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科学家,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
今天,安利一本书,叫《成为科学家》。
它是我们面向青少年推出的一本人物传记类科普读物,记录了10位中外科学家的高光时刻和成长之路。
他们当中有1位诺奖得主、2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6位中外院士、4位女性科学家。
从古代医书找灵感
先介绍一位科学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
。
很难想象她研究防治疟疾药物青蒿素时的实验室环境。
水、电、显微镜,以及七口大水缸,加上一些临时借来的设备,是全部家当。
不过,真正的艰辛来自希望的持续落空,从配伍常山碱,到试药胡椒,再到
青蒿
研究,都没有重要突破。
有人犹豫,是继续坚持?
还是索性放弃?
屠呦呦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她沉下心,从东晋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找灵感,发现是青蒿提取温度出了岔子。
于是,她采用乙醚低温萃取,青蒿粗提物杀死了实验小鼠体内100% 的疟原虫。
而对于人体是否有效安全?
面对疑惑,她狠下心,在自己身上,做起了试药实验,虽然危险,结果却令人兴奋。
是她的决心、坚韧和付出,让青蒿素如愿面世。
有理有据是对待科学的原则
大家熟悉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敢医敢言的“国士”钟南山
也是书中主角。
关于他的成长经历,有不少爆料。
从医是他小时候的梦想。
可初当医生,他就挨了当头一棒,将一位病人误诊为结核病。
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打击。
但是,钟南山不服输,开始用大量时间钻研治疗病人的方法和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8
个月内,他写了4本医疗手记,消瘦了4公斤,掌握了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急诊室常见的主要病症。
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做任何事都要有证据,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有了自己面对科学问题的原则——有理有据,只说真话。
正是这些品格,让我们看见了,无论是抗击非典疫情,还是新冠疫情,他总是敢讲真话、勇于奉献。
更多科学家的传奇故事
除了这两位科学家,这本书还展示了其他8位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故事。
大器晚成破解“孪生素数猜想”的美国华人数学家张益唐
、
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科学家王贻芳
、
被誉为暗物质“猎手”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
,执着坚守,追求纯粹的真理。
发明人造皮肤的美国华人化学家鲍哲南
,
世界级结构生物学家颜宁
,
天赋异禀的数学家许晨阳
,因为热情,持续投入,不怕失败。
被视为科学偶像的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
,
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马克·麦考林
,始终保持激情,做着充满想象力的研究。
为了让科学家们的形象生动、有趣,我们还请了为诺贝尔奖得主绘制官方肖像画的瑞典艺术家尼克拉斯·埃尔梅赫德(Niklas Elmehed),为他们绘制了肖像插图。
向偏远地区的孩子捐书
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得到获得这本书?
除了在常规渠道购买,我们会做一批公益捐赠,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读到。
本书将随微信支付“知识星光”公益计划、腾讯志愿者协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分会等公益项目一起,向云南、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的乡村学校做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