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奥尔特曼立即拒绝马斯克 ·  昨天  
参考消息  ·  中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全面调整”,特朗普公布新计划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石破茂很乐观:日本能“躲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卢庆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与挑战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5-09 17:50

正文

目前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呈现出西安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在我国城市群当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关中平原城市群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级城市群,核心和关键也在于西安,必须发挥其区域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


内容来源:清华城镇化智库(ID:tsinghua_TUCSU)

受访人:卢庆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Q

年初,《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和发布,这给西安和关中平原地区带来哪些利好?

卢庆强: 西安和关中地区一直是我国的重点战略板块。 在国家区域战略大格局中,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战略支撑点 ;西安所在的关中城市群是国家确定的“19+2”城市群的重要板块,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重要区域;此外,作为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板块, 西安也是国家自创创新示范区和全面改革创新示范区


此次《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又在三个方面对整个关中地区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提升了西安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战略机遇和带来利好。

一是 首次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这意味着将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等提到了同等高度,明确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整体定位。

二是 提出 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这也是首次明确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三是 扩大了关中城市群的范围 。最早提出的关中城市群范围是在陕西省内,之后关中—天水经济区,扩大到了甘肃的天水;这次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范围,将甘肃平凉、庆阳的若干县市,以及山西运城、临汾的大部分县市划入其中,整个关中城市群范围进一步扩大。


Q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西安还需做出哪些努力?如何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卢庆强: 首先,需要对国家中心城市有一个新的全面理解。一段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乐于追逐国家中心城市这个称号,那是应当“以块头大小论英雄,还是用按质量来论英雄”?过去我们谈国家中心城市,更多的是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规模指标为度量进行评价,从这些方面看,跟国内很多城市比,西安位置还比较偏后。但是清华团队认为, 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更多应该从实现国家战略意图、承担国家层面功能来衡量 ,强调突出国家功能担当 中心城市的称号并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多的是其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要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 引领辐射作用 ,而不是服务本地功能;突出 枢纽控制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综合排位;突出 现有基础和未来潜力相结合 ,而不是简单的“以评代建”。


清华团队对国家中心城市有一个 初步的定义 :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具体内涵 应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交往、区域辐射等领域承担国家战略职能,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城市,是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群的核心。


对照这一标准和要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西安需要强化的部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提升西安城市本身能级和核心功能。


从西安的历史地位、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大局, 西安应重点强化三大领域的核心功能

1

文化辐射和文化交往功能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国际上有很高的认可度,在国家文化格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光有此还不够,现有规划强调了将西安建设成为丝路文化高地的定位,但这更多的是立足于文化传承的角度; 在未来发展中,西安可以更好的发挥中华文化中心、全球文化影响力之都的作用 ,从提升中国软实力视角和要求,西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在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可以也必须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2

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功能

依托西安的科教实力和军工优势, 重点突出军民融合创新,结合本地科教优势,着力在科技创新板块 ,尤其是已经发力的半导体产业、作为大国重器的航天航空等产业板块,发挥核心引擎和引领作用。

3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功能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 全国第一个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 ,不仅是对全国有影响,在对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立足于西北地区,对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周边地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呈现出西安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在我国城市群当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关中平原城市群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级城市群,核心和关键也在于西安,必须发挥其区域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 。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提升城市群内部关联,共建数字关中服务平台。

随着高铁的发展,城市间时空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小时交通圈”覆盖的范围大幅度增加。同时,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城市群建设需要关注的重要趋势是从“物理互联”到“数字互联”,即 “智慧城市群” 建设。 从“高铁关中”到“数字关中”的转换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强化城市群内部各方面协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

2

在功能格局方面,要强化西安大都市圈和外围二级城市建设。

在西安半径5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形成 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区域空间结构 。同时,对周边外围的二级城市进行能级提升,通过公共平台、公共基金的建设和引导,注入新的动力引擎, 壮大二级城市的规模和作用,在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层面整体统筹 。除此之外,发挥城市群的辐射效应,带动城市群外部的连片贫困地区,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给周边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Q

我国西部已经形成西南、西北两大国家级城市群“齐头并进”的局面,这体现了国家层面怎样的考虑?

卢庆强: 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两大国家级城市群,他们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于西部其他城市群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在国家四大区域板块中,西部地区一直是国家关注的战略重点。 这既是从国土安全战略的考虑,也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考量。 从历史上的经略西部、支援三线建设到西部大开发,以及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都使得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环境和战略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三个一亿人”战略任务,提到“引导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其实现的核心路径就是依托核心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以及若干个重点城市群 ,承担西部地区城镇化战略任务的主力。

3

需要通过西部地区高能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解决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承担区域增长级和发动机的功能。尤其是在新一轮发展动能转换、发展理念升级的战略背景下,中心城市的作用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带动,更要发挥其在 创新驱动、文化驱动和改革驱动 三大驱动力的核心引擎作用。


Q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怎样才能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卢庆强: 首先,需要从两个方面提升对西安战略地位的认识:


一是,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意图来看 ,之前国家更关注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问题,现在提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西部地区在整个战略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西安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城市,需要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发挥其在全球新的供应链体系和新的价值链格局中应有的作用。


二是,从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看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中有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定位,就是将其建设成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放眼于新一轮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格局中,西安需要承担国家中心城市应承担的作用并发挥相应的使命。


在这一战略要求和战略使命之下,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能级和作用,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做:

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