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这座中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经济总量稳居广东第六,成长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国性城市。
但是,珠海也长期面临“经济结构不优、能级量级不足,工业投资占比偏低”等问题。随着步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广东自由贸易区横琴片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时代,珠海开始围绕“产业第一”目标将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
一方面,珠海大力实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另一方面,珠海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未来技术产业化”和“现有产业未来化”为抓手,围绕“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大路径,培育形成一批“引领型”未来产业与“强基型”未来产业。
尤其值得关注的便是珠海打造“未来产业”的决心。
当“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初现端倪,各地闻风而动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珠海抢先一步布局了低空经济、“云上智城”、人形机器人、RISC-V开源生态等未来产业。这些2024年频密出现在珠海产业经济中的新词、热词,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梅耀敏表示,“低空经济、‘云上智城’、人形机器人、RISC-V开源生态分别对应了珠海重点布局的两大产业链条,‘云上智城’即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的超级应用场景,而RISC-V开源代码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似乎可以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概括珠海近年来的发展思路:不能慢人半拍,但也不用快人一步,多走“半步”刚刚好。
未来产业带来的“新风口”藏着哪些机会?珠海又能否用时间换空间实现“弯道超车”?
由于早期的城市发展策略,珠海错失了第一波工业发展和经济积累的过程,并未充分参与到20世纪80年代珠江口东岸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去。
彼时,缺乏原始积累及产业链基础的珠海,在发展中遇到了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既没有出现“一业独大”,也没有出现“多强格局”。
因此,珠海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踏上了不断寻找新定位、新产业的城市发展道路。
一个典型案例便是,当汽车行业风向转换时,珠海开始对新能源汽车项目青睐有加。
一名珠海经济界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20年,珠海真正意识到产业的下一个风口是新能源,于是加码引进高景、爱旭等相关企业,最初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是还没把产业链补全,珠海的新能源产业也随着整个行业周期性调整而增速放缓。”
“尽管城市寻找新产业的探索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但这一次,珠海不能再等了,必须抢先一步谋划低空经济。”该人士直言。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瞄准低空空域管制松绑,低空飞行器在通航、物流等领域迎来的新机遇,珠海的视野开始从通用航天转向低空经济。串联起珠海发展低空经济的时间线索,不难发现其早已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增长引擎”寄予厚望。今年初,珠海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提出打造“天空之城”,发展低空经济。在分析人士看来,珠海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这些年来,珠海凭借“珠海航展”的集聚效应,基本形成了以飞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先发优势明显。
今年5月,珠海市国资委更是组建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亿航智能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共同成立合资运营公司。在制度层面,珠海相继发布《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在基建层面,构建了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并迭代至2.0版本,总投资高达10亿元的珠海市“天空之城”全空间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新建项目亦已于今年8月通过备案。今年底,珠海更是宣布为该产业组建首期规模15亿元、目标规模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基金群。
除低空经济外,珠海近年来陆续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先后引进了芯耀辉IP、壁仞GPU、芯动科技、开拓药业、臻谱基因、冠宇电池、云洲智能、万里红、高景太阳能等重点项目,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也竞相涌现、聚“链”成势……
在梅耀敏看来,珠海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非抢抓热点蜂拥而上,而是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从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到应用场景支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
“目前,珠海正值‘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上前瞻布局,推动了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低空经济等产业多点开花,高科技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性成果,数据和算力资源加速聚集。”梅耀敏说。
任何一家龙头企业、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并非一日成功的。
2003年,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一家车企获得汽车资质,从手机电池企业跨界造车;2022年比亚迪登顶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也把西安推向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最大的城市。2012年,优必选科技在深圳创立;2023年优必选逆袭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从深圳走向全球。
珠玉在前,珠海下苦功补短板,奋力推进“二次创业”,尤其是以5.0产业新空间为抓手,直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园时代,主动培育或承接东岸城市外溢的半导体行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行业等。
例如,当前城市产业空间正呈现“三化”发展趋势,即“写字楼空间园区化”“商业空间产业化”“产业园区社区化”,加速形成以空间载体为基础支撑,以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产业服务为赋能,以产业投资为联动手段,更加完善、更加活跃的产业生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问及缘何落地珠海时,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大多公司负责人都表示与本地政府引导基金、国资投资运营平台有“联姻”合作,基本以5.0产业新空间为载体落地。
成立于2018年的珠海市硅酷科技有限公司,是珠海本地培育出来的半导体先进封装科技公司。硅酷科技董事长汤毅韬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之所以选择在珠海创业,得益于珠海市政府与当地投资机构的鼎力扶持。
华发集团旗下珠海科创投就参与硅酷科技天使轮融资,并在市场化融资、总部建设、生产基地布局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投后赋能,而珠海高新区的“一元”办公空间政策,为硅酷科技的初创之路提供了缓冲时间与机遇。
从北京“南下”落地珠海的中科昊芯,是全球首家使用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研发并量产的企业。
中科昊芯创始人、董事长李任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北京是芯片研发的集聚地,但是随着行业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张,越来越多企业从原本的产业‘龙头’城市开始转战更靠近消费市场的大湾区,而珠海在芯片设计环节又有着较强实力,形成吸引相关企业的强大磁场。”
在珠海,类似硅酷科技、中科昊芯这样的新兴企业已呈集聚之势。今年1—11月,珠海“4+3”支柱产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1187.88亿元,增长11.2%,其中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比分别增长24.0%、13.1%、17.4%、36.2%、7.0%。
如今,如何深入研究产业风口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是摆在珠海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正如中部某城市的反思文章提到,常州、合肥等先行地区具有抢抓产业“风口”的敏锐性和主动性,在服务项目落地上更有担当精神。
在梅耀敏看来,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从出现到成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必定会需要无数次的“试错”,每一条技术路线被淘汰都代表着无数相关的中小企业退出。珠海在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不仅要做到“因地制宜”,也要考虑到市场实际反映和参与效果,确保企业能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供应链“引得来、落得下、育得好”。
“在拓展应用场景中还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服务,才能使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梅耀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