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鸡蛋裹上原味鸡面糊一个几块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陷入亏损的基层医院,如何把患者留在县里看病? ·  2 天前  
新周刊  ·  这些爱情关键词,监控了年轻人的心 ·  2 天前  
新周刊  ·  世界尽头的第一大岛,快被川普烦死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前央视主持人深夜破防:中国式父母的卑微,太让人心疼……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0 18:27

正文



文/洞见·Seven

来源/ 洞见(ID:DJ00123987)


前段时间,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发了一条视频,分享了她和母亲之间的一件事。


朋友送了她一箱家乡的特产生蚝,家人一起享用时,81岁的母亲剥了半天壳没剥开。


李小萌剥开一个递给母亲,但是母亲却又颤颤巍巍地放回盘子让她吃。


见此,李小萌忍不住发了脾气:“妈,咱家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生蚝,咱家是吃不起吗!”


当时,母亲没说话,默默把那个生蚝吃了。


可当天半夜,李小萌却收到了妈妈发来的信息:

萌,你最喜欢吃生蚝了,今天只吃了一只,是我不好,惹你生气了;


今后我要认真思考问题出在哪,我女儿工作辛苦,用休息时间还要陪孩子,还要照顾我俩,真是难为你了。再道一声对不起!


看到母亲的这条信息,她眼泪一下就上来了。

难以想象,那么要强的母亲,如今竟在自己面前变得这么谨小慎微。


想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卑微。


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威严挺拔的父母,在我们面前已经变得如履薄冰?



一位网友晒出一段和母亲的对话。


母亲为了方便在工地干活的父亲每天回家吃饭,想给他换一辆新的电动车。


因囊中羞涩,便找儿子借钱。


来源:@你的川


在儿子把钱转过去之后,妈妈又特意加了句:“谢谢儿子,等有钱了还你。”


卑微的语气,让人心酸。


曾经,父母在我们心中如同巍峨的山峦。


然而,父母的身躯日渐弯曲,容颜日益沧桑,这两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山峰,变得不那么伟岸了。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愈发无奈和卑微,开始看子女的脸色行事了。


作家 @王耳朵 讲过一个读者的故事。


女生出生在很穷的山村,毕业之后一直在大城市工作。


每天西装高跟鞋,出入高档写字楼,早已习惯了精致白领的生活。


过年回老家,感觉到一万个“不适应”。


老家没有wifi,上厕所要穿过整个院子,洗个澡还得一桶一桶地把热水倒进木盆。


爸妈节俭惯了,洗脸水都要留着去菜园里浇菜。


来源: 视觉中国


有一天早晨,天特别冷,她起来后水还没烧热,她就在饭桌上大发脾气,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回家过年。


那顿饭气氛格外尴尬,爸妈没有再说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她看见床头的桌子上放着一套崭新的洗漱用品,还有一盆早已烧好的热水,就等着她一起床就能舒舒服服洗个热水脸。


看着爸妈一把年纪了,为了她忙进忙出,还赔着笑说让宝贝女儿受委屈了,她心里一酸,瞬间就后悔了。


“家里再不富裕,我不是一样被父母好生供养大吗?


现在工作了,赚钱了,反倒嫌弃起父母了。可当初读书,找爸妈要生活费时,他们什么时候抠门过?”


父母做错了什么吗?


并没有,他们只是变老了而已。


年轻的时候,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谁能想到,年老之后却成了儿女的“陌路人”。


来源: 视觉中国



一位作家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生在读完博士学位后,准备到大学当老师。


去学校报到的那天,父亲开着平常运送饲料的二手小货车去送她。


父亲并没有把车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沉默地返回车内。


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看着父亲小心地倒车,驶出巷口,她拎着箱子站在原地,心中很不是滋味。


这位父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对父母的缩影。


他们辛劳大半辈子,所求也不过是想让孩子过得更好。


宁愿自己受苦受委屈,也不愿给自己的孩子增添一点麻烦。


来源: 视觉中国

有次聚会,朋友大江讲起自己的父母。


他家在偏远山区,家里还有个妹妹,全靠父亲出门打点零工养家。


好在大江很争气,考上了上海一所211高校,还留在了本地工作。


毕业5年后,他和女友谈婚论嫁,家里拿不出什么积蓄,大江拼了命地工作赚钱,才凑够了首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小家。


基于这个原因,父母一直觉得亏欠儿子。


结婚以后,大江忙于事业和家庭,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


有一年,他回家看望父母,发现母亲走路一瘸一拐的,他问怎么回事,母亲支支吾吾,说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大江觉得很奇怪,追问妹妹才知道,母亲是在一个月前去山里采药时摔断了腿。


大江火了,质问母亲当时 为什么 不告诉他,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母亲却低下头嗫嚅道:“你平常工作这么忙,我实在不想给你再添麻烦了。”


那一刻,大江心如刀绞。


多少中国式父母,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大不如前,哪怕自己行动迟缓、病痛交加、夜不能寐,也舍不得给儿女添麻烦。


他们终其一生,把全部的爱与关心都给了孩子,哪怕自己过得再难,也不愿向子女伸出求助的手。


这种卑微和对子女深沉的爱,实在让人心疼。


来源: 视觉中国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年迈的父母问子女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犯一些幼稚低级的错误,发表一些落伍的观点时,子女会不耐烦,嫌弃父母的行为,嘲笑父母的想法和做法。


可我们却忽视了,父母在老去,可能会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有时也会犯错。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年岁的增长,而是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内心深处接纳父母的平凡与不完美。


看过一个短片《妈妈的理发店》,深有触动。


一位妈妈靠经营一家小小的理发店,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为了跟大家搞好关系,妈妈平时表现得有点卑微。


买菜时,她会给摊贩一个深深的鞠躬;理发收钱的时候,她会双手接钱,向顾客鞠躬感谢;女儿在学校犯错时,她也一次次地向老师鞠躬道歉。


女儿长大后,越来越反感妈妈这种讨好别人的行为,甚至有点看不起她。


后来,女儿结婚后也孕育了自己的孩子。


当被告知胎儿发育不好,看到妈妈对着医生连连鞠躬时,她也忍不住对着医生弯腰求助。


那一刻,女儿才真正理解妈妈一直以来毫无保留的爱。


来源: 视觉中国

我们的父母或许生来平凡,尤其在我们翱翔天际之时,显得愈发弱小无力。


但他们依旧毫无怨言地爱着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全部,从来不求回报。


我们的父母或许不完美,可他们为了给我们 添麻烦,在背后默默忍受了很多很多。


弘一法师说过: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每一刻,才是子女对父母最深的回馈。


来源: 视觉中国



《孝心无价》中写道: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周刊  ·  鸡蛋裹上原味鸡面糊一个几块
昨天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