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北京的乡村旅游到底怎么发展?北京乡村旅游的问题何在?我归纳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产业碎片化。
北京乡村旅游是碎片化的,没有集中发展,也没有真正叫得响的产品。北京乡村旅游的代表作一提就是古北水镇,我们每个区都做一个这样的项目好不好?我觉得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投资商凭什么要投到北京来!投资商关心的问题是能不能挣钱?投资有没有回报?这样就意味着,我们要
好好认识我们的资源,好好挖掘我们的
优势,
好多东西不能想当然。
一说北京将近三千万人口,市场多大。问题是这样的市场分解开就会发现,很多市场没有那么实在。年轻人的市场就是哪儿时尚去哪,人家不要别的,就要一个字——酷;中年人的市场是没有时间、有钱、有眼界,但没有时间消费;
老年人市场很大,但是老年人就问了凭什么要在这儿花钱?所以总说市场大不行,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季节差异大。
四季分明是一个优势,但又是一个问题。过了11月份,项目怎么往下做?如果勉强维持着往下做就得往里贴钱。如果说不维持,就形成不了市场的品牌。最终还是归结到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是不是做到位了?
第三个问题,文化特色浅。
我们说厚重的文化,但旅游者追求的是玩、是快乐,弄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压在他的肩膀上,旅游者就会换一个地方,不到你这儿来。总的来说,
北京的城市文化确实非常丰富、非常深厚,但是北京的乡村文化是浅薄的。
客观地说,这么多年以来,北京的乡村从来没有真正打出过自己的特色,不像城市,北京的城市文化特色非常多。北京的乡村从建筑格局来说,不就是砖瓦房、平顶房吗,还有什么特色?真的说不出来。可是有一些老村子真的有特色,除了这些之外,说要挖掘北京的乡村文化,北京的乡村文化在哪里?我也看不出来。
第四个问题,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是影响大投资的根本,乡村的土地,第一是宅基地,宅基地不能流转,只能内部调整,投资商怎么办?其次,北京的郊区,
第一是环保,第二是保持生态,第三是生活。
土地政策导致了
乡村旅游的生存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形成。
第五个问题,发展格局小。
到现在为止,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确实小,所以乡村旅游在北京几乎没有概念。
第六个问题,运营人才短缺。
为什么短缺?很简单,利益导向。凭什么学这个、干这个?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第七个问题,文化积淀薄。
北京的乡村文化积淀确实薄,刚才我说了文化特色浅,实际上这个浅的根本就是文化积淀薄。有一次我在延庆玉渡山问了半天,我说你这个地方要立一个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特色。
北京郊区的文化积淀没有从根上做好,要把满清文化好好抓一抓。
第八个问题,利益协调差。
乡村旅游最根本的利益是农民利益、开发商利益、客人利益、政府利益,这几方面的利益融在一起必有冲突,把这些利益协调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