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招聘经理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微短剧主编 ·  2 天前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2月5号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人生还不如朋友圈精彩?我们写了首歌帮你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11-22 19:26

正文


能让上班族说起来就忍不住虎躯一震的,除了中年危机,那就是面试了。

为了面试,你智商重回巅峰、拖延症不治自愈、尿急便秘脱发(比如我)都可以忽略;


而能让你吃不好睡不想抓耳挠腮的,除了买房,就是发朋友圈没人回了。


为了朋友圈,你发了删删了发、屏蔽了又打开、设了三天可见又反悔,如坐针毡。


两件事你都精心策划、小心维护、苦心经营,然而再怎么折腾还是免不了收到拒绝,或者什么也收不到……




这才发现,参加面试和发朋友圈这两件事,原来无限接近。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周过年。




面试和 朋友

都需要精心美化

面试始于一份简历,而我们的朋友圈几乎就是一份全方位的个人档案。

朋友圈里有你的日常细节、点滴感悟、阶段性成果,还顺带展现你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比一份薄薄两张纸的简历更生动、更真实、更接近你本人的profile。

从这个角度看,参加面试和发朋友圈这两件事,无限接近。

比如,“美化”。


“美化”简历这件事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公开的秘密。

只要参加过一次社团活动,那就是“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上完外教课跟老师拉过家常,那就是“外语流利、具有国际视野”;

和boss吵架而离职,那就是“理念不合“;

跟着项目大组开过几次会,那就是“全程参与、策划”……


而“美化”套在发布朋友圈这项现代行为艺术上更是“钉对钉,铆对铆”,严丝合缝、天作之合。

托了3拨人才挤进去的活动,会硬蹭一张和名人的合影以显“相谈甚欢”;

明明是因为团建才吃到的高级西餐,一定要构思拍摄角度弄成“一个人的旅行”;

配文“又吃多了”的照片,是一边只喝俩口粥一边借旁边人的饭菜摆拍的杰作……

面对这样被“美化”过的朋友圈,大家不会多想什么,点赞留言。



面对这样被“美化”过的简历,面试官也真的不会多计较,现实能力大于天,点头称赞。

面试和 朋友

都是一种人际互动

面试时和面试官的临场沟通至关重要,而发朋友圈也相当于在纷繁的信息瀑布流中跟躺在手机里的新老相识联系感情。

这两种都追求良好效果的“互动”中,前后心态的微妙把握如出一辙、一毛一样。

  • 殚精竭虑

面试前,你在邮件中精心修饰言辞,琢磨能让你脱颖而出的简历内容和版式,练习面对面的仪态举止。



发朋友圈前,你精心算计浏览量最高的时间段,不同的修图软件效果货比三家,再词穷也要装诗人、再腹内空空也得展现哲学深度。

  • 毕恭毕敬

面试时,你双手递上简历等待面试官发话,大脑急速运转准备应对任何问题,坐姿和手势摆到汗珠渗出也不能歪。



发朋友圈时,你反复斟酌用词标点、图文搭配,耗时耗力选择分组,“发送一瞬间,纠结俩小时”。

  • 辗转反侧

面试后,你守着电话短信邮件各种心怀忐忑又止不住地心怀期待,夜里躺在床上能在3分钟里脑补50个被拒或者被录用的玛丽苏剧情,忍不住半夜爬起来给面试官发一封万字长信痛陈革命家史。



发朋友圈后,你以每分钟20次的手速点开消息列表、回复、退出、点开回复退出,纠结怎么回复更幽默、按照亲疏远近决定回复表情还是文字……

除了上面提到的,面试和朋友圈还有很多相同之处:

  • 都是一场“全方位社交”

  • 都需要在过程中小心维护、斗智斗勇

  • 都期待着能够获得收益、达到目的

  • 都希望获得良好的反馈


下次面试

不妨拿出朋友圈

其实,大家在朋友圈里称王称霸、争奇斗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管多朴实无华、低调务实的路人甲,都有可能掏出手机打开朋友圈一秒变成“戏精之王”;随便一个朝九晚五平淡无奇的普通人类,在朋友圈里都能呼风唤雨、只手遮天。

然而一提到面试,几乎所有人都会从“就像吃了兴奋剂.jpg”变成“嗑完整瓶泻立停.jpg”,简直想骑着摩托车连夜逃出中国。


我们在发朋友圈这件小事上展现的技巧、能力、意识、思维、格局都是一流,比在面试时要厉害得多。


这一点,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可能包括面试在内的很多被冠以“人生大事”的事,我们并没有真的“严肃对待”;而很多流水账日常细节,我们却殚精竭虑。

那么,往好了说,我们可以适当地检讨并平衡花在“大事”和“小事”上的精力与态度。

又或者,在世俗标准的作用下固定在我们思维中的“大事”和“小事”的划分,事实上有失偏颇的、原本就与你关心的领域南辕北辙?

希望下次发朋友圈,你可以像参加面试一样,更加坦诚;而下次参加面试,你也不妨多多展示那两张薄纸之外那个更丰满、立体的自己。



为此,领英找来了IBM、滴滴、福特等十家顶级大厂的HRD,组建了一支拉风的乐队,将他们多年来的经验唱成一首拳拳到肉、句句戳心的嘻哈,把面试秘籍掏心窝子教给你!

墙裂建议戴上耳机,跟着这首《面试52计》律动,drop the beat yo~!



朋友圈和简历里的你,哪一个更真实?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招聘经理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微短剧主编
2 天前
内涵段子  ·  一进小树林就戴手套,你要干嘛?
7 年前
保险365天  ·  请问:你是“保险难民”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