赞与褒奖。
也许代沟还是难以消弥,但只要彼此都在努力朝对方靠近,它就不会成为亲情的阻碍。

到底怎么做才算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能很多家长都曾把倾其所有当成爱孩子的标准,却让自己在不自觉中陷入一个怪圈:
你做得越多,亲子关系越容易失衡。
你事事严格管教,要求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让碰,孩子却变本加厉,动不动就要和你唱一出对台戏。
你天天劳心劳累,总在想方设法帮孩子抓学习订目标,孩子却烦不胜烦,稍有不顺就冲你大发脾气
面对这般费力却不讨好的处境,有时的确会令人感觉很悲哀,很失败。
但与其说是我们在为孩子做牺牲奉献,不如孩子就是来渡我们修行的。
他们像一面镜子,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某些缺点,某种坏习惯,往往正来自我们过度的管教。

有很长一段时间,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在公众眼中的风评都不太好。
他太特立独行,会给自己化精美的妆容,还会穿女装、带长发。
但对儿子种种看似“奇怪”的行为,伊能静却选择了鼎力支持。
在伊能静看来,哈利与众不同的个性正彰显了他的独特所在,作为母亲,自己不必焦虑,更无需干预过多。
一次,哈利将女装照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很恶评,为此忧心忡忡地给伊能静打电话,怕这条新闻理会连累到妈妈的事业。
伊能静则回答得平静又淡然:“没有任何事情比你更重要。”
不包揽,不点评,只站在孩子身后给他最大的底气和自由,伊能静是这样的,也是这样做的。
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就在前不久,22岁的哈利以优秀的成绩从纽约大学提前毕业。
伊能静所给予的信任不仅没有被辜负,还成就了一个灵魂独立、见识广博的孩子。

孩子是风筝,家长就是那根长线,牵得太紧,只会束缚其飞翔的高度。
不如修炼放手的智慧,去做孩子成长的助力者,而非控制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