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时评
青年关于国家、社会、生活的思考。提供有价值的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时评

乘船来到摩洛哥

青年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10-26 1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乘船来到摩洛哥的梅利利亚港,听船上的人说梅利利亚的地理位置就像是国内的珠海,紧靠澳门一样临近着西班牙的一个殖民城市。在船上远远望去,一座大山耸立,西班牙的那个城市和摩洛哥的梅利利亚都围着山脚下而建,山腰上也有一些房屋,越往上房子越少。山顶经常有乌云盘旋,像是火山在喷发,加上密密麻麻的红顶白墙的房屋,景象蔚为壮观。西班牙殖民城市房屋密集,更明亮而高大,摩洛哥的梅利利亚就显得暗淡了很多。

船靠的货轮码头不大,空旷的水泥地上面有很多小的沙砾。不多的几个码头工人和当地主管机关的人无聊着走动着。货船码头旁边就是渔船码头,再边上是客轮码头,停靠着两艘大而陈旧的老游船。

夜晚眺望摩洛哥和西班牙小城景象,万家灯火逐渐点亮,漫山的灯光光影闪烁,沿海边灯火最亮,倒映在水中,像是一片发光的火海。

我和几个同事在码头散步,走到货船码头的边界。有两个当地人在岗亭值守,原本只是尝试的询问能不能出去玩,没想到值班的守卫都很热情,指点我们去旁边的渔港码头玩,还说那边有小商店。我们送给他们一包烟作为感谢,他们便越发热情。送我们到渔港码头门口,还给我们描述怎么去商店。虽然他们不太会说英语,连手势带比划的说了一大通。

我们几个人跟着守卫的指点,走过大门,就闻到了一股很浓重的鱼腥味。看到了几个像仓库一样方方正正的房子。夜有些深,四周没什么路灯,但天空却很亮,也不觉得担心。

走过仓库一样的房子,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小的港湾,停靠着很多小渔船。十几米的小渔船,船上有很多高高低低的桅杆。港湾旁的地上铺了很多红色的渔网,我们走近一些,发现渔网上睡了很多白色的大狗。靠吃着码头死鱼为生的流浪狗。那些狗看到我们也没有吠叫,反而摇起了尾巴。

走过港湾,又出现了几个仓库。这时路上开始有了一些人。这些人穿着都很厚实,长筒雨靴,黑色的防水服,比我们同行的几个人穿的都要多很多。遇见的那些人长得都很高,黑色的皮肤,很多人都有络腮胡子。几乎遇到的每个人都很热情的跟我们说“你好!”,我们很惊奇。几乎没有人认为我们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有些人跑过来和我们攀谈,但因为他们英语不太好,和他们交谈了几句,一直听不太懂,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只好走掉了。但他们却是那样的热情。

路一边是仓库,另一边就是渔船码头了。时而有渔船靠码头,先前我们遇到的那些人就都走过来,帮着把渔船上的鱼运下来,我们这才意识到那些人都是渔民和鱼贩子。渔船不大,鱼却很多,一箱一箱的八爪鱼,银白色的像匕首一样的小鱼,通红色的鱼。鱼不大,但都很好看。冬天的夜里有些冷,灯光淡淡的,我们在旁边远远的看着,像是在欣赏一幅油画一样。船上几个渔民也一直在向我们喊着“你好!”实在是太客气了。

沿着渔船码头走,快到尽头的时候有个小饭店。玻璃外墙,外檐有遮盖的布伸出来。户外那些布屋檐下面有一些桌子,很多人围着桌子坐着,远远的看着打渔的渔船忙碌的景象,也有很多人看着我们。看着他们的样子,仿佛是电影里那些常见的欧美人,冬夜里喝酒度过无聊时光的生活场景。

饭店另一侧有条路通往城市中心,路两边有更多的一些房子。有些同样是饭店,也有的像是酒吧。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小的杂货店,和国内的小杂货店一样。卖一些食品,日用品还有水果。因为当地结算货币不是美元,虽然当地也收美元,算起汇率来还是有些麻烦。

我们询问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店家会一些英语,不是太好,问了一些商品,都是一个一美元或者两美元,都有些偏贵。只有橘子是因为当地生产,只要一美元一公斤。我们觉得很划算,每个人都买了一大袋。

离开商店,沿着那条路回去,又碰到了一些当地人。有同事说他们长的都很高大,很帅气,我们也都赞同。偶尔有一个人向我们喊着“空你几哇”,大概是把我们当日本人了。

沿着来时路回去,为我们的好运气和所见到的景象感慨。来到这个国家,我们没能看到这个国家太多的风土人情,但今夜,我们看到渔港,那些热情的渔民,第一次处在外国人环绕的地方,竟有种在世界他乡的兴奋感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