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疆日报
你所知道的大美新疆在这里,你所未知的微美新疆也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桂林晚报  ·  连续地震!最大5.0级!网友:直接被晃醒 ·  22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注意!今日24时结束!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你的好运,请签收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疆两个5A级景区恢复开园! ·  4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暴雪!预警连发!新疆未来几天天气预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疆日报

地州亮点连连看 | 哈密:民生改善幸福满满

新疆日报  · 公众号  · 新疆  · 2019-03-15 12:50

正文

2018年,哈密市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在全疆率先开展医保基金支付药品费用试点,3500余种药品直接结算,1284种药品价格降幅达到18%;全年接待游客1002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棚户区改造3494套,建成安置房2291套……一项项接地气、暖心窝、抓得实、有成效的为民实事,共同绘就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一列动车从哈密城区驶过。□蔡增乐摄


“这盒药以前的价钱是390元,现在是360元,对于像我这样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一年能节省不少钱。”3月2日,在哈密市中心医院结算窗口前,市民陈贵国拿着用社保卡购买的药品告诉记者。


2018年,自治区在哈密市试点开展了医保基金支付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费用改革。


为此,哈密市建立了医保、卫生健康联合商榷机制,在自治区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招采范围内,结合本市各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实际,针对3500余种常用药品的价格与药品生产厂家和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谈判。专家组在总报价目录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二次议价”,并通过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的方式,全面降低药品价格。


哈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苟舞说:“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当中‘牵牛鼻子’的改革。医保基金支付减少了药品采购、流通和支付环节,价格就降下来了。在医保资金趋紧和看病贵等民生问题亟待缓解的双重压力下,不断推进药品降价已成为医改的重要突破口。”


按照哈密市6家公立医疗机构原网采购价格测算,截至2018年底,医保基金支付药品费用改革共为参保人员节约费用282.34万元。


与此同时,哈密市从2013年起,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国家、自治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推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项目,使群众享有“私人医生”服务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哈密市已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33支,签约城乡居民25.11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89.64%,建档立卡脱贫人员签约率100%。


哈密市伊州区德外里乡村民在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制作订单刺绣品。李华摄


这段时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村民巴合提别克·阿吾汗计划赶在旅游旺季前,在院子里搭一座毡房接待游客。这两年,巴合提别克在自家的安居房搞起了牧家乐,平均一年能挣4万多元,比过去传统养殖的收入翻了几番,他准备今年再“大干一场”。


“刚开牧家乐的时候总担心没人气,没想到如今游客越来越多,赶上夏季旅游高峰,我的牧家乐日营业额能过千元。”巴合提别克信心十足地说,“我要好好经营下去。”


游客在哈密市松树塘景区滑雪。□李华摄


巴合提别克的生活变化得益于哈密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沙漠戈壁等自然景观,再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八方游客来哈密观光游玩。


2018年8月24日,羊群在哈密市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的七个鹿夏牧场觅食。□李华摄


哈密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出“景区+农家乐”“民俗+文化”“企业+扶贫”等模式深度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牧民开办农(牧)家乐、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把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群众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热情日益高涨。同时,哈密市还鼓励旅游企业开发新兴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化、品牌化、休闲化。截至目前,全市农(牧)家乐旅游接待点已发展到500余家,其中134家农(牧)家乐被评为自治区级星级农家乐,带动农牧民直接就业3500余人。遍地开花的农(牧)家乐不仅促进了农旅融合,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哈密实践充分证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带动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是一条成效显著并可持续的增收之路。既保护了环境,又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李华摄


3月5日,走进哈密市伊州区西部片区新盛二期小区,只见林立的高楼错落有致,垃圾桶摆放井然有序……小区居民张德全正手握扫帚,将自己的卫生责任片区清扫得干干净净。


“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取暖和如厕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大家盼望住上楼房的愿望实现了。”张德全欣慰地说,随着哈密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他们一家人搬进了面积达90平方米的楼房,政府还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富民社区。李华摄


2018年,新建竣工农村安居房578户,完成棚户区改造3494套,建成安置房2291套……来自哈密市政府的这组数据,犹如跳动的音符,谱写着各族群众人居环境改善的动人乐章。


近年来,随着哈密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服务支撑和城市生活配套迫切需要扩展城市空间,以满足哈密市不断发展建设的需要。为此,哈密市确定规划建设伊州区西部片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拆迁征收面积9.2平方公里。


拆迁安置,在反映城市发展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彰显着民生为先的建设理念。为了让拆迁群众尽快住进新家,哈密市提前布局、精心筹划,率先开工建设安置小区。在征迁工作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释疑解惑,为每户棚改居民算清明细账,赢得群众广泛支持。截至目前,已有2200余套安置房交付使用。一个个环境优美、生活便捷、文明和谐的宜居小区跃然而出。


全国人大代表,哈密市委副书记、市长祖木热提·吾布力:

基层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祖木热提·吾布力代表围绕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发言。□新疆日报记者崔志坚摄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新常态、脱贫攻坚新形势和改革发展新任务,哈密市呈现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18年,哈密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新增城镇就业1.2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654人,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增收13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建成城乡厕所141个,新改建农村公路474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全年实施援疆项目30个,支持教育、医疗、脱贫攻坚等民生项目……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是我们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在我的包联村,我见证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一些村民通过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成为产业工人,还有一些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经营旅游项目收获了“真金白银”。村里养殖、刺绣、农副产品等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为各族群众带来的红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