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T·E·C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王  ·  钱穆:读这五类书,做高境界的人 ·  昨天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正商阅读  ·  生活最好的状态:人静、物简、心安 ·  3 天前  
哲学园  ·  计算力学(因果态理论)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红军长征原始记录,无删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V·T·E·C

历史上的旅行:齐柏林飞艇

V·T·E·C  · 知乎专栏  ·  · 2018-01-24 07:59

正文

前言:

V·T·E·C专栏开栏到今天已经两年多了。原本开这个专栏,是希望能够广泛的谈谈交通的各个方面。但因为过于懒惰,实际上本专栏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文章仍然为局限在汽车领域的约稿,深感惭愧。为了实现本专栏原本希望的多样性,这里特地开始一个新系列的写作——历史上的旅行。这个系列每一期会选取世界各地历史中的一个截面,来讲述在这个截面里旅行方式的发展。毕竟是免费写稿,更新频率不会高,也不会固定,有空的时候会尽量写两篇,希望大家支持。


今天的我们如果要进行越洋飞行,当然可以乘坐各个航空公司的喷气式飞机,即使是上万公里的行程,乘坐飞机也只要半天的时间就到了。而在飞机出现以前,搭轮船往返欧洲与北美之间,即使到后来轮船的技术明显提升,也需要至少4天。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最开始在大西洋航线上取代轮船的,不是飞机,而是飞艇。

在今天,提起“齐柏林飞艇”这个名字,也许大部分想起的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那首"Stairways to Heaven"大概是很多摇滚迷的启蒙之作。但这个乐队的名称,实际上来自于世界历史上一家几乎独自撑起了飞艇的商业化载人应用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名字来源于德国伯爵斐迪南·冯·齐柏林。从1890年代开始,齐柏林自德国陆军退役后,一直醉心于飞艇的研究。1900年,他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款实用的硬式飞艇LZ-1成功首飞,比莱特兄弟还早了几年。

相比更早出现的软式飞艇,硬式飞艇的气包是有内部的结构支撑的,虽然增加了一定的重量,但承重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因此可以有较多的载荷用于载客运输。而且整个客舱甚至可以置于气球内部。齐柏林飞艇普遍采用氢气作为气包的填充气体,整个气包由多个独立的气囊组成。燃料则采用Blau gas(一种类似煤气和丙烷的可燃气体)。相比液体或固体燃料,气体燃料在燃烧之后可以用大气来填充,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再平衡的问题。

经过建造了几艘飞艇的尝试以后,齐柏林的飞艇设计逐渐成熟,齐柏林飞艇公司也正式成立。1910年,世界第一家航空公司DELAG(德国飞艇旅行公司)在柏林成立。在1911年之前,这家公司只是利用一些时速在50kph左右的飞艇在德国西南部的巴登-巴登附近经营一些短途观光业务,每趟1.5-2小时的飞行收费为200德国马克(合今天的人民币9800元)。

1911年,齐柏林公司的LZ 10型飞艇交付给了DELAG。这艘能载20人的飞艇的速度比之前大幅提高,达到了77kph,而且运气明显更好,运营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事故。DELAG也开始运营一些从巴登-巴登到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乃至柏林的城际载客业务。到因为大风损毁之前,这艘飞艇总共飞行218次,运载了1553名旅客。

LZ 10

因为齐柏林飞艇的成功,1908年,另一家飞艇公司Luftschiffbau Schütte-Lanz在德国成立。与齐柏林不同,这家公司采用胶木板而非杜拉铝作为结构支撑,同时首创了流线造型与十字形尾翼,后来也为齐柏林效仿。

Schütte-Lanz飞艇

不过,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仍然是齐柏林飞艇。到1914年时,DELAG运营的齐柏林飞艇已经载客3.4万人次,飞行了1500多架次。

一战的到来将民用飞艇的发展完全打断。飞艇的民航应用被暂停,其中几家飞艇也被德国军队征用。除了负责侦查以外,还组织了对协约国的轰炸。一战临近结束时,齐柏林伯爵去世,而战后飞艇的生产也被协约国禁止。原本生产的几架飞艇也被没收,在法国、意大利等地用于民航运输。齐柏林公司也一度濒临破产。

不过,在公司经理Hugo Eckener博士的努力下,1924年,齐柏林飞船争取到为美国海军生产一艘搜索用飞艇作为战争赔偿。这之后民用飞艇的禁令得以放松,但齐柏林公司依然缺少资金。Hugo Eckener于是花了两年,终于制造出一艘前所未有的大型飞艇——LZ 127齐柏林伯爵号,气包容积高达10万立方米。这原本只是一艘展示用飞艇,Hugo Eckener和他的儿子成功的让这艘飞艇连续飞行了112个小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之后又进行了环球展示,使得齐柏林飞艇公司再度名声大噪。

LZ 127

1928年,DELAG公司开始使用齐柏林飞艇运营世界上第一条跨大西洋空中航班。原本德国到纽约坐船需要4天的旅程在飞艇上只需要50多个小时。1932年,定期的德国至南美的航班开通,从巴登符腾堡州的腓特烈港起飞,经过5天的时间可以到达里约热内卢。

虽然票价为1500帝国马克(合今天的人民币6.8万元),相当不菲,比当时轮船的头等舱还贵了一倍。但它的速度并非轮船可比,而客舱内的环境也相当舒适,所有旅客都有自己的套间,也提供有餐厅和洗手间等设施。

齐柏林伯爵号的成功促使齐柏林飞艇公司设计更大的飞艇。从1931年到1936年,齐柏林公司花了5年时间,终于建造成功兴登堡号。这艘飞艇甚至比齐柏林伯爵号还大了一倍,气包达到20万立方米,整个飞艇长245米,直径45米,而客舱也有上下两层,宽14米,长20余米。好似一座中型旅馆。

客舱在飞艇中的位置

兴登堡号与玛丽皇后二号邮轮,企业级航母,大和号战舰,诺克·耐维斯号超级油轮,帝国大厦,五角大楼,苹果公司公园的大小比较

兴登堡号与今天的大型喷气式飞机的大小对比

因为体积巨大,这艘飞艇的机上设施也是前所未有的豪华。除了个人休息睡眠的客房以外,机上还提供了餐厅,休息室,观景长廊,甚至是写作和阅读室,好像是一艘空中游轮。而整个客舱也是加压的,远比早期的飞机舒适(高空中大气稀薄)。

客舱两层甲板的示意图,下层为吸烟室和职员活动室。


两层甲板平面图

兴登堡号上的餐厅

休息室(lounge)

休息室旁的观景长廊

写作阅读室

客房

吸烟室是当时飞艇上最热闹的房间

下层的酒吧

机组活动室

厨房

机组人员休息室,以及各工作间则在客舱以外,沿飞艇底部的龙骨附近分布,也与气包外的控制室相通。

飞艇内部示意图

机组人员休息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