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的四季报都披露完毕了,统计了一下抱团情况,看完下面的表格你会发现,抱得相当变态:
可以说共识强烈的好公司的股价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公募基金经理的手里。
A股有4160支股票,公募基金用脚投票了不到160支,剩下的可以编制成「倒地不起4000指数」。
现在的问题核心根本不是3606点的A股贵不贵,而是这些抱团资产贵不贵,还能不能买的问题。
2021年开年以来,南向资金到港股扫货没有一天低于过100亿,一天也没有。
对比鲜明的是,本周五南向资金买了108亿,北向资金只买了8亿。
讽刺么?一点不,外资从来不傻,A股抱团都成这样了,下不去手很正常。
●
持有基金的一个必要工作就是跟踪你买的基金的报告,4份季报+1份半年报+1份年报。
具体去哪里找,重点看哪些内容我之前都详细介绍过,可以看这篇文章👉
《喂饭基金报告怎么看》
。
这两年优秀公募基金提供了接近100%的回报率,远远跑赢核心房产,门槛又低得赶人。
优秀的基金经理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超额收益,因此大受欢迎。
为了帮大家更容易发现这些人,我也专门做过梳理和盘点
(回复:基金 能收到)
。
但这还不够,因为最终投资还是个人行为,如果把基金经理的业绩转化成自己的真实回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投资指数基金需要逻辑和择时,而投资主动型基金除了逻辑更需要一份信任,对基金经理的信任。
如何挑选基金经理,张坤在一份基金报告里做过深度总结,大意是:
基金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持有人来说如何选择?
我的建议是问三个问题——
①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恰?
②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
③我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
前两点可以通过诸如观察持仓、换手率、长期业绩看出来。
但第三点千人千面,比如你自己喜欢上来就大赚的,那押注型基金经理显然更适合你。比如你喜欢买低估值风格的,那就要去找像曹名长这种同类型的。
张坤的意思是,只有你自己和基金经理匹配,在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做到信任,才能真正把他的业绩转化成自己的回报。
不然一定会遇到两大普遍问题:
阶段性业绩出彩很兴奋,控制不住地想加仓。阶段性业绩不佳既沮丧又怀疑,无法抑制地想割肉,内心不平静,个人回报跑输基金经理。
●
最后借着雾芯科技(悦刻)的上市大涨聊聊电子烟。
和新能源汽车、光伏一样,电子烟行业本身的渗透率非常诱人。
从市场规模来看,白酒销量每年1万亿左右,烟草每年1.8万亿左右。
电子烟呢?
2020年国内总销量160亿,渗透率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