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正在面临着课程规范与活动创新的双重任务,急需改变‘重技能轻素养、课堂化教学倾向严重、内容传统单一、活动育人优势减弱、有教学没课程、有教师没教研……’等突出问题。” 高云说,“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活动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需要永葆活力持续创新,突显校外教育的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文化性。规范和创新,是同步提升我们教育品质的两个系统工程,两者并重,任重道远。”
在谈到如何应对校外教育转型升级的挑战时,高云表示,近几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努力对课程建设分层分类进行优化和转型:一是致力于促进课程内涵的优化:“一科切入,多元融入”,建设综合课程,完整育人。对于传统专业项目进行课程内涵的拓展和实施途径的多元,在课程建设中体现教学和活动的一体化设计。二是致力于促进课程形态的转型:“多科融合”。着力研发和引进新的更具有活动性和综合素养教育的项目,融化学科边界。课程形态转向主题教育和项目式研究,关注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引导。
古方认为,校外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财政经费拨款不足、场地使用效率低。阵地机构教育价值无法定位、教育优势无法彰显、发展方向不清晰,仅依靠培训项目来维持生计。“只有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统一纳入当地政府政绩的考核项目,才有可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校外教育转型应在教育的全面改革范围内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校外教育需要在宏观中寻求转型升级空间,在弱化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一条符合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和进步。”古方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包含了社会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全社会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