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莫纳
来源 | 插坐学院
昨天半夜,我在电脑前写稿,曾经的同事小鱼忽然在微信上找我,吞吞吐吐说想找我聊聊。恰好也到了瓶颈,就当缓冲一下。
“莫纳,你换工作以后是不是感觉很好?我现在每天过得好压抑,想辞职又没勇气,客户难缠,领导奇葩,小 T 现在还是每天向我吐槽,但是感觉她和她吐槽的人关系都很好啊,我在公司孤零零的……”
“公司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H 就是个活得很明白的前辈,你没事可以多跟他聊聊。”
“但是我不喜欢 H 他们那群人,喜欢摆架子,而且我听说……。”
我越来越听不下去。
“过得好与否和在哪家公司没有关系,但像你这样糊里糊涂,一辈子都不可能过得好。我一直跟你说,要懂得思考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你怎么还是不听?”
小鱼跟我同岁,当年跟我一同入职,那时她在职能部,我离职以后她自己申请调到我之前所在的市场部。原因很明确,她觉得市场部比较单纯,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而职能部有财务总务人事等多个科室,女孩子太多,每天疲于应对各种阴阳怪气的同事,而由于外企的管理层大都是外国人,和上司文化差异大,很难沟通,她每天吃饭都会刻意坐到我旁边,哭丧着脸对我说“莫纳,我真羡慕你啊。”
小鱼是个很简单的姑娘,和小鱼很亲密的小 T ,是从集团其他分部调来的,自从跟小 T 混熟以后,小鱼经常在我耳边念叨一个词——“棒子”,而且是极富感情色彩的那种,久而久之,在小鱼眼里, H 他们那堆“棒子”好像处处都戳中她的敏感部位。
我后来听说,小 T 曾在兄弟公司被外国同事当众指出错误,颜面尽失。
职场这片汪洋中,有太多“小鱼”,她们不懂得职场存活之道,对人际圈完全没有概念,慢慢失去方向,变成了洪流中的沉木。
那么,要怎样维护管理好自己的职场人脉呢?
其实,要成为职场中一条潇洒快活的鱼,也就是可以在各种对象面前游刃有余,处理好各方关系。而要想自在穿行其中,就需要遵循“三要四不要”的准则。
“一要”:
要明白,
再多的人际关系处理之道,
也比不过实打实的工作能力
无论你怎么苦心经营职场人脉圈,多会游刃有余,但
如若你工作能力不上道,别人打心底里还是瞧不起你,也许会有表面上的客套,但是出现了问题
,大家为求自保都不会选择帮你,因为以你的工作能力,没有人会在你身上消费领导的信任度。
反过来,如果你平时并没有花很多精力在人际关系的维护上,但工作能力让人心悦诚服,不管是领导同事或是客户,都会对你另眼相看。其实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一直以来,对于任何问题,我首先会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可能这就是大家一直说我“三观正”的原因吧。
“二要”:
要分开同事、领导、客户、朋友
对于跟客户交朋友的做法,我持保留态度,相比之下,我更赞同“客户即上帝”这种做法,除非你是深谙职场生存之道的大牛,否则根本无法掌控这个度。一则是有利益牵扯的双方,无论多么熟络,总是会因为各种权衡导致双方存在间隙;二则这种“半生不熟”的朋友,既不能好好处理业务,又不能好好做朋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另外这样也不利于你口碑的树立。
特殊情况下,
帮忙可以,但是底线必须把握好,绝对不能毫无保留
。如果对方万般央求,你可以选择帮他推进一下事情的进展,然后说“真的是很困难,看在我们是朋友的份儿上,背了很大代价只能做到这样了,下面的工作我真的爱莫能助”
而同样的,同事、领导关系,也是一样,可以关系亲密,但是千万不能在自己尚和他们处于同一个圈子里的时候,就掏心窝子把人家当朋友,我说过,只要有利益,就不能完全做朋友。
“三要”:
要懂得对事不对人
相信很多领导批评人以后都会说“我这是对事不对人”。但是我今天要讲的,不是在批评方面,而是
夸也要讲求“对事不对人”
。
“拍马屁”这种事,对谁都奏效,但是情商低的人往往一不留神会拍到马腿上,起反作用,尤其是拍领导的“马屁”,而且“拍马屁”容易让人忽视你本身的能力,给人一种总觉得你是起了歪心思的印象。若学会“对事不对人”,比如当领导教了你一个小技巧,你可以说“这个正好是我想了很久没想通的,这一下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太棒了”。这样不就是毫不尴尬夸了领导吗?
“一不要”:
不要搞小团体主义
虽说我们要有团体意识,讲究集体主义,但是小团体主义真的要不得。
我了解大多数刚迈入新集体的人,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迫切想要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方便分享工作体验,交流工作心得。而
这些本着交朋友的初衷去结交到的人,最终都会发展成“小团体”。
不过其实“小团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利用恰当的话,也是有正面作用的,或许可以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不过更多的情况是,你以为你已经融入到这个小团体中,但是别人只是向你展示表层友好,从内心里并没有完全接纳你,沾染了坏习气不说,还会把你推出去当挡箭牌。
尤其领导是最不希望看到下面的人成立各种小团体,这样不仅破坏公司良性竞争,严重的还会对公司发展带来阻碍,影响到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不要”:
不要急于给身边的人贴标签
之前有人说,进入一个新的团体,要想最快跟群体里的不同人建交,可以给具有不同特征的人贴标签。但在我看来这个方法要慎用,因为这会将相处方式禁锢,从而缺乏灵活性,
一旦有些人被你贴上不好的标签,你很难跳出这个富有感情色彩圈子去找到她身上的闪光点。
就好比小鱼将H这类人都贴上了“爱摆架子的棒子”这种标签,自此以后,凡是像 H 这样的人,小鱼都会存在偏见,然后就失去了很多取经的机会。
“三不要”:
不要急着为自己辩解
不管面对领导、同事、还是客户,别人如果在指出你的问题,说明你还是个可塑之才,这时候你大可以虚心接纳,认真反思,好好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