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为一个全新的个体,任何观念都会受到父母个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作为三观中的“金钱观”对孩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家长们,你们是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的?
一些家长认为,我很爱孩子,所以我应该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至于给多少,就看孩子要多少了。还有一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就该穷养,适当减少孩子的零用钱,孩子才会更加珍惜,更加节俭。不管是哪一种,但都是取决与家长们的态度和经济基础。
对于孩子要零花钱,家长首先应该区分给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要认为孩子摇钱是不应当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能脱离社会,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要与钱发生联系,所以,首先要了解零花钱对孩子的意义:
▼零花钱对孩子的意义
① 树立金钱观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让孩子看父母的工资单,从而理解父母的工作。
② 适应成年后的生活
西方的大多数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孩子的兜儿里越早有钱,他们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有资料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为自己有个小钱包而感到自豪。给孩子的这种零花钱在英国叫做“兜儿里的钱”,在美国叫做“津贴”。
③ 学会计划消费和精明消费
因为给的钱不多,如果想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必须学会规划如何存钱和使用零花钱。上了小学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每周给一次零花钱,让孩子知道一段时间内,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多少钱。这是帮助孩子“延迟满足”和“节制欲望”的好办法。
④ 让孩子心存感恩,回报社会
小孩子大多零花钱都是长辈赠与的,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知恩图报。一方面,长辈给孩子零花钱是因为对孩子的疼爱;另一方面,孩子可以用零花钱给长辈买一些小礼物,感恩他们。先小我再大我,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家长要教孩子回报社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将自己部分零花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但严禁攀比,要量力而行。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几大误区
误区1:
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从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认为孩子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做法,目标虽好,结果却可能让家长失望。因为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反而容易成为成年后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的人,过分吝啬或过分贪婪,缺少平常心。
误区2: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手头宽裕了,不能亏待孩子,要给孩子更多。但这样培养的孩子却往往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勤俭节约,而且容易依赖父母,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且孩子之间容易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且容易滋生拜金的思想。
误区3:将零花钱和孩子分担家务挂钩
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容易让孩子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误区4: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业成绩挂钩
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且薄弱,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则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怎样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父母“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建议。
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消费和理财所具有的意义。
父母也要明白,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
教育孩子懂得利用零花钱分享
家长要避免孩子把零花钱只花在自己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钱后,买的东西只顾自己一个人享用,还对家人说:“这是我的钱买的,谁都别想!”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孩子讲明白,爱是互相的,在家人、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孩子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达爱心,如买小礼物给家人,或将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银台边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等。相信这些爱心教育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
让孩子学会节制欲望
孩子应当用零花钱满足他个人的愿望,但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父母可以少给一些零花钱,只让他用这些钱来解决小零食、小物件的花销。
而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建立起来后,可以适当多给些零花钱,同时扩大他的“自付范围”。这样,孩子一旦试图购买他心仪已久的玩具汽车、滑冰鞋,或与电视动画片配套的童书和玩偶,他就知道要节制一些其他的购买计划,攒钱来实现他的目标,这就很自然地出现了储蓄意识。
另外,家长要把孩子的花费和需要放在心上,以便决定给多少零花钱。不要因为工作或家务忙而忘记。
拓展阅读
点击小学数学菜单栏“1-3年级、4-6年级、综合知识”即可获取相应知识点链接。每天持续更新,让学习更加简单!
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小学及初中学习必备的公众号】
不会下载资料?添加“小学数学小助手”,免费为您发送
你要的资料都在这里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