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业联合服装中小企业创新场景、连通供需
与其跟风 不如造“风”
1件,2件,100件……1000件!去年底的一场买手直播中,服装品牌“1747”的工装夹克上线不到1小时,售出1000件,单场成交额超过300万元。“没想到‘巴恩风’的带动效果这么好。”品牌主理人黄映很惊喜。
这个秋冬季,“巴恩风”的穿搭风格很受欢迎。什么是“巴恩风”?
“巴恩”源自英文“谷仓”的音译,代表着利落、干练、便于舒展的户外和通勤穿搭,以皮领工装夹克、复古水洗牛仔裤、针织毛衣、尖头靴等为代表性单品,色彩以中低饱和的自然色调为主。
“消费者会为什么样的衣服买单?”每到服装上新季,这都是企业反复思考的问题。黄映坦言,现在服装行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做营销决策也越来越难。“对于我们中小商家来说,猜对了,产品大卖;没猜对,损失惨重。”黄映说。
而另一边,每到换季,上班族叶子总觉得衣橱里缺一件“今年”的衣服。“每年流行的都不一样,这个冬天我想穿得舒服不臃肿,但在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站上看得眼花缭乱。”
一边是商家感慨消费者心思难猜、服装行业难做;另一边是消费者寻寻觅觅,找不到一件“完美的衣服”。供需如何打通?
“以前消费者需求比较明确,比如长裤、短裤。但现在消费者网购时,会搜索‘梨形身材显瘦通勤长裤’‘知性高级感锥形直筒裤’。类目更加细分,消费也更加个性化、场景化了。卖衣服不仅是卖产品,也是卖一种搭配思路甚至是生活方式。”社交平台小红书电商市场负责人汪博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在购物决策时正逐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更注重独特的体验感和情绪价值。
顺应消费习惯的变化,过去一段时间,从色彩缤纷的“多巴胺”,到一身灰的“格雷系”,再到充满秋冬氛围感的“美拉德”,服装行业潮流不断更新。“看着‘热闹’,但大部分时候都是追着风向走,总感觉慢半拍,卖货效果也不理想。”黄映说。
两个月前冬季服装上新时,黄映格外纠结,虽然衣服已经设计好了,但该如何备货?主推哪个产品?怎么吸引消费者?冬衣成本高,判断压力更大。观望之际,小红书电商团队带着一个新概念联系到“1747”——“巴恩风”。
“巴恩风”是从哪来的?近年来,亲近自然的户外消费受到欢迎,城市漫游、露营野餐、滑雪爬山,随性、舒适成为消费者选择服装时的高频词。积累了大量种草数据的小红书,基于数据分析与趋势洞察,提取出“巴恩风”这一穿搭概念,将零散的消费偏好转换成更明确的风格。
“造‘风’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抓住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消费品质、内涵和体验进行提升再造。”汪博说。
有了“风”,想要“起浪”,离不开商家提供高质量商品、用户发布优质内容。小红书制定了一整套内容生产和流量扶持的策略,并和商家沟通备货和导流细节、与头部博主交流风格内容,引导发布笔记,提供流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