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由于惠州大亚湾已有三家施工单位未通过复工申报的情况下允许从业人员擅自回流而被处置。(建设单位都是知名开发商。)
小编再整理一下房地产业建筑工地复工申请注意事项。
一、 复工复产原则
以保证疫情防控为前提,
按照“先审批合格后组织进场、先物资后人员”的原则,
分批、有序、稳妥开展复产复工工作。
二、复工复产条件
1、防控机制到位,明确疫情防控的内部责任机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2、员工排查到位,全面排查企业员工的去向及身体状况,重点排查来自或者去过疫情重点地区,鼓励延迟上班,对已返深的进行隔离。
3、设施物资到位,购置测温仪、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按要求设置隔离区域。
4、内部管理到位,实施封闭管理,做好人员上岗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重要岗位做好人员到岗。
5、安全检查到位,对复工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整改安全隐患。
三、复工申请材料
《项目复工自查及申请表》、《复产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书》、
《企业复产复工核查表》。具体申报事项咨询所在区的住建部门和街道安监。
四、复工后管理
1.实行封闭管理。
2.每天进行体温测量。
3.定期做好消毒消杀工作。
4.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按要求隔离送医的。
从10号开始,全国多个省市已允许企业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申请复工。但据地产人透露,房地产企业复工的并不是很多。已复工的也大多是总部岗位,项目上复工的比例更小。
一些地区停工令仍然在升级,比如郑州将房地产等建设工程复工期限推迟到3月16日;苏州要求房地产工程复工不得早于2月20日;浙江省2月20日起才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工程复工……
部分房企也主动将复工时间往后延,恒大和海伦堡都将上班时间延后到2月20号;融创、正荣、滨江、新力等也推迟到2月17号。
对房企来说,何时复工是个问题,怎么安全高效的复工,更是个问题。一位工程人表示,公司在全国的工地目前只有一个城市复工,工作开展也不是很顺利。到岗的工人只有零零散散几十人,其中一部分还要隔离,真正能干活的人很少,防疫物资、建筑材料也都跟不上……总之,不复工难,复工也难……
安全第一,效率第二
没做好这三个准备,别贸然复工
一、在防疫工作到位之前,别急着复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个特殊时期,没有十足的防疫准备,复工可能风险大于产出。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或防疫措施审查不合格,整个工地可能面临封停。
目前,各地要求,工地必须达到防疫条件,经过审核批准,确认具备施工中的防疫条件才被能批准施。对于防疫条件的规定,目前来看,大体都包含几个方面:
-
返岗人员排查;
-
实行实名制考勤;
-
现场人员戴口罩;
-
每天检测人员体温;
-
消杀设备及物质到位;
-
专人专款转岗负责防疫工作;
-
设置隔离空间和应急措施;
-
每天上报疫情防控情况;
防疫措施筹备中,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
①多渠道采购防疫物资和设备
防疫物资全国都处于短缺状态,采购物资需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例如到国外采购,来缓解物资采购问题。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水银温度计
|
20个
|
医用手套
|
20副
|
电子体温计
|
6个
|
消毒液
|
15L
|
口罩(N95)
|
300个
|
洗手液
|
2L
|
一次性口罩
|
1000
|
塑料袋
|
500个
|
应急救援车
|
1辆
|
医用封闭式垃圾桶
|
20个
|
机动应急车
|
2辆
|
工程铲车
|
1辆
|
某项目的防疫应急物资及设备
②做好人员组织及分批复工计划
人员安排方面适时
调整。以旭辉为例,
据旭辉集团总工程师、旭辉工程管理部总监崔晓强介绍
,集团工程部专门做了一些组织上的加强
。
第一,成立应急保障小组。应急保障小组分成两个层级,一个在集团层,另一个在各一线公司。
指定一线公司的分管领导来担任所在区域的工程应急保障小组的组长,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以有效应对目前特殊阶段的管理。
第二,各一线公司和项目由专人负责疫情防控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负责防疫物资的统筹安排和准备、负责监控防疫措施的实地落实等工作。
第三,全员防疫是这个阶段需要贯彻的要求。项目上的工程岗位人员职责都做一些细化明确分工,以应对防疫要求下的一些新问题。
另外,由于项目上人员众多,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到岗,需要提前制定分批复工计划。
首先对人员的居住地、近期的接触史等信息做地毯式排查,优先安排当地人员以及低感染风险的人员复工。其次,成立防疫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第一批到岗,先进行隔离;待到现场防疫准备到位后,才陆续安排工人复工。
③及时跟进各地政策及最新疫情
这关系到防疫方案能否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审批。
目前各地对工地复工的相关发文已超过100个份,防疫措施的认定也还在不断完善中,复工筹备过程应不断跟进和研究最新政策。
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举个例子,工地防疫宝这个APP,能实时更新问题车次及航班。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得知谁曾乘坐过问题车次,采取上报和人员隔离措施,降低聚集性感染的风险。
二、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工程上的问题,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问题,会引发连锁反应。这次由于疫情,复工后可能面临着缺人、缺材料的问题,并催生出工期延误、质量管控、成本上升等问题。通过内部各条线协同,外部供应商管理,可降低以上问题的负面影响。
①对施工单位,重点处理好工期认定及成本增项分摊问题
大华集团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王震雨认为,“本次疫情对合同目标和措施费用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通过房产企业与施工企业洽商解决"。目前大多数房产开发项目,甲乙双方的成本压力都比较大,工期又比较紧,大家空间都比较有限。"谁能有效处理好工期节点和成本增项分摊问题,谁就能更有效调动供方资源。”
第一,疫情造成的工期损失量化认定存在困难。
目前各地主管部门多有“不早于某个时点复工”的要求,且随着疫情的变化,这个时点还在变化。如果将这个时点作为复工起算点难免会有争议,因为复工审核较为严格,势必需要一定的周期。复工后,在一定阶段内,产能也无法全部恢复,要重新确认节点工期。
第二,是疫情本身、还是施工单位组织不力造成的复工缓慢,认定存在困难。
因为涉及分批返岗、防疫物资采购困难、隔离期等这些问题客观存在,如果劳务人员或者材料来自疫情重点区域,而施工单位能力偏弱,洽谈难度更大。
第三,由于疫情造成的费用增加,如何分摊存在困难。
包括防疫物资采购费用、隔离费用、新增检疫的费用、疫情后人工材料供不应求造成的价格上涨、复工后出现疫情处置费用、窝工费用等等。
第四,同一项目不同施工单位互相影响的责任界定和费用分摊较为困难,还存在一些间接损失。
“上述问题可能无法一揽子解决,是需要甲乙双方本着合作的态度共同面对。”王震雨说。拥有良好战略合作的企业会有优势,解决的不好则会出现双输的局面。疫情时间越长,双方损失越大,这个矛盾就越突出。
三、用效率高风险低的工具,替代人工管理
工地复杂的环境,决定了疫情期间的管理难度倍数级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各地要求复工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天监测体温并上报。这要由专人来执行,测量体温并填写在excel表,再统计上报。不仅工作量大,还存在漏报或资料丢失风险。
如果采用在线登记系统,比如工地防疫宝,可实现无接触管理,工作效率也能翻番。
以工人管理为例,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实现工人实名制,在此基础上,将工地智能硬件(红外测温仪+智能人脸识别闸机+智能摄像头+身份证智能采集)和工地防疫宝联动起来,工人进场时就自动完成身份识别并测量体温。
这些数据跟工人的其他信息,如接触史、宿舍号等自动汇总在一个报表里面,就形成了人员的完整档案。不需要一项项筛查对比,方便快捷且一目了然,同时满足政府监管和公司管控要求。
小结
特殊时期,早复工不一定早收益。风险可控、效率最大的前提下复工,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
2月9日24时前房屋市政建筑工地不得复工或新开工,在该时限前除值班留守人员、检查人员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办公区域作业办公。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等主要管理人员应在2月9日前到岗,根据各项目的复工需求,编制用工计划报属地监督机构。
其他人员按照管理人员优先返岗,其他人员逐步到位原则,在2月9日后逐步有序返杭;
湖北省、温州市、台州温岭市、台州黄岩区的职工和工人,要求各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劝告近期不要来杭。
项目除值班留守人员、检查人员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进入。
建立严格的门岗信息排查制度,全面排查每位返回人员情况并建立健康卡,每日向监督机构上报当日返回人员情况。
从严落实“五个一律”,即对工地驻守人员和进入工地的人员、车辆一律排查登记;
对所有进入工地人员一律测量体温;
设置相对独立的医学观察区,对具有重点疫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人员,以及与上述人员有过密切接触者,一律隔离观察14天;
出现疑似病例,工地一律停工;
对出差到重点疫区的,一律严格管控。
一是所有外地返回工地人员一律隔离观察7天,由总包单位负责落实场地。
二是新进人员如果来自湖北、温州市、台州温岭市、台州黄岩区等重点疫区,或有上述地区旅居史、接触史,体温状况正常的新进人员,在隔离观察7天的基础上,再加隔离观察7天。
三是如果一旦发现人员有发热症状的,立即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和属地街道进行集中收治。
重点关注隔离人员身体状况,每天进行不少于两次体温检测并逐一登记。
隔离期满,身体健康方可上岗作业。
2月10日起,凡是申报复工项目都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保障项目正常施工条件和严格的防疫防控措施。
除了机械、人员、物料准备齐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外,要按照“一个工地一方案”,建立节后复工疫情防控专项方案,明确区域消毒、返回排查、人员防护、用工安排、管理机制等,确保复工人员安全。
主要是安全基础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临时用电是否满足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满足要求;起重设备、施工机具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深基坑、脚手架、模板工程等危大工程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具体内容见《建筑施工节后复工安全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