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李文星在求职过程中误入传销组织失联,再次与亲人相见时,已是尸骨一具。这样的悲剧让人愤慨,让我们想起了2012年,摄影师冯海泳用手机拍下的这组照片:
为了求职,大学生挤在廉价的公寓里,不断地面试、投简历……在巨大的经济和就业压力下,每一个面试和offer都像是救命稻草一样珍贵。
大学生求职公寓
摄影:冯海泳
编辑:陈若冰
大部分外地来到广州求职的大学生,由于未来不确定,举目无亲工作还没有着落,这些求职公寓便成给了他们暂时落脚的地方。尽管不体面,但是起码能够让他们有安身之处。
求职公寓楼一般都是城中村,与邻近建筑只有铁丝网相隔,楼与楼间距小,采光率低。
由于靠近人才市场,加上给求职者提供方便,求职公寓在天河南一带已经成为了产业。
谭先生的大哥看中了此商机,去年才毕业的他租下了天河南的一个100多平方的房子,在客厅房间都放上几张上下床铺,经营起了学生求职公寓。平日里,房东整天都会待在家管理着房子。
由于正处于求职和跳槽的旺季,求职公寓甚是抢手,有时还会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房东也只能打地铺睡觉。虽然求职公寓曾经被称为廉价公寓,但现在早已不再廉价。以前的10元一天现已升价至30元一天,当然条件依旧。
阿伟是湖南一所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后跟大学的同学阿辉决定两人来广州打拼,如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广州天河区的人才市场,阿伟在大量招聘信息的牌子上逐一筛选,今天再一次让他们失望,因为专业与招聘条件不符。
阿伟说,这些天的求职经验来看,他对人才市场的岗位一般都不抱有希望,但还是想过来碰碰运气。
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一位面试官在打哈欠,对于企业来说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工作,而求职的高峰即将过去,求职也开始越来越急。
阿伟与阿辉一声不吭走回宿舍,此时已是求职第十二天了。阿伟曾经找到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但做了一天他就决定离开。他说整天在那里坐着,感觉浪费时间。
阿伟从人才市场回到宿舍后,脱下了正装躺在客厅的沙发上。
公寓一般都是住的男人,但有时也会有女生进来入住。
公寓里的生活,有点像大学生宿舍。一厅两室的房子一共改造出18个床位,有些床连上上铺的梯子也没有,一位租客一跃到上铺,差点掉下来。
楼道里阴暗潮湿,住户的衣服随意挂在绳上。尽管住户已经有意识地用空气清新剂来控制,但是仍然可以闻到一股汗臭的味道。
公寓里有两个公共卫生间,其中一个是厨房改造而成,由于人数较多,每天租客们都会轮候洗漱。
每天晚上,光着膀子的男人,抽着烟,聊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家各自说着自己的观点,每天晚上总会有新的话题,一直至晚上十二点,公寓规定的关灯时间。熄灯后,没有睡意的租客依然在对着屏幕,看得入迷。
夜里,由于风扇吹不到,房客阿军便走到风扇底下吹风,炎热的天气,让人难受。
阿军下床,走到门外抽烟。阿军来自湖北,87年出生,16岁时,他离开家乡,到全国各地打拼,这一年,他选择到广州,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九年。当年学习计算机的他如今已经改行做仓库管理。
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公寓陆陆续续有人起床洗刷,准备外出找工作。
八点,阿军从厕所走出,外面另一位租客在客厅等待漱洗。
八点半,阿军换上正装,照了照镜子,拿起公文包,提前半个小时出发到人才市场,等待招聘会开始……
十点,一位租客刚睡醒,在宿舍内看一个相亲节目消遣。租户们平日无所事事,一旦找到满意的工作,便会马上搬离求职公寓。
一位来自四川的租客上网观看视频,上网是绝大多数租客的唯一消遣,他在求职公寓住了四天便找到工作,随后搬离公寓。
一位来自福建的租客,没有找到工作,脸上满是迷茫。
一位来自韶关的租客由于找到了工作,他便拉着行李离开求职公寓。
梦想,这么近,那么远
“我们是为来广州求职的高素质人才和在广州上班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最人性化服务、最安全的住宿环境、最实惠的价格,希望大家在这里都有一个美好理想的开始!我们有实力。公寓住的都是爱干净的大学生,和上班族。每个人都积极向上,人人都好相处。欢迎有理想,有志向,有修养的男生/女生加入。我们的宗旨是打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公寓......”一则名为广州10元求职公寓的帖子上写道。
电话拨通了帖子留下的电话。
“请问有空床位吗?”
“有!”
“多少钱一天?”
“30块!满5天以后25块一天。”
“不是10元吗?”
“现在还哪有十元的床位啊?”
“可以过来看看吗?”
“可以!”
......
“你到了给我电话我就来接你!”
电话那边像机械性地回答着各种问题,语气中尽量克制着他的不耐烦。
从声音判断,接听的人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只管称他为谭先生。
在约定的地方与谭先生相遇,跟着穿梭在各种的小巷之间。谭先生走得很快,在各种小巷中有时只能凭借他那拖鞋发出的声音判断他的方向。
“你走得好快啊。”
“每天走几十次这样的路,能不快吗?”谭先生笑着回答。正处于求职和跳槽的旺季,求职公寓甚是抢手,有时还会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此时谭先生的电话仍在忙个不停。学生求职公寓。很多外地来的求职者刚来广州会选择暂住于此。由于工作还没有着落,这些以天计算的出租房便成为他们的首选。曾经被称为廉价公寓现在早已不再廉价。以前的10元一天现已升价至30元一天,当然条件依旧。据谭先生说,是这一带的“规矩”。由于公寓与人才市场接近,方便仍在找工作的学生了解各种招聘信息。求职公寓的生态圈便因此形成。谭先生的大哥看中了此商机,去年毕业的他便租下了天河南的一个一百来平方的房子,在客厅房间都放上几张上下床铺,经营起了他的学生求职公寓。
“嘭”的一声,谭先生用一个感应器打开了楼下的大门,这个声音大得奇怪。楼梯内部略显阴暗潮湿,尽管住户已经有意识地用空气清新剂来控制,但是仍然可以闻到一股汗臭的味道。拉开一道锈迹斑斑虚掩着的门,走上两层,便到了公寓。
门打开,客厅里看到六个躺着或坐着几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对于有陌生人进来,他们并不在意,看过来几秒,便又开始做回自己的事情。
房东谭先生的大哥走出来说,现在只剩一床位了,你看合适的就住下吧,但是要快点决定,因为这些日子很多人都在问。
“好!”
谭先生马上拿出一个笔记本,登记了身份证,换了个席子被单。然后说,记得这里的房号是602,这里是每天结账的。
艰难的求职之路
大部分外地来到广州求职的大学生,由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那些求职公寓便成给了他们暂时落脚的地方。尽管不体面,但是起码能够让他有安身之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再想着离开那个公寓。
广州天河区的人才市场招聘现场,人来人往,来自湖南的毕业生阿伟在大量招聘信息的牌子上逐一筛选,今天或许会再次让他失望,专业与招聘条件不符。
突然一份在非洲上班的招聘海报吸引了他和旁边的同班同学阿辉,“销售员,底薪3000加提成,年终奖,每年有探亲假,年薪至少8万......”这是一份待遇尚可,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考虑着在非洲的生活能否适应,能否做好这份工作,突然阿伟犹豫了,阿伟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跟面试官了解情况。“你有工作经验吗?”,“你的外语过关吗?”“你专业跟我们需要的相符合吗?”阿伟摇着头,前后的“面试”不够一分钟,将原先的期待和担心全部消灭得烟消云散。
他又再次失望离开,阿伟说,这些天的求职经验来看,他对人才市场的岗位一般都不抱有希望,但还是想过来碰碰运气。或许在网上投简历机会会更大。阿伟是湖南的一所大学的毕业生,离开校园后跟大学的同学阿辉决定两人来广州打拼,如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置身于同在找工作的人群堆里,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他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宿舍。
阿伟和阿辉也是“602”的租客,实际上他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不太讲究,毕竟入住酒店成本太高,30元一天的房租尚可接受,而且还有以前大学宿舍的感觉。阿伟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要在一个月里找到工作,他的要求是工作包吃住,起薪不必很高,能养活自己略有剩余就行,关键是工作能学到东西。阿伟来广州第五天就找到了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但做了一天他就决定离开。他说整天在那里坐着,感觉浪费时间。阿伟每天都是在周边活动,到人才市场碰碰运气,偶尔逛逛书店,他说等他找到工作稳定后,才有心情逛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