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扇没有空调的老教室里,每天在室内都是40多度的高温中上课;三天吃不到一餐肉,13个人的午餐就是三四盘菜一起吃……对于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萤火虫”支教团的志愿者们来说,在濯港镇胡六桥小学为期23天的支教生活令他们终身难忘。
早上6:30,13名志愿者已早早起床开始洗漱。早上8:00,不少孩子已经来到学校,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总是高呼着“老师们来啦”。到达办公室,衣服已经湿透,志愿者们洗了把脸便开始准备上课。刚来到这里时,女生还习惯每天带妆出门,开始支教后,每天晚睡早起的生活状态让女生也无暇顾忌这些了。
上午9:00是第一节课,由于小班的孩子多数都是1—3年级的小朋友,上课前总要花上10分钟来整顿纪律,“老师数一二三,大家就要乖乖做好不要说话了,一、二、三”班主任许颖说道。从最初面对无秩序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耐心,志愿者们在成长。
“下课了,去摇铃了,胡六桥小学内很多基础设施都较为破旧,生了锈的铃铛成为了每天上下课的“闹钟”。铃声一响,孩子们一窝蜂地从教室里涌出来,拉着志愿者的手嬉戏打闹。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给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时,有一道“你认为幸福是什么”的题目,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放弃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选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身边”,看着有些孩子破旧的书包,打着补丁的衣服,志愿者们也开始思考“幸福”是什么。
志愿者许颖因为喜欢孩子,刚来没几天就成了孩子们的“孩子王”,每天下课孩子们都要围着许颖送她到办公室。
孤独是这里的孩子最常经历的,一名上一年级的孩子在醒来后发现教室里空无一人,脸上充满了迷茫。
支教班上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书包多为当地政府送的,他们每天上课穿的都是拖鞋,许多孩子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
志愿者张忠明正在给孩子们上素质拓展课,孩子们手中的气球都是他早上一个一个吹起来的。除了语数外等文化课,志愿者们还准备了素质拓展、美术手工等课程,平时神经大条的男生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一遍又一遍跟着手机上的教程学折纸,玫瑰、青蛙、千纸鹤。
在一节美术课上,志愿者许颖和王鑫教孩子们画国旗,图为两名孩子画好后向老师展示他们的作品。
早在支教开始前,支教团成员们就决定要拿出一节课为胡六桥村的学生们详细讲解有关预防性侵的知识,让这些年纪尚小且父母多在外打工的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孩子们起初都十分害羞,当听到“隐私部位”这一系列词语时,不少孩子都笑着低下了头。老师向方新为孩子们播放了两段有关性侵案例的视频,与孩子们年纪相仿的女童的不幸遭遇让观看视频的女孩子瞬间严肃了起来。
不少家长在了解支教团开设了“性教育”课后表示,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机会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们沟通这些,支教团能考虑到这些太好了。即将上六年级的王帆说:“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只会关心我们的成绩,没有人跟我们讲过这些,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听完老师们的话,觉得案例里的孩子太可怜了,我们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中午11:30是放学时间,家长们必须接送并且实行“签到制”。作为班主任,许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记住了班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在家长接送过一次后又记住了班上所有孩子家长的样子,每次家长还未走到班级门口,许颖便能准确的喊道“伟航,奶奶来接你啦,子涵,浩琪,爸爸和爷爷来啦。”
中午不方便回家,孩子们便留在学校吃中饭。志愿者总是先为孩子们盛好饭菜,确定每个孩子都吃上饭后才安心回到办公室吃午饭。
青椒炒鸡蛋、凉拌黄瓜、土豆丝、煎豆腐,简单的四个菜是13个志愿者的午餐,在家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志愿者们慢慢习惯了清淡健康的饭菜,拿着饭勺加完菜后也不忘给身边的人盛菜,一顿简单的午餐,因为分享而知足。
午休时,拼凑在一起的课桌是志愿者们的“枕头”,因为天气炎热,每次午休起来时都是满头大汗。没有了电扇和空调的午休,从一开始的辗转反侧到后来的安然入睡,志愿者们收获的是“随遇而安”的道理。
中午2:00开始上课,但孩子们总会提前到学校,可能是因为家中没有一起玩闹的朋友,到学校后男孩子总爱在操场上乱跑,磕磕拌拌也在所难免。20多天让每个志愿者都养成了一听见“老师,有人受伤了”,就立马冲出教室的习惯,棉签、消毒碘伏、创口贴成了办公室里的必备物资。
赵伟航和班上同学玩时,因为指甲太长不小心刮伤了别人,支教团带队老师向方新给他剪指甲。
回去的路上,田埂小路因为浸了水变得更加难走。男生们在前面开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常常溅的满脚泥。一天辛苦的工作结束了,第二天他们依然充满热情的踏上这条路。对于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反思,原来生活有很多种,哪种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有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