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1场,2015年134场,2016年328场,马拉松等路跑赛事掀起的热潮近年来在中国持续升温。随着2017年厦门马拉松的落幕,中国马拉松催动新一年的引擎,开启引领健康中国的新征程。
在跑马时尚带动下,“约跑”、“打卡”成为时下最傲娇的“晒”图方式。然而,无论是赛事水平还是参与人口比例,我国与发达国家都有不小差距。如何培育更多懂运动的跑者,同时提供多元的健身选择,仍是一项重要课题。
“进击”的跑团
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却要靠实力。一支由清一色女性组成的“女神跑团”近来在跑友圈迅速走红。该跑团由前国家长跑队运动员吴敏创立,目前已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落地,每个城市团的成员在200至400人之间,总人数已经过万。
该跑团创立以来,频频在各大马拉松赛事亮相。“创立这个跑团,就是想带动更多女生参与跑步,跑出健康和美丽。”吴敏说。
在跑团的“上古时代”,主要是少数运动相关企业组织的商业行为。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后,跑团快速进化出社交功能,以居住地、单位、校友或以某种公益目的组织起来的跑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5年6月,为了给即将到来的首届全国青运会加油,福州电视台主持人王中雷创办了目前已有数百人的跑团。
“马拉松有着派对狂欢的气质,有身着奇装异服的跑友,还涌现出光猪跑、泥泞跑、粉红跑、泡泡跑等特色活动。”王中雷说。
运营跑团需要经费,如何在公益和商业间取得平衡,值得思考。“纯公益的跑团一定不长久,但市场推广又不能脱离公益范畴,否则跑友会反感,这是个矛盾。”
“一是通过举办小型赛事招商,二是与旅行社合作,为到全国‘跑马’的跑友提供服务,这是我们商业运营的初步计划。但是,俱乐部会员制才是中国跑团未来的发展方向。”王中雷表示。
“女神跑团”经过一年多发展,已经从一开始吴敏个人出资维持,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跑团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活动我们都会有赞助商,以实物赞助居多,”吴敏说。
除了训练营、商家赞助,赛事运营这些相对正规的方式之外,也有不少跑团靠为商家线下活动“撑场面”来获取酬劳,一部分线上粉丝数量较大的跑团也开始接广告。
爱运动,更要懂运动
2016年4月10日,陕西杨凌马拉松比赛中,一名全程马拉松参赛者在距离终点不远处摔倒猝死;12月10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发生两名跑友猝死事件……在“跑步热”表象下,专业运动、科学健身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浩沙健身福建大区私教总监宋叶潮曾“卧底”到一个跑友团,让他惊讶不已的是,跑团活动结束后,只有一两个人做拉伸,其余人拍完照片就纷纷散去。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陈海春表示,要提升运动者的专业知识,首先应尽快让“健康体适能”概念深入人心。“锻炼要达到什么目的,可参考健康体适能五个指标,即心肺能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想提高哪一项,就制定专门的运动计划。”
陈海春说,科学健身,首先要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其次要培养某项运动的兴趣和技能。此外,安全性、时段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扬表示:体育界、教育界和医学界要通力合作才能把全民健身搞好。体育界培养的体育指导员主要在体育技能上指导,但很多指导员缺乏医疗知识,很多医生也不会指导体育健身活动,体教结合、体医结合至关重要。
宋叶潮认为,让运动的人懂得如何运动,是巨大的市场缺口。“这不光是健身教练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科学运动的氛围,家长培养孩子运动习惯的同时,也要教授基本预防伤害的技能。”
全民健身,不能只有马拉松
马拉松成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抓手,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抓手。让群众拥有更多运动场所,有更多健身选择,是走向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修建健身步道,同各个体育中心、大学操场一起,成为跑友的运动场所。不过,目前大多数城市仍然缺乏安全、跑道好、空气好、交通方便的优质跑步场所。全民健身不能靠政府“大包干”,各种健身机构、俱乐部和运动协会也纷纷投向“蓝海”。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翁飚表示,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不同档次、不同层级的健身场所。“人们可以根据消费意愿,选择到公园或公共体育场跳广场舞、跑步、快走,或到健身房、羽毛球馆、篮球馆、室内外游泳池去健身,甚至到高端运动俱乐部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马拉松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民健身市场,但更加多元的健身方式也亟待得到推广和认可。除了常见的塑身、健美操,很多健身机构推出了拳击、瑜伽等时尚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多元的运动方式也是科学健身的需要。
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马永鑫介绍,武术、健身健美、自行车、轮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在福建民间开展得如火如荼。
“火爆的何止马拉松,福建自行车比赛报名人数经常超过计划人数。”马永鑫说,“未来我们会搭好与各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系的平台,让人们有更多健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