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拿到UFC的金腰带!
前几天,一则“孤儿格斗”的视频传遍网络:
在铁笼里进行格斗的两个孩子分别是小龙和小吾,他们两个命运相似:都是来自四川凉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
他们被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每天学习综合格斗。
视频一出,激起千层浪,不少媒体一窝蜂报道,他们一面绘声绘色的描述激烈的格斗画面——“铁笼里的格斗”,越生猛血腥越好。一面质疑俱乐部:“俱乐部利用孩子商演赚钱”、“俱乐部不具有收养资质”,“孩子在这个年纪就应该接受教育”。
不少人把矛头对准了这家俱乐部。
这个“恩波俱乐部”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俱乐部的创始人是恩波,也是四川人,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经历过贫困生活,恩波18岁开始学习散打,后来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退役之后,恩波成立了武术散打队,最初是想找到武术苗子,训练参赛。后来,他陆陆续续收养了几百名孤儿,培养他们练习格斗。
关于为什么会收养孤儿,无偿地培养他们,恩波说,他在担任武警期间,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山上,在街边游荡。
正是上学的时候,他们不上学,在干嘛?恩波打听到,原来这些孩子几乎没有家人照顾,都是孤儿,还有的孩子家里太穷了,管不了。
恩波见过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偷东西,打群架。他觉得,如果没人引导这些孩子,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于是就萌生了帮助这些孤儿的想法。
其实,恩波的俱乐部早就被央视媒体报道过:
和其他俱乐部不同,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不用给俱乐部交一分钱,
他们在这里吃住、训练和学习文化课,都是免费的。
一个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彝族小伙表示:
本来我们就没有父母,我6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在我印象里,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的,我也对父亲没有什么感觉。
到了这里以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这样的
,感觉很亲切。
恩波一直跟孩子们说:“光打拳是不行的,以后会吃亏,一定要学习文化。”
十几年的时间里,从这里走出去几百名学生,有的成为了专业运动员,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当了兵。
恩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都有了一技之长,也找到自己的道路。他的俱乐部得到了国际MMA综合格斗协会的认可,成为中国第一个MMA综合格斗训练基地,在这里训练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
其实,许多事实都
被媒体报道模糊
了:
他们在这里有专门的教室和专业的老师,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学习文化知识。
视频是孩子受邀参加综合格斗项目推介的表演,不是牟利性质的比赛。因为只有成年人才有资格进行各类比赛。
他们不是格斗的工具,他们在这里有的吃,有的住,得到的是如家人般的陪伴和关爱。
但这些在家里,孩子根本体会不到
。
当记者问到“这边好还是家里好”,孩子回答:
这边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有鸡蛋,家里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只能干苦活。
恩波让这些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孩子有衣蔽体,有饭可食,还教他们一技之长,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梦想。
一个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孩子说:“
我的梦想是拿到UFC的金腰带
。”
说这句话时,他的眼里闪着光。
顶不住舆论压力,凉山教育局表示,这些孩子会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
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些孩子并不这么想,听到消息以后,
哭的稀里哗啦。
这些孩子从不幸中被解救出来,为什么还哭泣?
凉山彝族世代循环的魔咒
那些孩子的家——凉山,堪称中国最贫困地区,因为地处偏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大凉山总体概括就是一个字——
穷
。
但是,政府也大力发展这里,仅2007—2012年,政府就投入了
276亿
改善民生。凉山的慈善项目
不少于100个
,然而,凉山人的生活依旧穷。
政府拨款给他们买种子,结果刚发下去就被他们卖掉买酒喝,很多人都好吃懒做,慈善竟成了他们坚实的后盾。
一位去过大凉山的网友说:
前年去西昌螺髻山,沿着山路上去,那里的人们,老老少少都坐在家门外炸金花打扑克,当时我就笑了,谁说凉山人民穷?炸金花都是五块起的!
不仅如此,这里临近金三角,吸毒、贩毒十分普遍。
因为种毒,大凉山吸毒,因为吸毒,大凉山不得不贩毒。
吸毒和贩毒给大凉山带来了疾病,贫穷。父母因为吸毒和贩毒被判刑,整村整村的孩子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曾经有记者采访一个凉山的贩毒妇女:
“姐,你这是生第三个娃了吧?生这么多累不累?”
“不生,不生咋个办?要生活的嘛,男人被枪毙了,只有靠自己。”
“你的孩子现在都在哪儿?”
“送人了撒,留着干啥,我又养不起。”
去年一篇作文《泪》刷爆网络,被称为“史上最悲伤的小学生作文”。
在凉山的一所民办希望小学,一个小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写道: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四川省大凉山彝族有这么多吸毒者?”
底下有这样一条回答:
大凉山的彝族为什么吸毒呢?我觉得是因为贩毒,大凉山的彝族又为什么贩毒呢?我觉得是因为吸毒。
这是一个死循环,是大凉山彝族无法破除的魔咒,他们世世代代都被困在这个魔咒里无法自拔。
试想一下,整个村子,文化水平偏低,说着自己的语言,和汉族格格不入。年轻一代想出去闯,但是因为肤色黑,文化低,口音重,没本钱,走到哪里,都有歧视的目光,都少不了被排挤。
他们想要活下去,他们需要吃饭,他们需要钱,当无法走出去,他们的目光也只能瞄准周围的人,周围人是如何吃上一口饭的?——毒品。
于是,这个在外人看来是“怪圈”的事实,在这些孩子眼中却是“正道”,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于是,凉山陷入了魔咒,这些孩子也在这种世代循环中无法走出。
现在,这些孩子被送出大山,来到成都,有机会接触到格斗,但是因为一场表演就被遣送回凉山,也难怪,他们在听到消息的时候泪流不止。
其实,我们都欢迎有关部门去调查这家俱乐部的资质,也赞成禁止利用孩子进行商演牟利,我们害怕的是,一句“遣散送回”之后,没有后续。
没有人愿意听这些孩子说了什么,因为他们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判断和选择都不成熟、不理智,不足以作为成年人替他们做出决定的参考。
这些“格斗孤儿”回到家乡,有几种结果呢?
一种是无心上去,出去打工,但会被当做童工再次遣返;一种是坚持读完初中,出去打工,但是会遭到周围人的白眼;还有一种是突然成绩爆发, 考上重点高中,在考上大学,一路顺风顺水。
哪一种会比较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