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击的阿秀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进击的阿秀

勤劳不能致富,还是贫穷的根

进击的阿秀  · 公众号  ·  · 2024-10-30 12:30

正文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秀。
勤劳不仅不能致富,可能还是导致贫穷的根源。
因为很多人把勤奋,当成一种免死金牌,好像干得越多、赚得越多、人越成功。
但这就是一种思维懒惰,建筑工人大概率可比首富勤奋多了,但是回报为什么更少呢?
如果还认为,勤奋就能支付,就有如当下还在做,努力学习上名校,就一定能够拿高薪、做高官的美梦。
可能成事需要很多种美德,而勤奋只是其中的一种。
01   勤奋正在贬值:世界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了,只会勤奋的人,未来会越来越被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做新媒体:
我刚入行做微博的时候,只要够勤快,多搬运、多发言、多蹭流量,就有机会火。
但到了公众号时代,就不能只靠勤奋了,你还得学习,你还得有知识积累,才能写好的长文。
再到了短视频时代,你不能只会写,你还得研究镜头语言,会拍会剪,或者深谙平台流量机制。
到了直播的阶段,你除了需要懂内容,还得研究怎么调动用户情绪,怎么抓住平台流量。
勤奋仍然必要的,但你会发现, 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拿餐饮业来说,以前夫妻档开个早餐店,靠一把好手艺,起早贪黑,足份足量,就有机会转到第一桶金。
但现在你去一线城市看看,这种早餐店越来越少,房租变高,玩家的标准化、工业化、专业化、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甚至很多连锁便利店,全程中央厨房配送,24小时轮班营业,口感差一点胜在便宜方便,还能靠卖别的来摊低成本,而且还是大品牌天然有流量,还有各种营销机制,你说夫妻档怎么竞争。
02  重要的不是「勤奋」,而是爱思考
每天5点起床,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这叫勤奋么?
这算是勤奋,但这只是低维度的勤奋。
真正的勤奋,是爱动脑子。
我有个同学,高中的时候非常勤奋,每天五点起床来教室,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为了节省吃饭的时间,有时候就在教室啃玉米。
但是她的成绩呢,排名全班中下,感觉她始终没有找到窍门。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为啥这么勤奋,成绩依然不好。
当时我是全班第一,我这么跟她聊着实是因为同情,想看看能不能给她带来启发,但她可能觉得我是在炫耀。
这个同学说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说完就自己埋头学习去了。
直到高考,她的成绩也没有起色,以365天每天学习15个小时以上的强度,去读了大专,真的可惜。
其实关键恰恰就在我问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这就意味着,你原本的操作,是有严重问题的。
明明靠这种方法,拿不到想要的结果,你还觉得坚持就是胜利,也不想想怎么才能更好,那不就是没动脑子么?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体力的勤奋是不值钱的,思考上的懒惰是最要命的。
03  过度勤奋,会让你的人生早早透支
我刚毕业的时候,常常用力过猛,总喜欢为了赚钱,接很多商业稿件,经常为了更高效地做项目,晚上八点睡凌晨三点起。
有次为了给某个大牌写稿,两天没睡觉,正好那天国庆,回到山东老家我睡了28个小时,我妈还以为我怎么了。
有个朋友说,这个强度你能搞多久?
我认真想了想,这么干可能熬不过35岁,因为这正在高强度地透支身体。
当然了,每个人的透支,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为了赚体力钱,疯狂熬夜干活;
有些人对什么都感兴趣,爆肝学了个样样疏松;
有些人迷信花里胡哨的东西,各种模型、方法、理论,但攻坚能力不强;
有些人走了弯路,迷信人脉、背景、名头,却没有花时间研究专业……
更可怕的是,他们刚开始走弯路的时候,还尝到了一点甜头,于是头也不回的走下去了。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个滔滔不绝。
这些人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心力,去走这些弯路,当他们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时候,以前的高强度输出,以至于他们的身体、心力都没办法允许他们回头补课了。
他们就像一颗早早发育的小树,还没长大就开始分叉、开花,从远处看枝繁叶茂十分敦实,但有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他以后再也没有长大。
04  一些小tips
1、重要的不是体力勤奋,而是脑力勤奋
你需要思考的是:
这么做真的好么,有没有做足够的思考和调研?
如果坚持了很久还没成绩,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相对竞争者,你有什么优缺点,你要怎么改进?
这条路上谁取得了成绩,你能向他们学到什么?
2、努力很好,但不要凡事靠自己,也要学会借势和寻求帮助。
有些人极度鄙视风口论,认为靠自己的努力赚钱,才是最伟大最光荣的。
但是大家想想最近20年,中国的房地产、小米手机和电车,美国的特斯拉和英伟达,哪个不是风口吹起来的。
努力很重要,但是没有经过风口放大的努力,可能值不了多少钱。
3、越是辛苦忙碌的时候,越应该保留一定的闲暇。
一定要爱惜自己,越是高强度劳动,越要留足休息和闲暇的时间。
美国国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著名的「五小时理论」,就是周一到周五,不管多忙都要每天拿出一小时,用来发呆,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以用来思考,可以用来休息,可以用来反问自己,可以用来看更好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跟更优秀的人聊天……
有一定的闲暇,工作反而更有效率。
就像《三体》说的,「 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


顺便推广下,我的写作知识星球,目前只 需365元 ,一年内写作100天(累计而不是连续),每天完成200字,不抄袭搬运,即可 全额退款
同时还 免费送 ,两本我写的纸质书, 包邮
这个星球的目的,就是为了 帮助一直喜欢支持我的读者们 ,开始写作,坚持自律和表达,写完100天当即就可以退费。
大家购买后可以加我助理,领取图书:axiuzhul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