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幼儿园房子是五颜六色的,窗户也是彩色的,屋顶上还有滑梯。”
“我喜欢的幼儿园像一朵蘑菇,下雨了我就在下面躲雨。”
“我喜欢幼儿园的老师跟我一起玩,她一会变成大象,一会变成大熊猫。”
高质量幼儿园什么样?如何给最柔软的群体最好的社会看护?2月18日,《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蓝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蓝皮书(2024年)》】发布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专题研讨会召开。现场发布的《蓝皮书(2024年)》显示,上海学前教育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助力提升上海学龄前儿童的早期发展水平。
此次会议是继去年上海首次发布《蓝皮书》以来,对全市高质量幼儿园建设工作的阶段总结,也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大会要求,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的一次研讨和展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蓝皮书(2024年)》由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院、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提供支持。
上海市托幼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23年印发了《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努力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都建成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幼儿园,总体上实现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更科学有效,发展过程更可观测可持续,发展结果人民更满意。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
上海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已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4.3%
,较2023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4.1%,较2023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
全市幼儿园班额达标率由去年的97%提升至现在的98.3%;
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99.3%。
各项关键指标已接近、达成甚至突破了原定目标值。
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积极落实“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共新增5155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位,新增9034个社区托育托额,社区托育“宝宝屋”覆盖率接近100%,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蓝皮书(2024年)》显示,上海正以“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引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路径。例如,组织“梦想改造园”活动,鼓励打破传统设计理念,探索孩子喜爱和梦想的环境建设,全市已实施了494个空间改造项目,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上海还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园模式,形成了覆盖公民办幼儿园的105个集团、39个学区,实现了2100多名保教人员的柔性流动,有力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为了保障幼儿在园户外2小时活动时间和质量,上海探索建设数字场景,常态跟踪幼儿在园户外活动情况,鼓励幼儿园将户外活动时长与幼儿体检数据联动分析。2024年全市幼儿园幼儿在园户外活动时长较2023年增加了15%,在园幼儿肥胖和视力异常率等有所降低。
倾听每一个声音,关注每一个愿望,《蓝皮书(2024年)》特别增加了“声音”板块,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开展线上征集和线下采访,汇聚一线幼儿园教师、园长、幼儿、家长、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期盼与建议5000余条。
其中,有孩子诉说着自己梦想中的幼儿园,有家长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牵挂,有教师诉说自己对如何支持孩子发展的思考,也有保育员对夯实技能、学习知识、用爱呵护孩子的愿望。这些“声音”不仅反映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切,也为未来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