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北森,一体化人才管理云平台,拥有国内唯一覆盖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360度评估反馈、员工调查、核心人力等业务的一体化人才管理软件平台iTalen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今夜,大涨! ·  9 小时前  
基少成多  ·  继续薅羊毛~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超2万亿巨头,最新曝光!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火爆!超100亿元 ·  3 天前  
基少成多  ·  春节见闻:从就业感受社会变迁,DeepSe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绿城中国:4大关键步骤,搭建覆盖全员的人才发展体系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0-12-03 12:00

正文


“绿城是一所学校,绿城培养的学生,使绿城得益,但更重要的是使社会能够得益。绿城房产品的内涵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那么创造这些产品的绿城人就必然有以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为核心的价值观。”

​绿城创始人宋卫平


创始人宋卫平先生说:“绿城是一所学校。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员工的成长;培养优秀的员工,是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


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地产行业转型压力倍增,而“学习”也被公司当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唯一法则。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绿城人唯有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自己才能实现所谓的管控优势,成为公司生存的支柱。”


绿城这一文化理念,为其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后盾。


作为绿城的掌舵人,张亚东始终坚持着绿城“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品质立身、品牌立市”。


2018年底,张亚东提出“六品”建设,即内外出“品相”,过程求“品质”,工作有“品位”,结果树“品牌”,队伍讲“品行”,精神显“品格”,并明确了“品质为先,兼顾其他”的发展战略。


在明确的定位与战略牵引下,2020年,绿城更是开展了一系列 人才管理创新工作 ,逐渐将绿城的人才管理工作 常态化、机制化、体系化 ,建立了 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和内外部人才供应体系 ,全面建设符合2025发展战略的人才队伍。


01

理念先行:写入基因的“成长”文化理念


教师出身的宋卫平天生具备“教育”情怀,善于从“人性”这一根本角度考虑问题,对把员工当作资源的说法颇不认同。


在他看来,所谓“资源”,就是用尽废退。以铁矿为例,挖到最后就会被废弃。而人就是人,人是根本,对人要关心、关爱、呵护、培养,本体的建设就相当于给花草浇水、施肥,使其享受阳光、雨露。


所以,绿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本体建设”的理念,后来绿城的人力资源部也改名“本体建设部”。


“成长”是绿城企业文化的核心关键词。


“公司的产品首先是人,员工是公司的第一产品。”


从这点而言,绿城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已深入骨髓,成为基因,因此,人力资源的建设被作为公司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部的唯一的本体工作。


基于这一理念,从1997年开始,通过听大课、上夜校等方式,绿城强化员工培训与学习,使员工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 团队因此成长,公司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形成,绿城也发展成为今天的绿城


据本体建设中心执行总经理汪正介绍,自1997年以后的二十几年间,绿城90%以上经营班子源自内部培养,与同行相比遥遥领先。 绿城的人才主动流失率极低 ,司龄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的员工比比皆是,无不凸显了员工对绿城文化的高度认同。


02

以战略为牵引,以人才为支撑,构建绿城中国人才发展体系



经过26年的发展,绿城逐渐形成 覆盖全员的人才培养体系


比如有针对 新员工的“柠檬培训” ,培养 部门经理的“青干班” ,培养 项目群经营班子的“向日葵计划” ,培养 项目群总经理、城市公司总经理的“彩虹计划” ,培养 区域总的“阳光计划” 高管在岗学习的“商学院计划” “领航计划” 等一系列人才培养项目,构成了绿城全员培养体系。


在培养体系的背后,绿城还建立了资格认证体系。


从2003年开始至2019年,绿城的资格认证已经实现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的全覆盖,平均持证上岗率达93%。以资格认证为牵引,员工根据学习地图,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与实践,实现更高层次的岗位认证,进入人才预备池。


这不仅打通了员工内部上升通道,也为绿城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


今年以来,绿城与北森合作,构建了系统的人才发展链条。


从领导力模型的建立开始,基于战略对岗位的要求,绿城首先明确了干部能力标准,建立 绿城领导力模型,即1-4-11模型 1个文化价值观,4项修炼,11类模型


并以此开展管理岗位测评,组织干部全员盘点校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析、改进、发展、干预等,通过人才盘点,构建高潜人才池,分门别类将人才选拔到相应梯队培养项目,形成“接力棒计划”,做到层层储备,有岗有人。


绿城的接力棒计划,是人才盘点之后梯队建设的核心动作 ,尤其对人才在池管理,依据721原则设计了 梯队发展项目、高管师带徒、定向轮岗、专项历练等训战结合 的培养模式。


绿城还引入 “观察员”机制 ,对梯队人员进行行为观察及能力判断,及时发现长短板,过程反馈,促进自我认知和发展,最终以资格认证的形式对梯队人员的领导力、专业力及经营意识等综合判断,应用于晋升或调任,实现人才内部供给。

绿城中国梯队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动作涵盖人才“选育用留退”等人才管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正严丝合缝地相互咬合运作,以实现更多空缺岗位的人才内部供给,为公司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03

“成长”的驿站:绿城大学


2018年11月2日,绿城大学正式成立,意味着绿城的人才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经过2年的发展,绿城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讲师认证、课程认证、案例库、试题库、教学游戏库等为核心的培训资源管理体系。


以师课体系为例,截至目前,绿城大学完成800位内部讲师认证、600门内部课程认证以及邀请大量专家教授分享授课。


此外,绿城大学还与外部合作机构一起开发、引进课程,内部经验总结形成案例,分享到云大学供学员学习。


绿城大学在课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课题研究主要基于行动学习和绩效改进技术,针对当下亟需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课题通常由绿城大学负责前期调研及立项发起,各个业务单位积极响应。


绿城2019年在嘉兴的课题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绩效改进辅导,每个月销售额平均增长达30%。


疫情期间,全国居家办公,绿城云大学经受住一天9000人同时在线学习的考验。


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和落地实施者,绿城大学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设立了“1+7”总/分校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建立起覆盖员工全职业生命周期的培养体系,构建训战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项目,打造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评鉴体系,提供端到端的系统在线学习成长平台,助力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

04

数字驱动本体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