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投资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通过汇集产业专家、行业分析师、PE/VC、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和职业投资人,一起进行深入、全面、前瞻性的产业链研究,发掘股权、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专业咨询请联系i投资(itouzi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垃圾电影终于开分了 —— ... ·  3 天前  
何夕  ·  大S死于日本流感-20250203104700 ·  3 天前  
EarlETF  ·  Deepseek R1的新朋友和新对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投资

任泽平:A股现在很多股票很便宜 对中国经济长期乐观

i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10-25 17:45

正文

作者:任泽平


最近两周,全世界股市大规模震荡,中国A股也经历近两周大跌和本周一大涨。现在A股处于市场底部,还是处在新一轮猛烈杀跌?很多人惊魂未定。近期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这篇文章出自任泽平两个多月以前的演讲。他认为,现在A股很多股票处在历史性低点,投资价值突显。货币将会结构性宽松,但不会大水漫灌。中国经济还有很多红利,值得长期看好。本文转发学者文章,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现在看,A股很多都很便宜


最近股市在调整,房地产也在调控,大家看到的新闻基本负能量居多,甚至有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批评我们政策。但是,对于中长期我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很多问题要全面看,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比如我们去杠杆,哪有去杠杆没有阵痛的呢?不去杠杆而放水,有的人好像很开心,但短痛长痛总要选择一个,历史上没有哪个经济体在去杠杆过程中没有阵痛,大家都希望货币放水,但长期来说货币放水就是贬值、积累金融和债务风险,一定是这样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再比如说现在A股市场,我看现在A股市场大家都悲观的不行。那5000点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喊10000点不是梦呢?风险是涨上去,机会是跌下来的,现在看,A股很多都很便宜,现在的风险比两年前、三年前那时候的风险小多了。从长期来说,现在这个市场其实很多股票真的很便宜,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是两面,是辩证的。


后面会结构性宽松,绝不是大水漫灌


针对经济。我在2015年提出“经济L型”,2016到2018年中国经济是波动筑底。2016到2017年,第一个小周期筑底,然后从2018年经济又开始回落,应该是2018年下半年下行压力更大。这一次回调大致会在2019年上半年见第二次底部。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经济会失控,这次经济的微调是有底的。


针对政策。现在的政策总体来说,采取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所以这个做法都是对的。但是有些细节上可能需要完善,在结构上需要调整,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它短期一定是有阵痛的。比如说流动性的收紧,我认为一直到今年下半年这个流动性总体还是偏紧,但是会相对结构性的放松,主要在基建和小微以及实体经济领域,可能在后面会进行结构性宽松,但绝对不是大水漫灌。


中国最大的红利来自于1962到1976年


2009年,当时我刚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在国内提出了一个判断,中国经济可能永远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中国经济要增长阶段转化,增速换挡。为什么要增速换挡?简单来讲就是人口红利的渐行渐远,我们必须由要素投入型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关于中国人口、经济,为什么高增长?用模型来讲叫资本劳动技术,或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好的制度,释放了人创造财富的能力。


大家记住中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来自于1962到1976年的婴儿潮。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很多特点与这批人有关。简单来讲,中国过去高增长就是这一批人年轻时干出来的。最近我们说的老龄化,其实就是这一批人年龄渐长。过去20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就是这一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才是所有消费升级的根本趋势。1962到1976年出生的这一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很多主要特点。1962到1976年的这一批人在90年代,二三十岁,当打之年,人多,年轻,便宜,再加上改革,中国肯定高增长。


1978-2017年40年,中国年均增长9.5%,1978-2008年年均增长是9.8%。9.8%是实际GDP增长,如果加上物价通胀,我们实际名义GDP增长是13%-15%。意思就是,在过去的30年,你的年化收益率低于13%,你连GDP都没跑过。所以过去的三四十年给我们创造了财富的机会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还存在背景,其实我们过去的三四十年是一个货币超发的状态,长期来说就是货币超发。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1978-2018年,这40年中国年均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是15%。意味着如果你不做投资,你口袋里的钞票以每年15%的速度在贬值,如果感觉不到,你可以想一想十年前上海房价。那么1962到1976年出生的一批人,在90年代,20多岁。现在,2018年,1962到1976年出生现在42到56岁,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主流是42到56岁人群,以前快递小哥已经成为快递大亨,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年龄的分布,1962到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他们现在是我们各个岗位的中坚力量。我们的银行高净值客户,80%都是1962到1976出生的,1962到1976年人群是中国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家说现在是80后90后的天下,其实不然。有人说,互联网都是80后90后,其实,互联网是70后给80后去投资,去赚90后的钱。


还有房地产,买房人群是20到50岁人买房。20到30的首次购房,35到50岁改善性住房就是所谓的二次置业。那么现在中国是进入到一个改善性置业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人口的因素,对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影响非常巨大。那么现在中国是这样一个人口年龄的分布,所以中国增速快非常正常,中国发展非常正常,就是“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但大家要知道,增速换挡成功的经济体大约经济增速降一半。而且中国新的增长平台是多少?我们预计应该是5%到6%。二战以来,世界上一百多个追赶经济体,向往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因为发展中国家都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好像大家都想成为有钱人一样,但是成功者,总是少的,世界上发达国家只占20%不到,所以看到一百多个追赶经济体,在过去将近上百年的历史,真正成功的是多少?12个!


从发展中经济体到发达经济体,成功概率也就是只有10%多一点,这样一个成功概率对于中国是个比较大的挑战。表面上说增速换挡,实质上是中国要进行一个新的改革。


买健康、买快乐、买服务,

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国内的金融层面,大家可以看到,从2016年9月份以后,一个是房地产调控,第二个是金融去杠杆,再加上金融监管的整顿,所以整个社会融资规模,实际上是下降的。我们现在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创历史新低,什么概念?就是整个流动性在退潮。那么流动性退潮以后,最近企业的融资压力比较大。


现在中央的政策是宽货币、严监管、强改革。从4月份6月份两次定向降准,也就是释放比较明确的信号。 什么信号?就是我们对于实体经济、对小微企业应该是开始逐步宽松,但不是大水漫灌,不过通过严监管,它堵住了它不想让流向的那些地方的融资渠道。所以所谓的紧信用、严监管,它使得货币创造信用派生不如以前那么顺畅。总的来说大家可以留意现在企业的贷款资金的形式,就是说企业分化是比较严重的。


从7月份国务院开常务会,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但是前一段时间央行研究员和财政部的研究员在观点上出现了一个分歧。坦率的讲,我们现在确实需要财政的发力。因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超过经济GDP增速,所以这时候是需要减减税的,那么7月31日二季度的政治局会议,应该是传递出来的明确信号。二季度基本上对今年下半年做一个政策的定调,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大家可以关注。


第一个,就是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在积极财政策里面要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内需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下半年的基建发力,在地方融资平台,在获得资金上可能会变得相对容易,也就是说可能一些投资平台就有救了。


第二个,减税。但是中国的减税一直以来的力度不是太大,我怀疑未来,我们会有更大的力度来进行减税。


第三个,补短板。我觉得这一次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我们新经济的繁荣,我们号称我们的独角兽企业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新经济的繁荣都是一些表面现象,我们的基础技术,基础的科研不行,我们大量的新经济是基于技术的应用,所以这里要补短板。


第四个就是防风险,大家留意一个叫:“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当然这要把握好力度的结构。所以我认为应该下半年整个金融形势应该还是相对比较紧张,但是结构性可能会放松。


第五个就是改革开放。改革是最大红利,改革也将为中国开启新的时代。


第六个是经济增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其实大家从2016年到2018年,我们都在关注筑底。我把它概括为一个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筑底。我们先来看结构性的筑底,去年中国GDP增速是6.9%,那么我们的第二产业是低于6.9%,我们的服务业是高于6.9%,意味着什么呢?


当很多人在说中国还是以工业和投资主导的时候,其实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正在进入到一个以服务业和消费主导的时代。我们去年第二产业占比40%,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是51%。这几年我们的消费服务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未来我们最大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在消费里面。消费升级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饱问题,80年代;第二是耐用品,90年代;2000年是住车消费升级,买车买房。如果是有车有房以后肯定是买健康、买快乐,买服务,以后这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谈到这里,我们来看,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7年增速高达20%多将近30%的。在其他行业都是个位数增长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是25%以上的增长。这是一个什么行业?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我们进一步拆分这个行业,我们来看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这些行业全是35%、80%以上的增长。中国现在的经济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那么这个行业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大部分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基本都诞生在这个里面,这个行业基本是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消费升级,都被人民的美好生活所驱动。第二个特点,全是跨界。


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中国的新兴经济其实是非常有活力的,或者说全球新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不在美国,就在中国。从全球来看,中国其实对创新是非常包容的。你比如说互联网+这些行业,全是跨界,现在在中国拿一个手机,吃喝玩乐都解决了,在欧洲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创新全是跨界,但欧洲他们都有很强的行业工会的保护,要搞约车平台,出租车司机就走上了街,要搞新零售,他的百货商场的服务员就走上了街头。在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中国跟美国是一样的,是非常开放与创新,尤其是没有国有企业的地方,那是更开放。所以说对创新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其实是非常包容。我们政策对创新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先搞,搞好,我来认可你。搞得不好,我再来收拾你,基本是这么一个观念。所以说我们有新经济崛起,我觉得这是结构性筑底。


你在中国都找不到你的机会,你在哪里能找到?


我经常会被人问到问题,当中国经济出现一些波折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要不要配个美元资产,要不要换点外汇去炒炒美股,到海外去做什么投资?


我对这些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中国有14亿人,美国有3.2亿人,日本1.3亿,整个欧洲是7亿人,欧元区是5亿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是8000万人,我们旁边号称第八大经济体的韩国是5000万人,全球是70多亿,中国都14亿。更重要的是什么?中国以每年6-7%的速度还在增长,所以最好的投资机会一定在中国,最好的东西就在这。你在中国找不到你的机会,你在哪里找到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