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来源:
朱炳仁铜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仅限交流学习
✍
以下为图文
铜,是个精灵,
她轻盈、她细腻、她曼妙、她变幻,
即便是世界上最无趣的人一旦懂得欣赏铜,
也会变成一位多情的诗人。
by 朱军岷
时 长: 3' 1 6''
听家中老人说:“过去人家家里都会有一把铜壶,因为铜壶牢固实用,不需要怎么保养,一把铜壶一传就是好几代。现在家里用的那把铜壶,就是我的太爷爷传下来的,就一直用着,以后等我不用了,就传给你。”
中国人懂得寄情于物,逐渐退火之后的老铜壶,形成自然包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好比游走生活,将记忆与情感蕴画在其中,弥足珍贵。
当代的大工业流水线生产,切断了物与人的这份情感,流水线下的壶只是一个消耗品,一个物质。
器物与人的情境并非冰冷无感。许多人看到「朱炳仁铜」的八千锤铜器,很难相信一把铜壶是匠人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少一锤都不行。 一把纯手工养生铜壶要历经八千余次的锤炼、打磨,才能锻造出如婴儿肌肤般的质感。
我们的铜器是人与铜相识、相爱所得,通过细心揣度自然之物的美与质之后,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契合。
之所以倾注几代人的热情和心血、孜孜不倦追求完美,只因朱府铜器不是用一时,不是用一世,而是要世世延承、代代流传。也许有一天,您的子孙拿着我们的铜器来铺子里,我们依然认它!
「朱炳仁铜」
的每一把铜壶,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感,一份寄托。以下,我们将见证
一把铜壶的诞生,一场关于情感与时光的修行
。
「工具」
在制作铜壶之前,匠人开始准备工具,各种铁笔、钢剪、砧子、锤子、錾子、鸟嘴、刻刀、锉刀等等整套下来有上百件之多。
「剪裁」
选用上好的紫铜精料用铁规画下铜壶的大小后,将铜板剪成圆形。
「捶型」
在厚实的木砧台上用木槌将裁好铜皮沿凹槽反复锤击出大概的器型。
「淬火」
在捶击工程中铜皮变硬,火枪加温至铜通红,放置冷水中,使铜软化,匠人才可以反复敲打。
「精锻」
在钢鸟嘴上壶体再经过百次反复“淬火—敲打”之后,铜壶终于成型。从捶型到精锻,熟练的匠人也需要两个星期。
「修型」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最考验匠人技艺的时刻——一次错误的捶击就将废弃一把壶。修型,修行,亦是修心,匠人在历经一个星期静心后,一把独一无二的铜壶即将诞生。
「诞生」
一把铜壶在经历将近30天的修行后,终于诞生了。
「情感」
与家人在一起,煮水弄茶,便是最好的时光。
「传承」
在你手中,或许它将承载起一段记忆,一份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