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20日,春节(农历乙丑牛年大年初一),承载着保护野生动物、科普、科研等使命,军民共建而成的武汉动物园在汉阳墨水湖畔“扬帆起航”。
武汉动物园开园第一天照片 长江日报资料图片(郭雷震摄)
从此,
每个武汉伢心中都有一个“武汉动物园”
,一代传承一代,成为一座城的历史标签!
寒来暑往四十载,墨水湖畔的这块半岛,由青青苗圃蝶变为大自然的动物世界,集合五大洲160种1400余头(只)动物。
今日(2月20日),是武汉动物园开园40周年。咱们走进幕后,有欢笑有泪水,倾听保育员们讲述他们如何以爱的名义打开动物的心灵之门:日夜陪伴做手术的东北虎,信任成就了非洲象的成功繁殖,与黑猩猩斗智斗勇……
2023年9月28日焕新归来的武汉动物园
17日中午,园内非洲区鸵鸟的家门口游客众多,保育队队长张建新朝鸵鸟区习惯性地扫视了一番,“糟糕!有只鸵鸟的喙上缠着塑料袋,又是游客投喂惹的祸。”
他迅疾摘下树叶又爬上栏杆,引诱那只鸵鸟过来,可其他鸵鸟争相来抢。情急之下,他打开围栏门,引导其他鸵鸟去另一个活动区,只剩他和那只危险的鸵鸟。来不及迟疑,他直面鸵鸟,一手握住它脖子,一手从口里夺出白色塑料袋,2秒解决!
保育员张建新从鸵鸟的嘴里果断取出了夺命的塑料袋
正当他出来时,那群不知情的鸵鸟过来讨说法,他赶紧后退到有栅栏的安全区缓缓,就像一切没发生一样,现场游客体验到了抢险的惊险。
“夺塑料袋,必须果断!牌子上提示‘莫投喂’,鸵鸟吞食塑料袋就没命了。”硬朗的张建新果敢机警,现场给游客们科普文明游园。
保育员李万利轻抚小象
同样的抢险画面,也出现在非洲象“申申”出生之时。当时,非洲象妈妈“阿南”用腿给它宝宝除胎衣时,一不小心将它踢到了水坑里。保育员李万利果断上前先安抚焦急的“阿南”,情绪很快缓和下来后,他和同事们将小象从水坑里抬了出来,又陪伴小象站立,这一切都在“阿南”的注视之下。“‘阿南’对我充分信任,我才有十足把握,抢险成功。”这深深的信任,源于从1997年阿海阿南这对非洲象来园时,李万利就一直是它们朝夕相伴的“保姆”。
非洲象“申申”刚出生时 武汉动物园供图
张建新在该园与动物们打了36年交道,陪伴狮虎的日子最多,最难忘的是东北虎“红红”生命的最后时光。
焕新归来后的武汉动物园,生态宜人
“唯有全力付出才甘心,才能释怀。”张建新回忆道,2018年8月“红红”患乳腺癌做手术,术后3个月,他和保育团队24小时陪伴,陪它聊天安慰它,因身体虚弱、咬合能力下降,他们将肉切成细条让其慢慢吞咽,看着一天天伤口愈合,精神状态变好,感觉很欣慰;动物不会说话,但它有灵性,知道感恩,3个月后,当它重回户外活动场,他呼喊它的名字时,它会用眼神和行动柔情地回应;可最后还是因为癌细胞扩散,于2019年2月份去世了,生命停止在了22岁,手术延长了它半年的时光。
令张建新和团队骄傲的是,东北虎“友友”和“莉莉”也在他们的呵护之下,活到20多岁,可谓寿终正寝,“人工饲养环境下,活到20多岁比较罕见。”张建新说,东北虎养老年龄在野外,捕食能力会下降。
兽医密切合作给“红红”做手术 武汉动物园供图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5年9月底至2016年5月举行,丹顶鹤放飞表演闪耀全国:一声哨令起飞,两声哨令回归,30只丹顶鹤似仙鹤起舞。
熊家炳训练丹顶鹤 (武汉动物园供图)
而哨令的发出者,就是该园保育员熊家炳。不怕它们飞走了?“2年的朝夕陪伴,关心疼爱它们,轻柔地说话,照顾它们的情绪,比如它们害怕时,要轻柔地鼓励,总之要打开动物的心灵之门……”陪伴、训练,哪有那么容易,熊家炳道出一切尽在掌控的秘诀。
熊家炳在动物园工作40年,陪伴老虎狮子,也有他的独门秘籍:“要比它们强,更要对它们好。”
与此有同感的是黑猩猩保育员王利红,从1999年来武汉动物园,陪伴最多的就是黑猩猩,目前黑猩猩贝斯4岁多、小乔2岁多,“黑猩猩很聪明,要对它们好,也要与它们斗智斗勇。”
温柔的王利红给黑猩猩喂食、交流 (武汉动物园供图)
王利红回忆道,最初小乔来园是需要喂奶的,从一天8餐、6餐、4餐到目前的3餐,1岁以前都是24小时陪伴,“贝斯吃饭挑食,不愿吃的扔地下,捡起来再给它吃吧,它不乐意,它下次就往下水道里扔。”王利红直指其不足,但语气很温和,成效也好,贝斯慢慢改掉了坏习惯。
王利红接近退休年龄,令她欣慰的是,新来的一批年轻保育员,素质高,上手快,与黑猩猩相处融洽。
“元月14日,阿拉伯狒狒家族又喜添一小公子。”张建新乐呵地和同事们分享喜讯,但幸福的烦恼是,自阿拉伯狒狒家族入住至今,生的4个娃都是公子,而且当爹后的阿拉伯狒狒长得更威风了,那银色毛发像是披上了银色披风。
游客围观阿拉伯狒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