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经公众号“历史研习社"授权转载。
中朝兩國的友好關系跨越了幾個世紀。明朝時期,因儒教長期浸潤半島,朝鮮士大夫皆以大明天子為君為父,其國王亦多不例外。尤歷壬辰倭亂,大明予朝鮮再造之恩,此情日盛,此論益正。
但朝鮮仍然有國王想搞事,在大明與後金政權交戰的關健時候,在兩個政權之間搞平衡、搞中立,不去支援明朝對後金的軍事行動,不敢得罪後金的鐵騎。最終被朝鮮上下廢黜,他便是光海君李琿。
光海君李琿乃朝鮮宣祖的庶二子。因生母恭嬪早逝,光海君便繼為嫡母懿仁王後撫養。懿仁王後終年不育,使得嫡長子之位空缺,此為王朝國本之大忌。眾大臣多次上疏宣祖立世子以固國本,若立儲,則非光海君莫屬。
更無論親兄弟臨海君,或另幾位王子,或多或少有些劣跡。有的王子因敲詐被彈核,有的因隨意殺戮而被斥責,其中尤其以臨海君聲名最為狼藉。與此相對,光海君自小便聰穎機敏,仁孝兼備,世子之位當仁不讓。然而,宣祖多次推辭冊封世子,光海君似前途暗淡。
李秉憲飾演的光海君
1592年,豐臣太閣侵朝,使光海君嶄露頭角。因國內長期戰亂,日軍戰力非凡,登陸朝鮮後壹路攻城拔寨,直指漢城。戰事告急,眾大臣再次上疏請求立儲,以在危急之世鞏固國本。宣祖被迫冊封光海君為世子。受封翌日,施行分朝,宣祖北入天子之土,以存國本;光海君攝政本土,協明抗倭。
壬辰倭亂期間,光海君功勛卓著,深得各路義軍及百姓青睞。又因宣祖貪生怕死,茍且偷生,與光海君形成鮮明對比。使得戰後光海君之儲位,異常鞏固。然而,當朝鮮幾次赴明,以求冊封光海君世子之位,明廷皆拒,使得海光君對大明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萬歷朝鮮戰爭
明廷拒冊封光海君,乃因大明出現了立儲之爭。
明神宗欲立三子朱常旬為太子,卻因逾越立長不立幼的祖制,受到滿朝文武的反對。最終,明神宗迫於壓力,立長子朱常洛(即光宗)為太子。因這事也是在1600年前後發生,使得明朝禮部堅持以立長不立幼為鐵律,拒絕冊封光海君為朝鮮國王,並中意立長子臨海君為國王。
從光海君被冊立為世子至登基的14年中,大明先後五次拒絕冊封光海君。這在整個李氏朝鮮歷史上絕無僅有。在光海君於群臣壹致支持之中繼位以後,大明任然堅持立臨海君為國王。不得已,朝鮮使節只得謊稱臨海君病重,不適合繼位。大明為此還派出了使臣赴朝核正,朝鮮用大量白銀賄賂,方才使禮部同意冊封。
五次拒不冊封,以賄賂換得王位,自李朝開國,不曾有之。雖然光海君在朝中各黨派的壹致認同、百姓壹致擁戴中繼位。但明朝這壹系列的動作,還是讓光海君對明廷心生記恨,並尋機背明而報復。
沒有等多久,機會便來了。
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並向大明宣戰。此時慌亂的不僅是疲於應付後金的明廷,朝鮮內部也開始了長達5年之久的倫理鬥爭。光海君本就對明廷心懷記恨,伺機背明。在此時實行中立政策,盡力友善後金。
然而,這在朝鮮上下看來,這是完全無法理解並接受之事。在朝鮮倭亂危機之時,大明出兵助剿,上至國王貴族,下至草寇黔首,無不恭心尊崇天朝。大明予朝鮮有再造之恩,哪怕舍生忘死,亦得盡力護主,此乃半島時人真實想法。
遼東戰事吃緊,明遼東指揮使多次致信朝鮮,要求派兵支援。朝鮮官員多支持即刻出兵,馳援大明。然而光海君則堅決反對出兵助明,認為明軍戰力不及,應當明哲保身。
最終,大明皇帝親自降旨,勒令出兵遼東。這對於朝鮮群臣來說,猶如君父之命,萬萬不可悖逆。群臣見字如面,高昂激憤,皆力求發兵,光海君方才被迫出兵壹萬余人支援。這壹萬余人不久便在深河之戰中覆沒,使得光海君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與策略。
至1621年,後金陷遼、沈二地,徹底切斷大明與朝鮮的陸路交通,努爾哈赤以強硬的態度要求光海君於後金與大明中二選壹,並暗示其歸順後金。光海君亦更加傾向後金,不僅嚴守中立而使得大明於關外更加孤立,且資助後金,暗通曲款。群臣百姓,心系大明之安危,而自家國王卻勾結蠻人,試圖背明拋主,此人倫綱常之大不敬。隨著光海君愈發背明親金,全國上下人心亦愈發離他而去。
明與後金戰爭
事態愈演愈烈,於1622年發展至高潮。光海君將傳達大明皇帝聖旨的使臣關在漢城之外,公然拒絕領旨,展現出背明棄主的態勢。這於朝鮮上下來說,莫過於忤逆君父。此舉激起群臣壹致抵抗。
備邊司以天朝賜獎諭與金幣為名,強迫光海君上尊號“建義守正彰道崇業”,這其中“義”“正”“道”三字頗為刺眼,以警告光海君莫忘記大明再造之恩。而禮曹更是借大明獎賞,“寵光出常”為借口,再次上頗具諷刺意味的尊號,羞辱光海君。
隨著人心渙散,光海君的末日也愈發臨近了。1623年春,光海君的侄子綾陽君僅以1000余眾,便兵不血刃的推翻了光海君政權。政變受到朝鮮上下的認可,史家更是傾力贊揚,以稱“仁祖反正”來定名此事。綾陽君以“忘恩背德”為首的四大罪名,用石灰燒瞎光海君雙眼,並流放江華島。此後,綾陽君堅定的同大明站到了壹起。
參考文獻: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朝鮮王朝實錄·海光君日記》,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黃枝連:《天朝禮治體系研究》(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王臻:《朝鮮前期與明建州女真關系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