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将适老化理念融入银发旅游 | 评论员观察 ·  14 小时前  
馒头说  ·  十张图,猜一下 ·  4 天前  
求是网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 ·  6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花式散班味,总有你中意丨睡前聊一会儿 ·  1 周前  
求是网  ·  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类型化背后,《使徒行者2》如何做出新“港味”?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25 22:36

正文


由企鹅影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使徒行者2》于9月18日上线腾讯视频。作为一部有一定观众认知度的系列剧续作,《使徒行者2》如何酝酿出新的“港味”进一步打开内地的观众市场?在风格化的背后,一部已有流行基础的港剧如何寻求突破?

迎来送往的茶餐厅、人头攒动的油麻地、招牌密布的街道……这些本是观众记忆里颇为熟稔的港剧“标配”,在2014年播出的第一部《使徒行者》也不例外。时隔三年,企鹅影视牵手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打造了续作《使徒行者2》,这一次的“使徒行者”打破常态,一改传统港剧中的本土化视野,用更开阔的剧作格局打造了一部新“港味”剧



从既有播出来看,剧集伊始便借由一个航拍的大全景将取景地搬到泰国,一系列强情节的设计勾勒出了全剧具有独特性的风貌。场景从异国街头一路拓至荒郊野外,长达5个多月的拍摄周期,大规模的团队协作配合,“慢工出细活”是《使徒行者2》试图传递给观众的制剧心态。


把类型剧做扎实是关键

第一部《使徒行者》的播出,令观众看到动作类型剧在当下的生命力。时隔多年,《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使徒行者2》等同类型剧集又轮番成为日前观众热议的话题。对于《使徒行者2》来说,如何在已经积累了一定观众基础的类型剧创作中寻求变化,则成为了本剧首先面临的考验。


放眼时下观众的口味,“类型”其实不是关键,如何把类型剧做扎实才是推陈出新的题中应有之义。眼观国内外市场,一个好的故事是可以一直被开发下去的,关键是要看主创人员从哪个角度入手,能否做出新意。从前作开始,《使徒行者》故事内核就有自身特有的讲述逻辑。《使徒行者2》在遵循这一逻辑的基础上,虽与前作同属一种题材,但尝试运用不同的元素表达和叙事方法来架构全剧,视觉风格同样寻求突破。



《使徒行者2》的叙事时间线发生于前作时空的4年前,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故事的“前传”。从已经上线的剧情来看,《使徒行者2》气质更“凝重”,整体节奏也加快不少。《使徒行者2》中的人物受身份地位影响,格局有了提高,演员在表达感情时也更趋内敛。作为推动剧情的基本手段,高速镜头、动作元素、电影色调等视听技法的运用让剧情更加流畅,同时增加了可看性。


从《使徒行者2》目前播出反馈来看,类型化的剧集创作是值得市场期待的。观众审美水平正在提高,对于类型剧自然也会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此次与企鹅影视“牵手”,做出了不少创作上的大幅改变,如多地取景、全实景拍摄等正是基于把类型剧做扎实的初衷。


“不为反转而反转”

叙事密集、节奏紧凑是经典港剧一贯秉持的特点,《使徒行者2》也不例外。首集完整呈现了一个案件的始末,并为后续剧情铺陈了出场人物的“神秘感”,保有悬念构成了作品的可看性,却也成为剧作上的核心难点。



从早前曝光的片花来看,全剧30集的体量里,出现了不同人物的对撞,有很多“只有观众看下去才知道”的地方。在整体剧情推进加快的节奏下,观众时常感觉“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徒行者2》在突出悬疑动作为主线的同时,减少了家庭伦理戏,而是在每集剧情中增加“正反线”进行补充。


单元剧的形式、错落有致的情节、悬而未决的人物身份……这些合力促成了《使徒行者2》的戏剧张力。但在张力的背后,《使徒行者2》并非“为了反转而反转”,一切的悬念和未知都依托于有逻辑可循的诸种动力因素。



以在前作中为观众留下较深印象的“欢喜哥”为例,《使徒行者2》便进一步完善了其人物小传,详细介绍了这一人物的前史以及后续性格发生改变的原因。剧中人物的设计不是单纯的“脸谱化”面貌,而试图寻求更加多元和丰富的面向,进一步确立起鲜活、立体的角色形象。按照这一思路,此次新加入的角色,也会在人物设定上有所突破,将更复杂的人性底色纳入到情节推进的过程中。



这种打破“脸谱化”的设定对演员来讲是一种更加新鲜和丰富的创作体验,而对观众来说则带来了更多的沉浸机会,增加了与观众的粘性。


港味要“新”

除了制作硬件水准的提升,《使徒行者2》也在很多方面寻求新意。


《使徒行者2》每集片头都有一段特别的名言“引用“,以此引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走向:卓sir和黎sir的接头地点被安排在海洋馆的大水族箱前,俩人用“小鱼”和“鲸鲨”来比喻自己,台词富有一定的文艺气质。与此同时,镜头的调度也落于细腻之中,视听风格具有差异化的表达。苏万聪解释,《使徒行者2》每集的引言都与剧情内容紧密贴合到一起,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人物趋于丰满,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能在快节奏的剧情中“慢”下来进行一些回味和思索



《使徒行者2》的拍摄周期长达5个月,期间先后前往香港、深圳、珠海、泰国四地取景,大多数场景采用实景拍摄。这一次的配乐也让这部作品跳出了“罐头音乐”的港剧传统,出现了不少富于变化的悦耳旋律。可以说,《使徒行者2》在保留港剧优秀基因的基础上,从叙事逻辑、推动方式、画面呈现整体都是朝着新“港味”在发展。


而对于行业而言,类型剧制作的背后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使徒行者2》在某种程度上也受益于此。从剧本、演员、到制作,《使徒行者2》幕后团队也在各方配合之下尝试创新。《使徒行者2》或许与我们记忆中的港剧不同,但是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与思考,这种内核其实一直没变。


新“港味”究竟如何?或许还有待于观众对这部作品的进一步打量。但至少目前看来,这一种求“变”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章炜


编辑:王梦茜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