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潇湘经略
分享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远投资观  ·  10月居民贷款数据好转,但11月深圳北京楼市 ... ·  20 小时前  
重远投资观  ·  10月居民贷款数据好转,但11月深圳北京楼市 ... ·  20 小时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赢麻了,大佬聊天记录曝光! ·  5 天前  
雪球  ·  【收评:创业板指冲高回落跌1%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潇湘经略

中印对弈十论:印度没有赢的任何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开战

潇湘经略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21 18:27

正文

既看全局,也争一子。时机未到,平心静气。时机一到,雷霆万钧。



文 | 李不太白

来源 | 李不太白(ID:butaibai-lee)


01


中印已在边境对峙一个多月了。


很显然,事情有点严重。


这已打破2013年“帐篷对峙”的纪录,成为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对峙时间最长的一次。处理不好的话,未必就不会擦枪走火。


但也不必太过担心,士兵们光是眼睛瞪着对方一个多月,可见中印彼此都有足够耐心。


西藏日喀则市只有19℃,想来朗洞边境也不会太热,很适合安营扎寨,坐而论道。


然而中印国内人民,都在盛夏高温里着急上火。


印度那边,据说媒体有叫嚷着要复仇1962年的,有不断渲染被欺负的受害情绪的……不过这种报道印度历来就有,不稀奇。


还有视频显示,一些印度人举着杆子破坏沿街中国手机专卖店招牌,但动静也不见得如何大。


中国这边呢,还算平和。大概对具有抵制美、日、韩货丰富经验的广大爱国群众群众来说,面对区区一张印度大饼,想抵制也实在下不了手吧。


剩下的,就是闻风而动的民间战略大师们了,朋友圈都在开会,闭门讨论如何运筹大计于帷幄之中,决胜三哥于千里之外。


各种文章犹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出。


结论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


其一是打。三哥凭你也敢这么横?不行就把1962年抄家的功课再复习一遍,保证继续得高分。


其二是不打。不要小看印度啊,人家耐心准备55年了,这次敢挑衅,明显重兵压境,有备而来,千万大意不得啊。我军结构性改革,“脖子以下部分”刚开始,还有许多调整部署工作要做,云云。


第三类就是扒扒印度的老底。多年来谁也认真没注意过印度,这次终于逮住功夫扒扒人家脏乱穷的老底,也算是做一回民间科学研究,为大军挥师西进做点义务功课什么的。 


一言不合就开枪,一看架势不对就晕场,这种风格体现不了我们人民群众的智慧啊。


除非有十足准备,做好充分预案,否则哪个大国会冒然对另一个大国说动手就动手呢?


中国不会,印度也不会。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用兵打仗这种事,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打的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只是简单的边境纠纷,那也好处理,就像印度与巴基斯坦那样时不时三五颗子弹规模冲突一下,也就是了。但如果不是呢?


所以还要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再看看。


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不是牵连到奥匈帝国这样的大国,让它坠入万劫不复之境,从此消失了吗?


打仗,不是打游戏,哪能说开火就开火呢?


除非面临逼不得已的入侵。


02


但印度还算不上入侵中国。


只能算是非法入境、非法滞留、非法耍赖,而入侵是指以军事武装攻入他国境内。


印度士兵进入我国朗洞地区,是武装攻入吗?显然不是,至多算作偷偷溜入。为了防止擦枪走火,他们还一致枪口朝下——也就是说,印度并不想打。


不但不想打,其实它也不敢打。


不必说大战,哪怕只是局部战争,一国政府与军队也必然要事先充分评估对手、评估自己、评估可能的战争结果。


自己实力如何?对手实力如何?打赢把握有几成?这世上恐怕没有一个军队,会明知打不赢、后果很糟糕,还去发动战争的吧。


没有好收成,谁又会主动出击呢?


1962年之前的印度,它入侵中国边境,是因为它认为自己会有好结果的。


它评估自己是世界“不结盟运动”领袖,美苏之外的第三个大哥。它看到中国陷入文革动乱,饥荒。看到台湾反攻力量在沿海大量潜入大陆。看到中苏交恶,中国与西方交恶,看到中国孤立无援。看到美国、英国大力支持印度。


印度当时认为,它有足够的机会获得好收成。


所以印度那时才会不断犯边,蚕食中国国土,直到被重创。两年后,一代印度总理尼赫鲁于忧虑中去世,此后55年,中印边境基本无大事。


那么这次,印度又想要什么收成呢?


应该有三个。


03


第一个,是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一个,那就是印度感受到了疆土防卫的压力


即中国将公路修到印度的脖子边上了。


在印度看来,朗洞地区公路一旦修好,中国军队在那边的机动能力就将大幅提高,到那时,连接印度东西两块国土的西里古里走廊,就将面临着随时被掐断的危险。


西里古里走廊被掐断,印度东北就会成为“飞地”,与印度隔绝。


飞地一断,印度很容易成为瓮中之鳖。


而在印度的东北地区,本来就有分离主义的情绪与力量存在。这一下,就更让善于敏感的印度更加忧心忡忡了。


其一已是事关重大,其二就更大了。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的浩大声势,给印度带来了战略上的焦虑。


本来“一带一路”的国家目标,是打通亚欧通道,实现中国与整个地区的集体和平崛起。当然中国转身西进,也是为了巧妙化解东边的美日第一岛链。


结果印度自作多情,硬是觉得是要对他下手。


于是在“一带一路”开启不久,印度就拉上日本、南亚与非洲小伙伴,搞了个季风计划、香料之路,试图与中国分庭抗礼。


其实这种错觉也是多年旧病,由来已久。


挑拨是非的当然是米国人。他说,亲爱的印度兄弟啊,不要怪我没提醒你,你看中国,不声不响地在你左边握着巴基斯坦,右边拉着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这是要干什么呢?是要对形成珍珠链式的战略包围啊。


这一下就戳中了印度敏感多疑的神经。


他左右一看,卧槽不错!东北是中国据喜马拉雅山居高临下、形成势如破竹之势,西北有世仇巴基斯坦切断退路、堵的严严实实,如果前面再被中国搞个珍珠链包围圈,那印度还不是死定了啊?


不然在巴基斯坦南边,中国弄个瓜达尔港干什么?然后又跑到前面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继续弄港口干什么?用心昭然若揭啊。


现在好了,在红海的入海口,中国又宣布入驻吉布提海军基地,完了!珍珠链包围圈部署完毕,我们彻底被包围了。


印度越想越不对劲,越不对劲越焦躁不安。


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奇怪,你明明是请朋友聚会,商量怎么一起勤劳致富,结果惊动了邻居,他硬说你招兵买马不怀好意,是要对他下手。


这真是百口难辩,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自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多年来,印度一直处于惊慌失措的溃败情绪中不能自拔,总是在复仇与覆灭两个极端幻觉之间游走。


可实际上,家事国事天下事,多少大事要办,扪心自问,谁有心思去包围你家印度啊?


说句不怕伤人的话,这不是爱不爱、恨不恨的问题,是我从来就没关注过你。


想成为对手,那也要看看份量啊。


你在哪暗自惆怅个啥呢?


这两个外因看起来好像挺严峻,其实不然。第三个才是要害所在,那就是印度自身的内因。


第三个原因,是印度总理莫迪遇到了内政难题,需要通过借用外力去化解。


什么难题呢?一是莫迪的统一税收改革,遇到了地方各邦的对抗。


印度的邦相当于中国的省,中国各省领导由中央任命,统治印度各邦的“邦主”却是地方上的权贵种姓阶层。这些邦主阶层的权力极大,不但主宰邦内大小事务,而且入邦的货物都要向他们交税。


这就让印度形成了条割块的市场,藩篱重重,难以造就中国这样全国性自由流通的超级市场。


印度名义上统一大国,实际上是各个诸侯的隐性割据,外重内轻,地方彪悍,中央弱势。


莫迪的统一税改革,改的就是这些藩篱,革的就是这些邦主小王国的命。邦主们能答应吗?那当然是不答应。


这种情况下,制造外部矛盾的巨大压力去刺激印度各阶层,使他们团结到莫迪改革的旗下,也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做法


此外,印度美元外债也很高,还债压力很大,有求于美国与华尔街。在莫迪访问美国、拥抱华尔街大腿时,把中印矛盾热烈表现一下,也能向美国展示下印度的地缘价值,也能谈个好价钱。


中印纷争?这当然是美国与华尔街所乐见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以色列会出售8000枚反坦克导弹给印度。犹太人与华尔街,世人皆知。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内外因的交织之下,中印边境对峙的出现,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可是这样对峙下去,最后将如何收场呢?


2017年的今天,印度还会认为自己有机会凭战争取胜中国、以取得一个好结果吗?


我想印度再狂妄自大,也不至于蒙蔽了自己的眼,看不见事实吧。


04


打仗首先打得是钱粮,打的是力量对比。


2017年的印度对比中国如何呢?


论综合国力,印度只有中国1/5,且快接近1/6了。


以差距如此之大的实力,却主动侵入对方边境,斗胆挑衅一个比自己强大6倍的对手,而且还是直接在它国土上,印度难道真的疯了吗?


印度人虽然很喜欢莫名其妙地敏感,却没有疯。


05


近现代战争,打的还是制造业。


美国南北战争,北方军胜利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一种,是当时南方主要是种植园经济,而北方的工业革命已遍地开花,已经有了电报、铁路、工厂,南方却只有咖啡、棉花、烟叶。


北方用电报,南方军令只能靠骑马送;北方有自己军火补给,有火车运输,有全球第四的发达工业,而南方的军火只能靠买……哪个会赢呢?


胜负哪里只是在战场啊。


北方可以容忍战术一错再错,却不会失败;南方有将军的英明指挥,富有战争经验的士兵,还得到了英法两个大国的协助,但是,南方还是打不赢战争胜利。


这种情况,印度又如何呢?


印度这些经济增长确实比较快,GDP现在应该是全球第六了吧?可惜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中,服务业占据了超过50%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农业,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第二产业是工业,解决用的问题;第三产业是服务业,解决给他人帮忙的问题。印度呢?不但农业很落后,工业基础如果不说是没有的话,也是非常之差。


印度没有什么像样的制造业。


那个什么算是一回事的塔塔公司,制造出的自主汽车也就在印度坑洼不平的路上勉强跑跑;重工业基本没有,国产“阿琼”坦克搞了30年才搞出来,时间之长、质量之差,连印度自己士兵都不愿意驾驶,成了国际笑话。


所以印度的武器,全靠一个字:买。


印度差不多是世界上武器花样最多的军队。俄国的,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以色列的… 五花八门,还不配套,一种枪的子弹打完了,另一种枪的子弹还不能补给;一辆坦克炮弹没了,另一种坦克的还不一定能用。


更要命的是,现代武器诸如坦克、战机等,还有维护的问题。由于买的武器种类繁多,印度要学的维护技术也很庞杂,这么多交织在一起,维护也就不可能好到哪去。所有零件印度自己还不会生产,全靠进口,又怎能及时补充呢?


所以一件武器出了故障就可能意味着长时间罢工,使用效率是很低的。


反观中国呢?


从航空母舰、军舰、潜艇、坦克、飞机、火箭炮、重装运输车,到导航卫星、雷达、导弹、步枪、子弹,中国全部实现国产化,重工业体系完备。技术全部掌握中国国内工程师、工厂生产线上,打起仗来基本上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供应。


而且全部配套,零件标准统一。


这是毛泽东、邓小平老一代革命家的高明之处,先重工业后轻工业,发展是硬道理,虑事长远。


同时也是尼赫鲁以来印度领导人的短视之处。


服务业虽好,战场上毕竟当不了干饭吃。


没有自己核心制造业的大国,虚拟经济再好,服务业再发达,归根到底,腰杆子还是硬不起来。


如果以前说是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么近现代社会就可以说是制造业里出主权。


所以,真得要好好向这么多年来坚持不炒房、不玩金融、不搞保险业、不跟风虚拟经济、坚守在我国工业制造业第一线的企业家们,致以衷心敬意。


你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并非其他产业不重要,各有所需,社会分工不同,只是毕竟不能忘了制造业才是立国根本。


06


打仗,打的还是资源调配能力、动员组织力。


印度的组织、动员能力如何呢?


也许你不知道,貌似强大的印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统一国家。这可能令很多人惊讶,但事实就是如此。


印度实际上是多个邦的软性粘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中国早在秦始皇时就车同轨、书同文了,印度却直到今天还没统一语言文字。不夸张地说,印度国内的文字、语言有几百种之多,彼此不通。


其次前面也说了,各个邦的税收历来自己独立,印度商品从一个邦流通到另一个邦境内,居然要像跨境一样交税,这与现代国家格格不入。


说白了,印度这个国家,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代,有一个共同的上层政府(周天子),但是各个邦的独立性却很强。


这就导致印度中央政府调动社会资源能力很低。


那么,中国呢?


文字统一,语言统一,财政统一,组织统一;同时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市场连成一片,自由流通,快递小哥到处跑。


又由于社会制度特色,再加上三千年中央集权的文化历史惯性,中国常常能集全国之力办一件事。


客观上,这是印度很难正面抗衡的。


07


更糟糕的是,印度还是个种姓等级制森严的社会。


什么是种姓?它又叫贱籍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以职业为基础,划分出许多群体,一个群体只能内部通婚,不能与其他群体联姻,这就是种姓。


然后呢,各种姓又根据所居地区的不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次种姓内部再根据所居聚落不同,再分成许多聚落种姓。


这些聚落种姓停止划分了吧?没有。


它继续再分下去,层层相扣,各种姓派生出许多次种姓,衍生出更多分支。


如果不同种姓的人通婚会怎么样呢?那么他们的后代就被称为杂种姓,遭人白眼,受人歧视。


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把人的种姓分为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说白了,这种制度就是为了保护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祖上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你的后代也一样。有些家族显贵,世世代代显贵;有些家族是贱民,祖祖辈辈都是贱民。


就这样,最后形成了一套极其固定僵化的阶级森严的社会体系,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造成了一个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冷酷社会。


时至今日,这种有违现代社会精神的枷锁,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心之中,难以改变。


因为它不仅是几千年形成的社会统治痼疾,还同时被印度教的教义给强化了。


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而印度教是全国最大的教,有75%的人虔诚信仰它。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文化传承吗?没有了。


如此落后的文化陋习不涤除干净,什么样的现代民主自由都无济于事。


它不但阻碍了社会现代化,也造成印度士兵本身有很强的雇佣心理,单兵素质不高,作战意志差,遇到危险容易泄气跑路。


这已经被1962年的中印战争所证实。


森严的等级制度,难以改变的固化现实,也令印度人倾向于向内部世界寻求解脱,使得印度人的感性细胞很发达,空想力丰富,也容易产生不错的诗歌、音乐、舞蹈,夸张的表演一流。


所以印度有伟大诗人泰戈尔,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圣雄”甘地,有绚丽的宝莱坞,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广告创意,连眼镜蛇都能训练的闻歌起舞。


却没有一个伟大的将军。


这种过度感性的精神,在战争中往往起负作用。它导致印度人面对较大的障碍时,倾向于接受、顺变、超脱,而不是迎难而上的逆袭。 


反观中国文化,却完全不一样。


传统中华帝国为了加强中央统治,历来严厉打击地方诸侯、豪强,推行平民化的科举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实际做不做得到,至少精神上是平民化的。


如果人间不平事积累实在太多,反了它就是了。大秦帝国刚传二世,陈胜吴广不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那可是在古远古远的秦朝。


将相的种都可以否,别说什么“种姓”了。


像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这种大旗,这种不把人间豪强放在眼里的世俗平等心,印度文化中是没有的。


今日中国,虽然贫富差距也很大,尤其是权贵资本带来了社会价值上的退步意义,但整个社会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上,还是平等的。就连中国女性的平等地位也是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由于这些原因,再加上中国上世纪经过充分的平民化革命,国家与社会相对纯粹,中印两国的军人作战意志也是不同的。


中国军人保家卫国、令出必行的作战意志是比较强悍的。


中国文化与现代建军模式下的军队纪律、效率、执行与牺牲精神,政委与军事指战员相结合的组织模式,是印度教下的军队没法抵挡的。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完全在战场。


08


在印度社会固态化的文化之下,少数精英阶层和大多数底层社会很难沟通、流动,很多事情只能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印度办事效率之低、时间观念之差,是出了名的。


我不怀疑印度有不错的未来,但它难以卓越。


印度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行为心理,远远不足以支撑它成为全球大国的愿望。


印度精英们应该看清这个事实。


除非它在文化与社会结构上有根本性的巨变。


09


虽然如此,还是要有备无患。


但如果印度执意要打,也没关系。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任何对手在战场上见,也从来没输过。


相信下一次也不会例外。


但我们仍然要及早精心准备,最好用压倒性的兵力、武器配备,打一场高强度的局部短战,摧毁印度的作战意志。


这种准备包括预计到美日等对印度的暗中协助。


绝对绝对不能持久战,时间浪费不起。


面对在边境线备战55年、重兵布防的印度,可供中国人民解放军借鉴的案例包括:前苏联对日本进行重兵打击的诺门罕战役、二战时德国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击法国的策略。


但中印再战,并不是好选项。


10


假如中印两国大动干戈,谁受益呢?


如果战争控制边境范围内、并短时间结束,那么胜利的一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受益。


但将给自己制造一个足够份量的劲敌,并且从此以后就要分心、分兵、分财力给予对方重点照顾。


如果边境战争久拖不决,并失控呢?


那么,日本应该会高兴哭了,美国应该会高兴笑了,俄罗斯大概也会不露声色吧。


还是尽量把印度从美日同盟里拉出来为好。


有能力打而不打,有理由开火却不开,那就接近孙子老人家念念叨叨的“上兵伐谋”了:运用武力之外的手段,将事情办得妥妥的。


你要过日子、干事业,却有个邻居在那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跟你动刀动枪,毕竟不是好事。


什么叫天下无敌?就是天下没有你的敌人。


虽然印度总认为中国是它的一生劲敌,但实际上,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印度还并不足以构成与中国对弈的战略对手。


毛委员早年说,革命的首要问题,要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何况,双方要解决的自身问题,远比去解决对方这件事多得多,并且也麻烦得多。


————

相关文章回顾 ·  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印度的山地师,而是它颠覆式的经济改革

印军入侵中国20天,我们真的不敢打仗了吗?

1962年中印战争:32天让印度郁闷50年

深度体验孟买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军官称印军战力相当于国民党中等部队


个人微信交流:juxiu9999

推荐文章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赢麻了,大佬聊天记录曝光!
5 天前
海蓝博士  ·  深爱你的他,会长着什么模样?
7 年前
加措上师语录  ·  扛起责任,微笑面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