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圈
金融圈动态与内幕解读,金融行业第一圈群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3句话 ·  2 天前  
启四说  ·  今晚1:00,懂王就任,万众瞩目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世界银行2025年暑期实习招聘 ·  2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美官员:计划下周一重新上线TikTok财联社 ...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2025央国企秋招补录群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圈

怎样看出财务报表中的「隐藏性负债(hidden liability)」?

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18 17:32

正文

01


作者:王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84560/answer/25010772
来源:知乎


我是真的被隐性负债坑过的。


我之前做过的一个山东的项目,就是因为老板隐藏了大量的负债,结果造成后期偿债、被执行等占压现金流,被活活逼死的。所以我算个活案例。


但是时光倒转,回到当时的条件之下,我依然认为不太可能得出真实的负债数额。为什么呢?我们看看当时企业隐性负债藏得多深:


1.企业的隐性负债来源于两点:民间借贷和融资租赁。


2.民间借贷主要是老板从典当、小额贷、私下拆借来的资金,毫无疑问,这一块资金一定是通过老板的个人账户进的公司运营体系;


3.融资租赁(这也是我为什么总说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一共三家融资租赁公司给企业贷款,两家贷款给了企业母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控股),只是用企业做了无限连带责任;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直接借贷给了企业本身。


4.借贷给企业本身的这家融资租赁,不上贷款卡、没有办理资产过户手续、没有办理工商抵押登记、甚至没有收走企业的设备发票。于是乎,企业在这家租赁公司的所在省开了个账户,融资租赁款直接进这个账户。下款当天,企业老板即通过虚假贸易合同转走资金,然后通过老板个人账户流入借款企业。在企业的日常对外提供的报表中,根本不体现这笔负债。连财务系统中也完全不出现这个开立在外省市的账户。所以,即便我能到企业财务室打开她们的电脑查看财务软件,但,查无可查。


5.借款给母公司的那两家融资租赁公司,倒是将母公司的部分设备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但其账面也不做任何体现。借款企业的账目上就更没有相关记录了。而且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属地市工商不在一处。因此现场检查的时候稍微一漏神,可能就错过了关键性的证据。


综上所述,所有的隐性负债全部在财务上体现为股东的现金投入。要么记在“其他应付款-股东借款”,要么记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里。而且相关的凭证、银行对账单、记账毫无差错。企业一不向你出示借款合同、二不体现财务报表负债科目、三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从何查起?


时至今日我仍然在不断反思,当初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规避这个局面。财务上的手段,楼上的大神们都说得比较多了,但事实上,单纯依靠财务分析是无法在这个项目上规避风险的。知乎高手多,大会计所接触的也都是财务比较规范的企业。但不到地方上去,可能地方上一些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老板能干出什么事儿来你们真的想不到。上面所述的内容还算好的,企业甚至连银行流水单都敢拿PS直接P一张给我。当初我在调研时已经到财务室翻了5天的原始凭证,并直接打开财务软件进行核查,但依然在隐性负债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前脚刚下款,后脚下款账户就被查封,最终我们成了托底的倒霉蛋。(按说这企业规模也不小了,总资产10来个亿,但老板是真法盲!!)


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回首往事,我必须承认自己的专业水准仍待提高。但非技术层面,我也想提出一些观点,以飨各位知友(我默认题主是个前台人员做尽调的哈):


1. 在尽调时,千千万万记得亲自到银行打印贷款卡查询记录,要详版的;另外,千千万万记得去工商局查询企业的股权抵押记录和动产(设备)抵押记录、去房管土管查询资产抵押记录。


2.无论上述资产当前有没有被抵押,都要去查询过往抵押记录。因为你可以对照过往抵押记录来看贷款卡查询信息上的“已结清贷款记录”——如果企业隐瞒了过往负债或现有负债,抵押记录上一定是有蛛丝马迹可循的;


3. 如果企业当前现有的资产都被抵押了出去,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企业的隐性负债较小。民间借贷公司也不傻,没有抵押谁敢借大额资金给你?三五百万行,多了恐怕还是要抵押的。(但是不绝对哈~~某金融租赁公司真的只要了个母公司信用担保就放了1个多亿资金,真事儿!)


4.如果一家企业做过融资租赁,小心再小心!搞不清楚企业现在是否有租赁借款的话,宁可不做这项目!(用好中登网!我当时做项目时好像还没这网站呢)


5. 看老板的为人,这一点万分重要!一个总喜欢含糊其辞,或者你说什么他都点头说好好好的,千万小心!!说好的都是看热闹的,挑毛病的是真主顾,记住!


6.第一次见面握手时就给你90度一鞠躬到底的,小心!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别卑微位置的人,跟你位置互换时,会把你放的比他还卑微;


7.很多人不愿意要借款公司的股权质押,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宁可拿房子拿地。对此,我持反对意见。当然,房子地我也要,但条件允许的话,务必拿到企业100%股权质押,尤其是你觉得有些吃不准的企业。因为在后续发生风险,进行处置时,实际上单纯的拍卖房产土地,意义都不大。只有把这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处置掉,才是有价值的,所以,相信我,这时候股权比土地房产都重要!


8.最后,也是最困难的。核查老板的资产形成过程:他怎么发家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在他向你发出融资需求之前,他到底有多少资产积累,能不能出得起项目资本金,关联企业有多少利润,有没有对外的负债,借款企业有没有做无限连带责任保证。这是个系统问题,但却最最重要。千万别忽视担保!很多借款企业看上去都不错,但实质上对外是做了担保的。稍不留神,查封资产的就过来了,你还没脾气,所以,千万小心!!!


02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84560/answer/15573728
来源:知乎

我对于“隐藏性负债”的理解就是潜亏。而潜亏一般来说是由于虚增资产和少计负债造成的,对于以清查潜亏作为审计的目的的审计活动通常是用于收购的净资产审计或置出资产审计等。


虚增资产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本身不实,即真实性;而是资产价值不实,即准确性。咱们就按照三水的思路,从资产负债表的顺序来说吧。


A、货币资金


从真实方面来说,现金账户和银行账户的真实性的确是有由银行或存放机构来保证。但其价值尤其是银行账户余额和企业账面金额往往是存在差异的,是要通过企业来进行银行账户的未达账项调整来确保准确性的。如果存在大额和长期的银行未达账项,则有可能存在余额不实的情况。如果该账户的未达账项占该账户余额较大的比重,那恐怕连真实性都要被怀疑。


B、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从真实性来说,同样是由存放投资款的金融机构来确保真实性。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交易流水清单和资金流水清单,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仍然是无法确信的。很多生产型、制造业企业,通常进行金融投资只是为了对大额原材料的套期保值或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他们而言,对于金融投资他们没有专业的人员和控制风险的机构以及成熟合规的账务处理手段,在这个环节出问题,是很平常的事情。单单一项对金融企业很简单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很多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需要请外援的,更何况是比这更需要复杂判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的计提标准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及对于资产价值计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了。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资产减值准备都是保证财务谨慎性原则的最佳保证,却也是不少企业调整当期利润的得意手段。对于报表使用人来说,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是判断该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标尺。但由于企业行业因素和运营周期不同,不同行业的减值准备的计提依据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在这一点上,三水在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方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


C、其他应收款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与经营业务无关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实际上是最能体现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潜亏的科目。因为大部分虚增资产的手段都集中在其他应收款,最常见的手法就是费用挂账。大部分在企业做过的同事都知道,企业非常惯用的手法就是以未收到发票为缘由,对于在当期已经形成费用的支出作为其他应收款核算。虚增债权又不提取相应的负债,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却不是企业刻意为之,而是没有办法。比如很多企业都对于销售人员定下回款奖励指标,有部分企业这方面做的比较严格。比如要求销售人员必须收回所有的货款,才能据此计算销售提成,否则哪怕有一家回款收不回来,销售员10家的销售业绩就都不给计算。在此情况下,销售人员只能增加销售借款的金额和延长归还的期限,以用于催收。而各级销售主管为了安抚员工,也只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所以就造成大额员工借款年年累计,造成债权的虚增。


还有就是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的判断,很多企业把业务相关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和与业务无关的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等同起来。但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对于其他应收款出现部分坏账甚至全额坏账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应收账款,而且帐期也会相差很大。采用同样的计提政策,有可能会造成负债的少计。


D、存货

存货的真实性不盘点是看不出来的,虽然说盘点是最基本的审计手段,但往往正是由于最基本的都没做好就会出现重大的审计失误。比如前些日子的胜景河山就是,审计人员听企业的人说存货都放在防空洞里,怕危险就没敢下去亲自盘点,结果就出事情了。


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不足的事情则是因行业而异,三水提了一个电子消费品的例子,所以我也就不多说了。


我只提一个事情,就是退货!


这是能够体现出企业是否存在少提负债的一个方面,是否做足了预计负债。
如果企业只是发生了零星的退货,那还好说一些,只需要查看这几次零星的退货所涉及的合同条款中对于赔偿的部分,企业是否根据这些赔偿条款做了预计负债。


如果企业近几年连续发生退货,那就要根据历年赔偿的情况和当期销售量的占比,预提出每年的退货费用,并关注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化,以适当调高或调低该预计的比例。


E、长期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项目真实性一般可以由被投资企业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来确保,至于准确性则需要来计算企业在被投资单位的所占权益来确定。但如果只是参股,并且被投资单位不公开财务信息,则这部分投资的价值则无法保证准确性。


无形资产的真实性比较好判断,看看专利说明书或者专利局发的证明文件就可以了。但不排除有沈先生说的那种情况,专利虚评高对价值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但是土地使用权虚评高企,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大了。而且正如沈先生所言,这个环节,主观因素太多,非常容易被人操控。


而且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技术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一旦被设定的过长,那么出现减值准备的可能性就在增大。


关于固定资产的方面,三水说过了,我就不再赘述了。


F、负债科目


其实在旧会计准则环境下,费用计提不足的判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因为旧准则要求所有涉及费用预提的项目都必须提足,就算你一分钱都不给职工买苹果,职工福利费也要按照14%的工资比例进行预提。但新准则下,费用都是按实际列支。所以关注的重点就转移为与业务相关的费用是否被足额预提了。


比如,生产和制造业企业每年的装卸和运输费用都会很大,但是运输公司(尤其是快递公司)通常都是转过年来的4-5月份才和企业结上年的费用,在结费用之前这些人连回单都不会给企业。对于一些财务报表结账较早的企业来说,这部分费用就需要预提出来。销售提成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在报告期发生了诉讼,相应的预计损失也要被预提出来。


综上所述,任何一样潜亏都是需要财务报表使用人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行业因素、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附注、生产运营情况、外部机构的文件支持甚至原始单据才能够做出判断的。仅仅依据历年的财务报表数据,除非你对该公司所处的行业侵淫多年,深知其中利弊,单看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变化就能察觉问题。那也仅仅是给你一个怀疑的思路,没有其他的条件,无法支持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