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大弦戏
滑县大弦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始源于唐高宗年间的唐朝宫廷,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由最初演唱汉、唐“乐府”曲,发展到宋元杂剧北曲等。在表演风格上以大洪拳、梅花拳架式为基础,使得表演显得古朴浑厚,场面激烈。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打击乐以大铙、大镲为特征,锡笛为主奏乐器,尖子号、螺号烘托气氛的粗犷激烈地艺术风格。它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均属罕见。可以说是上接汉唐余风,下承明清俗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火龙阵》宋子武饰秦琼
《严海斗》韩庆山饰严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大平调
滑县大平调剧团,曾用名“同乐班”。主要演出区域在濮阳、安阳、卫辉、林州、封丘、延津等地,成立于1951年。保留剧目《海瑞搜官》《三搜太白府》《严海斗》《朱元璋斩婿》《三凤求皇》《收卢俊义》《四马貌告状》《铡美案》《反阳河》《鸡瓜山搬兵》等,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王访贤》剧照
《战洛阳》剧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二夹弦
滑县二夹弦,这一如今已少有人知晓的剧种,半个多世纪前几乎风靡整个华北,据《滑县志》《滑县戏曲志》记载,二夹弦的诞生于山东郓城,1897年,滑县万古镇樵邱村青年俎兴太师从逃难至此的山东花鼓丁香艺人马振海、吴保德等人,将花鼓丁香首次引进滑县,并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吸收当地其他剧种之长,创新独特的板式和曲牌,并自制多种演奏乐器,最终使花鼓丁香衍变成一门新的剧种。200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恶虎山》
传授技艺
《三拉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画
滑县木版画是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始创于明朝初期,主要产地集中在滑县慈周寨乡、老店乡和八里营乡一带。滑县木版画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粗犷夸张,线条刚劲有力,构图对称均衡,色彩艳丽。在形式上,滑县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家族族谱、中堂、对联等,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风俗习惯,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006年11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探访这个新发现的古画乡后,向世人宣告:“滑县木版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它是一种失落的文化,是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祖
文武财神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秦氏绢艺
秦氏绢艺始于明、兴于清,手工以丝绢为材质制作而成,保持多年不变质、不掉色、不变形。其作品主要有仕女人物、花鸟昆虫、果蔬等,尤以《蝈蝈白菜》为代表作。一只绢蝈蝈通常由6种绢制成,一人制作一只蝈蝈约需20天左右,118道工序。秦氏绢艺荣获中国第八届民间手工艺最高奖“山花奖”桂冠和“中国农民艺术展”奇品奖。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黄塔膏药
黄塔膏药,祖传秘方,至今十四代三百余年。由乳香、没药、龙骨、象皮、土元、冰片、麝香、血竭花、黄丹、透骨草等20余味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功能作用:活血化淤,消炎止痛,接骨续筋,祛风散寒。主治:骨折,伤筋。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罗卷戏
滑县罗卷戏,别名大乐戏。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陕西、湖、广等都有其足迹。“娃娃”、“调子”、“山坡羊”是主要曲牌,先唱后喊尾音下滑。主要演出区域在滑县、延津、长垣、浚县、内黄、清丰、南乐、范县、东明、广平、馆陶等。保留剧目:《杨景征南》《大破三省庄》《罗成扮花姐》《二王篡朝》《卢君白征北》《分水岭》《西游记之火龙驹》《西游记之青牛混宫》《李存孝过江》《杨府挑将》《薛仁贵救驾》《沙州迁民》等。2007年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完这些,我为我是滑县人而自豪!
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法律顾问┃靳律师(18567719699) 滑县创诚律师事务所
投稿:[email protected]
客服①huazhouweixin ②yingxiaohenan
业务:15737201988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